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浪屿文化遗产地利益相关者感知分析

2019-11-18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中国文化遗产 2019年5期
关键词:遗产地鼓浪屿相关者

李 渊(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5)

邹 滢(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5)

高小涵(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5)

引言

2017年7月,“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后申遗时代”,鼓浪屿如何走好保护与传承之路,充分发挥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价值,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

国内对于文化遗产活化的研究近十年才刚刚起步,但因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迅速发展,大量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吴必虎等从遗产活化和原址价值的定义方面进行了哲学方面的探讨,为文化遗产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1]。林德荣等分析了在新时代如何让文化遗产回归生活,提出了通过旅游活化遗产的概念[2]。李江敏等通过比较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与新时代的实践,得到非遗旅游活化的精髓是外来旅游者和本地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结论[3]。

利益相关者原本是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任何能产生影响或受其影响的团体与个人”[4]。国外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引入到旅游研究的领域中并开展相关研究,最早是将旅游者与居民的期望,两者相互影响在旅游发展规划中的战略价值进行探讨[5]。我国学者近几年来也在尝试引入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到旅游研究中。虽然国内的旅游领域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研究比起国外稍有落后,但也有一些独特贡献。比如,保继刚等通过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主要利益群体在旅游业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旅游业的发展战略[6]。

本文以鼓浪屿为例,在前期旅游者空间行为分析基础上[7-17],对其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调研,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鼓浪屿旅游发展的感知,从而探讨如何将文化遗产活化思想进一步运用于鼓浪屿。

一、研究区域与研究设计

1.研究区域现状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鼓浪屿开发始于宋代,兴于明朝,盛于清末民初[18]。岛上留下的欧陆风情的西方建筑群与中国的传统闽南红砖楼宇交相呼应,在这片多元文化土壤中成长出的“厦门装饰风格”建筑,诉说着小岛百年来多元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的历史。

2017年6月,厦门市政府将鼓浪屿景区日最大承载量从6.5万调整为5万人次。该政策实施至今,进一步保护鼓浪屿文化遗产,提升了旅游品质[19]。鼓浪屿作为社区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仍有居民在这座小岛上生活。对于拥有遗产地-景区-社区多重身份的鼓浪屿,通过对其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鼓浪屿进一步保护与开发。

2.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

本文中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基于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申扩展[20],特指任何能对遗产地产生影响或受遗产地影响的人,应用在鼓浪屿案例调查中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三类:本岛居民、游客和商家。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收集数据,以鼓浪屿著名的景点为代表、以利益相关者对鼓浪屿遗产价值的认知和申遗后的感知为调研重点。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于文化遗产地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对关键利益相关者作出区分,主要体现在商家、居民、游客采取差异化问卷,比如对于商家主要调查其经营行为与世界文化遗产地之间的关联,对于游客及岛上居民则侧重调查其对文化遗产地的感受。

(2)对比分析

本岛居民作为文化遗产地的传承者,是文化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上的特质直接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性。游客是文化遗产地的受益者,也是另一种创造者,他们用多种方式去理解和利用文化遗产,从而赋予文化遗产第二次生命[21][22]。商家是文化遗产产业化的重要一环,其经营活动既受文化遗产地的制约,又反过来影响文化遗产地。

3.数据采集

本次鼓浪屿文化遗产地调研分两次,时间为2017年春节和2017年10月1日-10月6日。调查方式为工作小组在码头、商业街和居民区等不同区域分发针对性的调研问卷。在受访者填写问卷之前问明其是本岛居民、游客或是商家。为了消除受访者对于问卷的敏感性,填写问卷之前会说明调研问卷仅用于科学研究,确保研究的科学伦理。在本岛居民和游客的有效样本中,男女比例大致均衡。受访游客受教育水平相对偏高,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者以上占大多数,略高于本岛居民。数据样本统计见表1。

表1 调研数据样本统计

表2 满意度统计

二、利益相关者感知分析

1.满意度分析

由表2可见,居民总体满意度较高,略高于商家和游客。居民和商家对于治安、配套设施等需求高于游客,满意度略低于游客。

2.旅游感知分析

(1)利益相关者对比分析

大多数受访者在填写问卷中会选择相对中性的表述,仅从结果中选取差异较大的部分作对比分析。近年来,乘着旅游热与鼓浪屿申报世界遗产成功的东风,每天都有过万游客登陆鼓浪屿,随之而来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表3 居民旅游感知

①由表3得知,虽然旅游为部分居民带来了额外收入,但过多的游客使得本岛居民与游客的冲突加剧,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生活成本的增加、交通的不顺畅、生活氛围的破坏、公共场所过于拥挤等。其中,鼓浪屿作为社区型旅游地,生活成本的增加(即物价上涨)对岛上居民生活影响较大。

②由图2可见,本岛居民与商家间存在一定冲突,本岛居民希望得到较为宁静的生活环境,支持政府限制登岛游客数量的政策,但大部分商家同质化竞争激烈,希望游客越多越好,多一些游客代表多一些商机,从而获得更多利益。

③由图3得知,鼓浪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更多地被贴上风景秀丽的标签,文化特征不明显。游客认为鼓浪屿空间拥堵、物价偏高的问题较为严重。

(2)利益相关者问题应对

首当其冲的问题为居民与游客的冲突,急需解决。当前的5万人次承载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时空管控,增设居民休息时间为禁登岛时段,作为对居民宁静生活的一种保障。其次,对于商家与本岛居民间的矛盾亦是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的矛盾,过度的旅游开发会破坏鼓浪屿的环境,不利于进一步的保护,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为一时的经济利益而进行过度开发[23]。

游客整体感知部分,运用类型学作为分析衡量文化关系和建立文化传统的尺度,将鼓浪屿文化大致分为:音乐文化、建筑文化、华侨文化[24]。开设精品文化旅游路线,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音乐文化之旅”“建筑风情之旅”“知名华侨足迹探寻”等路线,一方面可以避免热门景点人流拥堵,冷门且有良好文化资源的景点被冷落,另一方面,让游客体验具有鼓浪屿特色的文化活动,可以使其更好地感受到鼓浪屿的风土人情而不仅仅是风景秀丽而已[25]。

鼓浪屿作为社区型旅游地,岛上居民的作用不容忽视。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岛民对这小岛的深厚感情、对自己民族光辉历史的自豪感都足以使他们成为最坚定也是最有效的保护者[26]。通过请一些学者和名人后代来开设讲座讲述鼓浪屿的历史、组织岛民参观历史文化馆、钢琴博物馆、风琴博物馆等来提高岛民对鼓浪屿历史的认同感,宣传普及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发动当地居民自发保护鼓浪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3.遗产保护分析

(1)由表4得知,居民、商家和游客对鼓浪屿目前文化保护现状整体较为满意,商家的满意度略低于居民和游客。

(2)据图4、5可知,商家与居民认为鼓浪屿遗产保护有必要且表示会继续支持遗产保护。其中,居民感受到申遗后社区品质的提升,对于商家更为热情一些,而部分商家认为遗产保护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的经营,表示有所顾虑。居民对于“后世遗时代”遗产保护的核心产生了一定分歧,继续原先的方针坚持全岛保护或是改为保护核心要素各占半数。

(3)如图6,申遗后游客来鼓浪屿的目的以观赏游览为主,较少游客来鼓浪屿会参与体验具有当地特色的居民文化活动。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游客对鼓浪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知晓度不高,需要景区进一步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与此同时,本岛居民受教育水平相对低于来访游客,对于鼓浪屿文化的传承推广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于鼓浪屿这样的文化遗产旅游地,要“以《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遵循,按照《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部署,统筹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推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27]。

目前鼓浪屿已实现53个申遗核心要素语音导览服务、免费AR地图、720度全景照片和全岛航拍照片;微信公众号实现语音导览功能,拥有“音频+文字+照片”的全方位介绍;在鼓浪屿的官方网站上,游客可以提前预约鼓浪屿的游玩、查看名人史迹了解鼓浪屿的过去、还能随时随地欣赏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的藏品。但仅仅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对于展示鼓浪屿的社区生活还远远不够。鼓浪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考虑到其具备其他旅游地所不具备的特性,对于鼓浪屿的保护首先应体现为对于鼓浪屿文化的延续传承。在全新技术的支持下,可以运用AI技术让历史人物“活”起来与游客互动;亦可以通过解说员根据解说环境进行演绎达到“实景还原”:以原汁原味的街道作背景,对历史上的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进行还原,以表演的模式对游客进行讲解;或是开展手工作坊,让游客居民一同制作简单的鼓浪屿建筑风格模型,从而进一步了解鼓浪屿文化。

表4 文化遗产感知

文化遗产地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意义的文化的生产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激发人们的记忆,建构其身份认同等[28]。文化遗产的意义是让我们能够根据现在追寻过去,学界对于历史场景活化的呈现有三种基本范式:第一是方式客观主义的活化模式,第二种是建构主义,第三种是述行主义。落实在鼓浪屿中最合适的活化模式为建构主义,通过实景再现,让现在服务于过去,把现存的事物和文献资料联系起来,重新回顾历史,恢复原来的历史特征[29]。鼓浪屿的实践证明,保护好社区生活,活化利用百年建筑[30],让社区型旅游地的功能延续能使鼓浪屿的文化传承更加真实,富有活力[31]。

结语

在鼓浪屿利益相关者间的不同利益诉求产生了几个主要冲突:过多的游客使得居民与游客的冲突加剧;居民生活要求与商家利益诉求间存在冲突;居民、商家与游客对鼓浪屿文化感知差异大。通过制定相应的旅游策略、运用文化遗产活化的思路可以调节这些冲突。

同时,本次调研问卷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譬如:鼓浪屿虽然是一个著名旅游地,但对于居民来说则是一个社区,日后针对居民的问卷应着重强调其社区功能[32];游客问卷部分的满意度评价较基本,难以突出以文化遗产地为评价对象的目的性,应当增设对鼓浪屿整体文化氛围、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等项目[33],或是和其他同类型景点相比较。

鼓浪屿申遗不是目的,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才是根本。“后世遗时代”的鼓浪屿更要继续坚持当前保护方针的核心,即全岛保护,但保护对象不仅是鼓浪屿,还应当包括其文化[34],要以更高的标准保护和传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地的保护离不开其利益相关者,研究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活化利用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遗产地鼓浪屿相关者
鼓浪屿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鼓浪屿:迷途在这里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