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驼行百日到一日千里来自青藏公路的蹲点报告

2019-11-18马玉宏石晶

人民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青藏公路筑路格尔木

马玉宏 石晶

编辑 / 穆宁 rmzkmn@163.com

举世闻名的青藏公路绵延四千里,像一条灵动的飘带缠绕在青藏高原,是连接青海、西藏与内地的经济大动脉。

青藏公路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起于青海西宁、止于西藏拉萨,因海拔高、路线长、自然环境恶劣,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天路”。

一位将军的公路情怀

青藏公路是一条不平凡的公路,65年来从无到有,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与时代的变迁。

西藏一直没有连接外省的公路。由内地运往西藏的物资,只能通过崎岖的山间小路,以牦牛骆驼驮运。1953年,西藏军民吃粮告急,当年成立的西藏运输总队从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先后筹买了27000峰骆驼(约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强),并雇驼工1000多名,由时任西藏工委组织部部长的慕生忠负责具体运输事宜,在青海香日德镇组成骆驼队向拉萨运粮。

慕生忠带领驼队,驮着大批粮食,长途跋涉、艰难前行,一路下来用时四个月,不仅消耗粮草、人员损伤,连骆驼都累死4000多峰。靠原始的运输方式保障西藏的供给,绝非长久之计,慕生忠就此萌发了修建青藏公路的强烈愿望。

1953年11月,西藏运输总队组建两个探路队,由任启明、王延杰分别率领,历时两个月,探明所经路线(即现青藏公路南段)“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山高坡度缓,河宽水不深”的地理状况,为修筑公路提供了决策依据。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彭德怀批准修筑北起甘肃安西,中经柴达木盆地至西藏拉萨,南抵中印边境的公路,并先后拨付250万元、工程汽车100辆。

“好样的留下来跟我修路!”这是西藏运输总队解散后,慕生忠对大家说的话。1954年5月,慕生忠带领19名干部、1200多名筑路军民来到格尔木河畔的荒原上,开始了格尔木至拉萨的筑路进程。30万元前期修路经费、10辆卡车、150公斤炸药就是全部家当。筑路军民分为6队,每人配一把铁锹、一把十字镐,以格尔木为起点开始了向世界屋脊的进发……

筑路军民克服艰难险阻,用时七个月零四天,耗资220万元,将全长1283公里简易青藏公路修到了拉萨。1954年12月与川藏(康藏)公路同时举行通车典礼。从此,世界屋脊告别了没有公路的时代。

青藏公路经过的很多地方,当年都没有名字。给这些地方起名字,成为当年慕生忠修路间隙的“业余爱好”——望柳庄、雪水河、西大滩、不冻泉、五道梁、开心岭、沱沱河、万丈盐桥……

1982年,年过古稀的慕生忠再回格尔木,站在昆仑山口,白发苍苍的将军留下心愿:“我死后,你们把我的骨灰撒在昆仑山上。”如今,青藏公路隆隆的车声伴他长眠。

从“马背望川”到一日千里,一条公路深刻地改变了青海和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青藏公路自1954年建成至今,经过几次改建、改线,公路等级不断提高。目前,青海养管路段已经从当初的简易道路发展成为由高速、一级、二级公路组成的快速通道。

因路而起的戈壁新城

曾经的格尔木在以前出版的青海地图上叫“噶尔穆”,只是一个小黑点。当年的筑路队伍聚在一片荒漠里争论,这里到底是不是“噶尔穆”?慕生忠一锤定音:“帐篷扎在哪儿,哪儿就是噶尔穆。”由6顶帐篷划定的“噶尔穆”,遂成了后来进藏大本营——格尔木市的雏形。

青藏公路修通后,西藏运输总队格尔木站正式成立,驻站的十多名工作人员成了扎根于此的第一代格尔木人。1954年至今,格尔木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自青藏公路建成后,全国各地干部群众响应党中央“开发柴达木”的号召,从四面八方来到格尔木。60多年前,像筑路大军一样,第一代盐湖人搭起帐篷,传承了青藏公路建设的精神,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寒冷刺骨的盐湖中,靠肩扛手推,在柴达木的无人区崛起了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保证了全国农业的“粮食”——钾肥的供应。

站在青藏公路格尔木东出口处放眼望去,亮晶晶的光伏组件形成一片蓝色海洋,闪闪发光面向太阳要能源。穿过光伏园区一路向北,就来到了绿汪汪的察尔汗盐湖矿区,这片全国最大的盐湖,为我国钾、锂、镁工业发展提供了巨量资源。以盐湖、光伏等为代表的资源奠定了今日格尔木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

从格尔木市区沿青藏公路驱车向南,有一个唐古拉镇生态移民村,一栋栋藏式民居坐落在一片绿洲里。村民更尕南杰老人难忘:当地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2004年年底,唐古拉山6个村自愿搬迁的首批128户牧民,沿着青藏公路一路向北,组成了格尔木市第一个藏族村——长江源村。如今,长江源村规模已扩大到245户。

“以前在草原‘靠天吃饭’,现在进了城我要换个活法。”长江源村东南一隅的岗布巴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里,19岁时下山的三木吉,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她与村里几位姐妹办起的合作社,年收入从不到7万元跃至34万元,生活方式的转变,让长江源村的牧民对新家园有了归属感。

从最初的6顶帐篷到成片的高楼大厦,格尔木成为青藏高原上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

青藏公路建成后,千里青藏线上执勤的官兵们扎根高原,分布在西宁至拉萨沿线10个兵站里。这里氧气含量不足海平面一半,紫外线辐射强度高出内地6倍。在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上,官兵用青春和生命驻守青藏线。

在达纳赤台兵站,恶劣的自然环境里能给大家放松一下的是2014年建成的140平方米温棚,里面仅有的芹菜和甜菜全部用营养液种植。因为能看到绿色,全站官兵都当宝贝一样看护着它。

兵站官兵最难熬的还是寒冬腊月的日子——当汽车团的战友们都收兵,大部分可以下山休假时,原本清冷和寂寞的兵站里更加难熬。

人便其行物畅其流

青海和西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青藏公路功不可没。随着2006年青藏铁路的通车,沿线人流、物流加速周转,实现了“人便于行,物畅其流”。格尔木这座年轻城市积蓄的发展潜力正在释放——85%的进藏物资和90%以上的出藏物资都在格尔木中转。青藏公路东段行程由原来的14小时缩短为8小时,有力促进了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西部铁路规划交通图上看,以已经通车的青藏铁路为主干线,以建设中的格敦铁路(格尔木至甘肃敦煌)、格库铁路(格尔木至新疆库尔勒),规划中的格成铁路(格尔木至成都)为支线,在青海格尔木市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卡”字形铁路网。

作为国家规划中的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格尔木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历史性机遇。

走进市南郊的物流园区,占地1100亩的园区内,功能划分清晰的物流园,一眼望不到头,整个物流园区年物流处理量达1481万吨。

2018年12月份,格尔木海关批准成立,是继西宁之后青海的第二个海关。“海西州内企业可以在家门口办理海关业务,将为海西州贸易便利化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格尔木海关副关长赵起峰说。

伴随着青藏公路成长起来的格尔木,不仅将成为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交通枢纽,而且将是信息通信枢纽、电力保障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

昆仑物流园内,大型停车场、宾馆酒店、车辆维修、加油区、餐饮服务等一块块功能区划分合理。走进蓝恒酒店,5位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司机正在手机上用软件寻找合适的运输信息。在青藏公路上跑了18年运输的赵多勇告诉记者,自从物流业退城入园后,他们在园区里接活运输,住宿、吃饭、修车方便省时还经济。

65年前,青藏公路如初生的婴儿,伴随着格尔木这座城市生长,目睹了共和国的时代变迁。65年后的今天,奋战在高原的各族儿女正继承和发扬着先辈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奋力开启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青藏公路筑路格尔木
“昆仑山·守护水之源”环保公益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启动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藏羚羊如何安全“过公路”
青藏公路旅游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思考
青海西宁兰州格尔木往来更畅通
群众路线下的“两路”精神分析——基于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设的认知
中天光伏支架助力国电格尔木三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
基于PLC和触摸屏的筑路机械控制系统研究
格尔木站编组场的现代化管理浅议
筑路机械单机核算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