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交通新闻报道如何践行“四力”

2019-11-18◎雷

新闻前哨 2019年9期
关键词:路政四力交通

◎雷 闯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仅是新时期党报工作者的新要求,更是称职的交通记者的必备本领。“要致富,先修路”。一条条高速公路、铁路、航线等建设、运营不仅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大事,也是老百姓出行息息相关的热点,特别是节假日、春运期间,人民对快速安全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全媒体时代,快速、准确刊发交通新闻,更需要新闻记者深入基层,践行“四力”。

一、脚板底下出新闻

交通报道素有大交通和小交通之分,大交通是指公、铁、空、水等干线交通,小交通是指内公交、地铁等城市内交通,报道内容涵盖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项目运营。但无论是报道项目建设还是运营,都是与百姓出行密切相关的民生事件,涉及范围面广,新闻动态性强,记者坐在办公室是很难写出鲜活的画面和可读的文章,必须要求记者迈开双脚,深入一线,用脚丈量新闻。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交通新闻报道首先考量记者的“脚力”。在2019年春运期间,湖北日报经济中心策划了两组系列报道:“零点湖北”和“春运跟班记”,把记者撒到一线,跟班式采访。“零点湖北”栏目是记录春运期间的凌晨时间,高铁司机、公交司机等工作人员如何通宵作业,为春运安全保畅贡献力量。例如,我们采访汉宜铁路每天最早发出的动检车,晚上23时进入汉口动车所采访,次日凌晨2点,与动车司机一起检查车辆、做好各种发车准备,随后一路跟车到宜昌东站,返回武汉时已经到了早上9点。

“春运跟班记”则是让记者深入春运的主战场,在人流密织的火车站、通宵开行的列车上、车流飞驰的高速公路上,跟班武汉铁路局调度员、火车站值班人员、普速列车工作人员、高速公路路政人员等,记录他们的工作。2019年正月初六起,南下客流剧增,武汉铁路局抽调了一批90后火车司机当临时列车员,服务南下旅客。记者登上一趟武昌至广州的南下列车,从中午12点一直跟车采访到次日凌晨4点,在火车上采访了每一名90后临时列车员,通过记录他们如何打扫卫生、冲洗厕所、搬运行李等细节,发回了一篇有温度、有深度的通讯,极大弘扬了铁路工作者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新闻永远在路上,只有深入现场才能捕捉好的故事细节和画面。对于在建的重要交通工程项目,我们也是“上天入地”。汉十高铁、黄黄高铁晚上转体,我们在现场一直采访到凌晨3点;7月份采访在建的麻竹高速红安段,摊铺现场气温达到100摄氏度,我们和工人一起,从上午9点采访到下午3点,展示湖北交通人为保障重点工程争分夺秒、迎战酷暑的干劲。

二、善于观察,发现好新闻

新闻的温度当然来自火热的社会生活,这种生活,一定体现着时代的脉动,契合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彰显着凝聚人心的价值导向。在采访中,我们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去观察、发现,在看似平淡的现场,挖掘打动人心的细节和故事,真正让新闻“温度”起来。

2019年春运期间,记者跟随着路政人员在京港澳高速上巡查,一路上,有的车辆坏了,路政人员帮忙警戒、修理;有的车乱停乱靠,路政人员迅速纠正,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有的车发生摩擦碰撞,路政人员及时处理,保障路面安全畅通。对于路政人员来说,每天都是这么干,他们笑着说:“全国的路政人员都是如此,没有什么可写的。”但在采访中记者捕捉到了一个镜头,载着近10人的中巴车抛锚,大伙都站在路边,此时天空突然飘起了中雨,一名路政人员快速从车辆后备箱拿出两把雨伞递给了旅客,然后又去指挥交通。这个动作虽然不到10秒钟,但与忙碌的救援相比,更温暖、更打动人心。

2018年春运期间,湖北出现了重大冰雪灾害天气,高速公路出现了大面积拥堵。记者耗时7个小时来到随岳高速鄂豫交界处采访,发现所有养护、路政和大部分收费人员忙着为滞留司机送吃的,安抚司乘焦虑情绪,照顾生病旅客,素材非常丰富。直到晚上24时,记者回到管理所时,突然发现有8名收费员正挤在一个小房间吃泡面,一打听,原来他们把饭菜、热汤都送给了司乘,一天没有吃东西,晚上吃点方便面充饥。

温暖在严寒的冬天弥足珍贵。白天在路上看到的救助是湖北交通人的辛劳付出,而晚上吃方便面的场景,更能彰显交通人的默默奉献。

一篇文章的温度,往往只需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因此,交通新闻现场采访,不仅要见人之所见,还要做到见人之所未见。

三、深入思考,增强报道厚度

一篇好的报道,不仅仅在于语言文字和逻辑结构,报道所体现的厚重性、思辨性、建设性也至关重要。能够通过“一滴水见太阳”报道最能体现功底,这对记者而言,不仅要善于捕捉新闻,更要学会思考问题,即增强脑力。

2018年9月,笔者在一次全省交通会议上得知,湖北省重点交通项目保神高速停工了,原因是砂石料供应短缺。这是一个重磅新闻,因为高速公路因原材料缺乏停工,在我省交通项目建设史上是非常少见的。在深入现场采访后发现,原来是因为中央、省、市环保整治关闭了南漳县绝大部分手续不齐全、环保不达标的砂石场。

环保是红线,不达标必须停工,即便是全省重点工程也不能亮“绿灯”。围绕事实,记者与部门主任等反复商讨后认为,保神高速停工是湖北交通项目在环保大保护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也是一个必然现象,是全省乃至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如何解决好环保与建设的矛盾,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最终我们从企业的社会责任入手,将话题进一步延伸,采访了相关企业及专家,最终刊发了《保神高速停工教训了谁?》一文,并获得了湖北新闻奖一等奖。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全省交通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共鸣,具有很强的参考借鉴意义。

作为省委机关报,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做报道,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停留在问题表面,要多思考、勤思考,围绕大局思考,从建设性角度出发,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方法。

四、增强笔力,会写还会播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图文并茂,更是进入视频、直播时代。交通新闻亦如此,必须要讲好故事,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可视性,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交通新闻是关注性极高的民生新闻,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时不能抄文件、写八股文,必须不断增强笔力,扣民生视角,讲述百姓故事,传播民本情怀。例如,一座长江大桥通车,直入主题,讲清楚道路通车的时间、收费标准、里程、社会意义等,为个人和物流运输企业算账,让读者一目了然。在报道工程建设时,遇到专业的俗语,要学会解释,通常使用类比等方式,让读者能快速明白词语的意思,方便理解。

在报道中,要有故事细节,有直接引语,见人见事,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 话,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 文章,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更加接 “地气”、聚“人气”。

视频、直播已成为传播的重要渠道,传统媒体转型,必须要求记者不但会写、会拍,还要会播、能播。直播与新闻采访写作一样,需要做大量的案前准备工作,需要设计好直播的环节,直播内容要更加有趣味、可读,同时还要掌握镜头画面,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去年,我们在《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大型活动中,直播三峡升船机,创造了100万多点击率的记录,传播效果非常好。

猜你喜欢

路政四力交通
繁忙的交通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小小交通劝导员
打造贵州路政升级版
“路政女王”别动队
浅析单兵系统在路政信息化中的应用
医改警惕“四力较劲”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