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末梢”活事业动力足

2019-11-18本刊评论员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印发支部

文/本刊评论员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切完辣椒,手火辣辣的疼。究其原因,是辣椒中的辣椒素与皮肤的神经末梢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皮肤发红发热,产生了痛感。医学上,神经末梢地位虽“低”,但其作用绝不可小视。譬如肝脏,就因其不存在神经末梢,所以在病变发生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痛感,而一旦感到不适,往往已经医治困难。

在社会政治领域,“神经末梢”常用来打比方,我们党就将党支部形象地比作“神经末梢”。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体积”不大,少则3人,多则不超50人,是贯彻实施党的政策、主张的前沿阵地,如此看来,其作用极大。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进一步激活党支部这个“神经末梢”、激发党组织肌体活力提供了制度保障。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又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既体现方向性、原则性,又突出实践性、针对性,为高质量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提供了制度保障。两个《条例》在精神实质上一脉相承、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可以说,由党支部到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的取向一以贯之,注重“神经末梢”的思路一以贯之。

回头看历史,今天更清晰。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只有50余名党员,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党。近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就,与千千万万个党支部坚强有力的支撑密不可分。一部党支部建设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党的发展史。

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途中在深入分析失败原因后,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制度:在连队设党支部,在优秀士兵中发展党员,在班排设党小组,在连以上设党代表并担任党组织书记。此后,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今,“支部建在连上”这一设置原则已在各领域推广开来。“连”不再仅是字面上那个具体单位,而是一切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党员在哪里,党支部就建在哪里,“支部建在楼栋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支部建在项目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对党支部建设倾注了大量智慧和心血。早在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就指出,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今天,两个《条例》的发布再次吹响了奋进的号角。只要让“神经末梢”活起来,每一个党支部都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就一定会为全党积蓄叠加动能,推动伟大事业蒸蒸日上。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印发支部
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变迁
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支部联建润“甘泉”
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瑶山党支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