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电灌区玉米增株减穴高产栽培新技术探讨
2019-11-17陈其睿陈翠贤
陈其睿 陈翠贤
摘要 在介绍景电灌区玉米增株减穴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应用范围的基础上,总结其关键技术,包括品种要求、模式规格选择、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并分析其技术效果,以期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栽培技术;增株减穴;景电灌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037-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景泰县是一个以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为主体的灌溉农业区,全县灌区现有耕地3.93万hm2,玉米是该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和最重要的产业,常年栽培面积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40%~60%。为不断优化提升景泰县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专门成立了玉米产业专家服务团队,通过建立长期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联合攻关、科技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应用等举措,提高对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率[1]。玉米增株减穴新技术模式就是举措之一,自2012年以来已累计示范推广5 766.67 hm2。
增株减穴技术即以玉米“双株紧靠”栽培技术为基础,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课题组研究的“宽窄行+双株密植”高产创建栽培模式为参考,由于玉米田播种的穴数明显减少,但株数却成倍增多,示范户称之为“增株减穴技术”。增株减穴技术是玉米高产栽培的一项重大改进技术,该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种植密度与通风透光的矛盾,极大地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密植对玉米的增产作用,其实质就是利用植株根系与地上部分在空间的合理竞争和自动调控作用。景泰县自2000年引进该项技术以来,经试验示范,深受种植户认同。多年生产实践证实,一般较常规播种可增产20%以上。
1 应用范围
可在热资源丰富地区的高产地块应用推广,适宜土壤有机质含量≥1.2%、全生育期需要≥10 ℃活动积温2 700 ℃以上。
2 关键技术
2.1 品种要求
该技术模式对品种性能和质量要求较高。参种品种以高产、稳产、多抗、商品性好为前提条件,中熟或中晚熟,兼具耐密、株型紧凑、叶片上举上冲、发芽率和发芽势强等条件。要对种子进行分级,宜选用同一品种、同一级别的中粒或中大粒种子,避免同穴出现大小苗或壮弱苗。种子质量要求:纯度≥96.0%,净度≥99.0%,水分≤13.0%,发芽率 ≥90%,籽粒饱满且均勻。推荐品种先单13、中种8号、金穗3号、富友968等[2]。
2.2 模式规格选择
总带幅110~120 cm,玉米小行距40~50 cm,采用地膜覆盖,起垄或平作、露地均可。近年来,试验示范增产较多的模式规格有2种:①当总带幅为110 cm、每穴保苗2株时,玉米小行距40 cm,穴距30 cm,保苗12万株/hm2、有穴6万穴/hm2,比大田耐密播种增株3万株/hm2、减穴3万穴/hm2,播种时2粒、3粒相间播种或每穴播种3粒,定苗时每穴留2株生长整齐健壮的苗。②当总带幅为120 cm、每穴保苗2.5株时,玉米小行距45 cm,穴距35 cm,保苗116 250株/hm2、有穴46 500穴/hm2,比大田耐密播种增株26 250株/hm2、减穴43 500穴/hm2,播种时每穴3粒,定苗时2株、3株相间留苗。
2.3 合理施肥
以一穴的植株为一个营养中心,培育健壮的个体,建立整齐一致的群体,降低株间的竞争。采用大带幅、宽窄行模式,组装配套适宜优良品种,施足基肥、足墒播种、灵活水肥调控、重视喇叭口期追肥,其中施纯N 330~360 kg/hm2、P2O5 150~180 kg/hm2、K2O 45~75 kg/hm2,氮肥基施与追施的比例为3∶7~4∶6。
2.4 病虫害防治
该模式病虫害防治与大田玉米栽培管理相一致,其中最主要是要搞好螨类害虫的防控,培训动员种植户一定要有“防大于治”的意识,做到“防虫不见虫”的习惯行为,最好以玉米连片种植区域为单位采取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举措,避免造成“你防,我不防,顶如大家没有防”的不良后果。具体做法:一是5月中下旬,及时清除地块内、地埂及水渠中生长的杂草,尤其是冰草上寄生的尚未向玉米田转移的成螨。未采用人工除草处理的地块,可选用73%炔螨特(克螨特)240 mL/hm2、8%阿维·哒螨灵300 mL/hm2、10%阿维·高氯150 mL/hm2+24%螺螨酯75 mL/hm2,兑水225 kg/hm2进行地毯式喷雾。二是6月中旬至7月初,玉米田灌第一水前预防1次。最好将防螨、防病与补充微量元素结合起来,既能提高防治效果,又可减少喷药次数。当螨虫基数较高、发生较重时,最好选用“高效+速效性好+持效性长”的杀螨剂混配使用,以突出控害效果,如阿维·哒螨灵(或阿维·高氯或阿维·三唑锡等)+螺螨酯(或炔螨特等)+安泰生(丙森锌)(或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等)+硫酸锌,兑水量至少450 kg/hm2,用药量应根据螨虫具体发生状况、农药有效含量、玉米植株长势等灵活确定[3-4]。喷雾时先从玉米植株上部叶片背面喷起,全株叶片正、背面及茎杆都要喷到,力求细致、均匀、周全。
3 技术效果
3.1 技术模式“大带幅+宽窄行”优于“小带幅+等行距”
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明,“大带幅+宽窄行(即70 cm+40 cm或80 cm+40 cm或75 cm+45 cm)”模式,利于边际优势的发挥,利于田间施肥、喷药、中耕除草等作业,利于通风透光,利于减轻或推迟病害发生及危害等。
3.2 三株紧靠的抗倒性能强于双株,双株紧靠优于单株
高产必须建立在作物不倒伏的基础上,在同一“大带幅+宽窄行”技术模式与品种条件下,三株紧靠技术较双株的根系合力面积更大,抗倒伏性能增强;同样,双株紧靠的抗性强于常规单株播种。同时,三株、双株紧靠栽培还有明显降低株高的作用,通常三株、双株播种的株高,较常规单株的分别低52.5、31.6 cm。
3.3 增产效果显著
增株减穴技术通过“大带幅+宽窄行+双株或三株密植”模式,较好地改善了玉米的生态环境条件,形成了“稀中有密,密中有稀”与“四面通风,八方透光”的栽培格局,使植株变平面受光为立体受光,扩大了受光面积,同时使二氧化碳得以不断更新和补充,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利于创建高产。据景泰县试验示范及多年调查统计,增株减穴技术模式较常规单株方式可增产17.6%~24.8%,平均增产21.2%。
4 参考文献
[1] 赵久然,王荣焕.30年来我国玉米主要栽培技术发展[J].玉米科学,2012,20(1):146-152.
[2] 孟庆平.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3(1):22-26.
[3] 南纪琴,肖俊夫,刘战东.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106-110.
[4] 杨德光,刘飞跃,雷妮,等.黑龙江省玉米栽培技术与发展趋势[J].玉米科学,2016,24(5):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