APP下载

水资源管理强力支撑可持续发展

2019-11-18车小磊

中国水利 2019年19期
关键词:用水水资源管理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前行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人类也在人水关系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智慧,以期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福当代,惠及未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水资源总量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人口增长2倍多,经济总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500多倍,以非常有限的水资源量支撑了高速发展的中国奇迹。以占全球6%的淡水、9%的耕地,解决了全球20%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水资源管理逐步实现了从粗放到精细、用水实现了从浪费到节约,用水效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恒久命题和不懈实践。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70年来,我国治水管水思路理念不断丰富完善。从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观念普遍存在,到水资源节约保护深入人心;从向大自然无限索取到将水资源管理重点聚焦于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在治水实践中不断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积极探索人水和谐共生之路。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全面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三条红线”成为刚性约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成为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根本遵循。水利部党组提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水资源监管作为水利行业强监管的重点领域,围绕“合理分水、管住用水”两大工作目标,强化监管能力基础,严格取用水管控,推动突出问题治理。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正向全面加强水资源监督管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方向发展。

70年来,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日趋完善,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各项措施深入落实,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和手段不断创新,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

白洋淀生态补水

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实施,我国水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发展到今天,初步建立了以水法为核心、以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配套法规体系,确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职能,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制度框架体系。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引江济太无锡锡澄水厂

水资源调配水平明显提升——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水资源配置工程相继建成,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逐步建立。南水北调工程通水至今,调水总量超过280亿m3,直接受益人口约1.2亿人,40多座大中城市由此供水无虞。从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实行至今,淮河干流、太湖、松花江干流等39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先后获批,流域水量统一调度使黄河干流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黑河下游东居延海连续14年不干涸;生态补水改善了白洋淀、衡水湖、永定河的生态环境;引江济太让太湖及其河网的水环境“变脸”;东深供水及珠江“压咸补淡”等措施保障了香港、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安全。70年来,我国建成水库近10万座,耕地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2018年供水总量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近5倍。

流域区域取用水管控深入推进——

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逐步落实,城市新区、产业园区、重大产业布局都需经过水资源论证。2017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全国地级行政区评价和全国县域评价。2018年,初步完成了全国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试评价。从2012年起,分两期实施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初步建成重要取水户、重要水功能区和大江大河省界断面三大监控体系。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实施——

京津等华北六省(直辖市)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之水压减城区地下水开采,2014—2016年河北省压减地下水年超采量约20亿m3,2017年后范围扩大到山东、山西、河南三省;2018年河北省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重点河段开展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河流重现生机;2019年1月《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印发实行,“一减、一增”系统推进。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

《水功能区管理办法》《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等一批规划办法相继出台。2017年全国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76.9%。全国618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被纳入名录管理。全国分两批开展的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建设模式;237个以水生态修复为主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推动着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水资源税改革等稳步推进——

宁夏等7个水权试点探索,形成了流域间、区域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和用水户间等多种水权交易模式,一举告别了“大锅水”;2016年6月中国水权交易所组建成立,截至2019年9月底,共促成水权交易193单,交易水量27.80亿m3;京津冀等10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水资源税改革的“经济杠杆”效应,在减少开采地下水、促进用水方式转变、规范取用水行为等方面作用凸显。

70年兴水强国、管水惠民的进程中,伴随着理念的转变与跃升,通过强基础、严管控、促治理,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管好地上的水、保住地下的水,才能用可靠稳定的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水资源管理,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用水水资源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水资源(部级优课)
节约洗碗用水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文水资源管理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