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的增产作用和生理效应研究
2019-11-17郑新娟
郑新娟
摘要 以小麦为研究材料,在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动力—2003和云大-120,研究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10 d后,小麦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6%和19.7%,光合速率比对照提高了12.5%和13.3%;收获后室内考种测产,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8.97%和15.52%。由此可见,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的生理效应主要是促进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和提高光合速率,增加小麦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最终提高产量。
关键词 小麦;植物生长调节剂;产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
中图分类号 S512;S4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093-01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Using wheat as test material,plant growth regulators(Plant Power 2003 and Yunda-120)were sprayed in wheat tiller stage,spike stage and grouting stage,respectively,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n wheat yield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 chlorophyll content per gram of fresh weight increased by 23.6% and 19.7%,and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increased by 12.5% and 13.3%, respectively. The yield of the indoor test after the harvest increased by 18.97% and 15.52%,respectively. Thus,two kind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yield.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yield increase were mainly to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photosynthetic rate of leaves,increased panicle length,spikelet number,grain number per panicle,grain weight per panicle and 1 000-grain weight,and ultimately increased yield.
Key words wheat;plant growth regulator;yield;chlorophyll content;photosynthetic rate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通过人工合成与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1-3],在农业生产上使用,可有效调节作物的生育过程,达到稳产增产、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等目的[4-8]。植物动力—2003(以下简称PP-2003)和云大-120是应用效果较好的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讨PP-2003和云大-120对朝阳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的增产水平及生理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朝阳市双塔区某农户的农田进行。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易干燥地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全年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降水偏少,雨热同季,全年平均气温在5.4~8.7 ℃之间,年均日照时数2 850~2 950 h,年降水量450~580 mm,无霜期122~155 d。供试土壤为砂壤质潮褐土。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为当地品种。供试药剂为深圳生产的液体肥料PP-2003和夜光牌液体肥料云大-120。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PP-2003,用药浓度为1 000倍液(10 mL兑水10 kg);处理2:云大-120,用药浓度为4 000倍液(10 mL兑水40 kg);处理3(CK):清水对照。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4 m2。小麦密度为600万株/hm2,施磷酸二铵225 kg/hm2作种肥,在苗期、拔节期分别追施尿素225、150 kg/hm2。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在小麦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2种调节剂,喷施10 d后测定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光合速率(采用改良半叶法);收获时去掉两侧边行和行头测产,每小区选有代表性的5点(各5 m2)进行室内考种,分别考察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等项目,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和增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植株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小麦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调节剂后,对植株的增高作用不明显,但是喷施药剂的小区内植株根系发达、分枝多、茎秆粗壮,经大风大雨后观察,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
2.2 对小麦产量性状及產量的影响
由表1、2可知,处理1、2比CK穗长分别增加了0.13、0.16 cm,小穗数分别增加了1.12、1.28个,穗粒数增加了2.7、3.3粒,穗粒重增加了0.15、0.10 g,千粒重增加了4.9、4.5 g,分别提高了14.0%和12.9%;增产幅度比CK分别提高了18.97%和15.52%。说明2种调节剂对小麦产量性状及产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2.3 对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2.3.1 叶绿素含量。由表3可知,小麦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高0.30、0.25 mg/g,增幅分别为23.6%和19.7%,叶色明显加深。
2.3.2 光合速率。由表3可知,处理1、2光合速率比CK分别提高了12.5%和13.3%。可见,喷施药剂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叶色深绿,叶面积增大,光合速率提高,为产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
3 结论与讨论
在平肥地栽培条件下,于小麦分蘖期喷施PP-2003和云大-120,可以促进营养生长期细胞分裂,能使茎秆增粗、抗倒伏能力增强;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喷施,促进光合产物优先供应代谢旺盛的生长中心(即生殖器官),具有保花、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促进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的提高,从而促进产量的提高。增产的生理基础主要来源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叶面积增大,叶片的功能期延长,光合产物合成加快,干物质合成增多,光合速率提高。但其在肥沃土质的小麦上的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杨秀荣,刘亦学,刘水芳,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研究与应用[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1):23-25.
[2] 张峰,潘康标,田子华.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进展及应用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93-195.
[3] 秦武发,董永华,张彩英,等.植物激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4(6):788-792.
[4] MICHAEL G,BERINGER H.激素在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综述)[J].国外农学—麦类植物,1986(5):33-35.
[5] 梁振兴,马兴林.冬小麦分蘖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作用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8,24(6):788-792.
[6] 王振林.麦类作物产量形成与激素的关系[J].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9(6):35-38.
[7] 牛立元,茹振钢,赵花周,等.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系统变化规律研究[J].麦类植物,1999,19(2):30-36..
[8] 文廷刚.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抗倒伏能力、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