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局”预审故事 检察官·预审专家的深度对话
2019-11-17吕燕群口述蓝向东执笔
吕燕群 口述 蓝向东 执笔
预审故事之十一大使馆被“诈”
“这是1986年发生的事了。”老卢说。
一天,美国驻华大使馆接到一名中国男子打进来的电话:“你是美国大使馆吗?”
“是。你有什么事吗?”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问他。
“我有一个重要的情报,你们想要吗?”这名男子说。
“我们不做情报交易,尤其是有损于美中两国关系的情报。”这名美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害怕他们的电话被监听,故意闪烁其词地表态。
“那好吧,如果你们不想要那我也就不给了。”这名男子说完就把电话给挂了。
据说那时美国驻华大使馆隔三岔五地就会接到这样“用情报换钱”的电话。
二十分钟之后,美国大使馆的电话又响了,接电话的还是那名使馆工作人员,打电话的也依然是那个男子。“这里是美国驻华大使馆,请问你有什么事?”
“我还是刚才打电话的那个人。”这名男子说,“我刚才说的情报对你们使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你们使馆人员的生命安全。”
“对不起,你是否能说得再详细一些?”这名工作人员说。
“好。我可以告诉你,我知道有人在你们大使馆里放了炸弹了。”
“真的吗?”使馆人员有些紧张了。
“真的,我给你们提供的这个信息绝对准确。”
“我可以不问你的信息来源,但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们炸弹放在什么地方了吗?”使馆人员说。
“可以,但你们得给我钱,否则我不会告诉你们。”
“你要多少钱?”这名美国使馆人员面对这样的信息不敢再装矜持了。
“500美元。”这名中国男子开价儿了。
“你要的价格我现在不能答复你,我需要请示一下,二十分钟后你再给我们来电话。”说完,电话挂了。
与此同时,公安机关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了这一重要信息。公安机关做安全工作的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只信其有不信其无”。这条信息不仅牵扯到炸弹,而且牵扯到了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安全。
老一点的北京人都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首都只发生过一次爆炸案,那还是在“文革”时期发生在西单商场,当时“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副组长谢富治都赶赴现场了。这起爆炸案不仅惊动了中央,乃至许多西方国家也都相继做了报道,致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受到极大的损害。
今天,炸弹又要响,而且是要炸美国驻华大使馆。这么重要的信息谁敢压着不报?于是国安局、公安局、市政府、公安部的主管领导迅速得知此事并下达“立即定位、抓捕,炸弹决不能响”的命令。
美国驻华大使馆此时也没闲着。
这名工作人员撂下电话一路小跑就找大使汇报去了。大使听完之后认为事关重大,便立即召集使馆的安全官等人对这个电话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及进行风险评估。结论:立即接触此人,进一步查清事情真相,使馆其他人员随时做好疏散准备。钱,可给。但先付200美元,看结果再支付其余的。
二十分钟后,美国驻华大使馆对外电话再次响起。
“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还是这名男子打来的电话。
“我们同意你的条件,但按照惯例不能一次性先支付你500美元,我们先支付你200美元,等事情查清楚证明你没骗我们,我们可以支付你剩下的300美元,你看怎么样?”美国大使馆在这么紧要关头的时候都不忘讨价还价。
这名男子在电话里开始沉默。
“先生,你在听吗?”大使馆人员有些急了。
“你们说话算话吗?”这名男子沉默片刻问道。他怕美国人骗他,他在沉默过程中想思考一下对策。
“我们美国人从来都是说话算话的。”
“好,我就信你们一次。”
“在哪儿见面?”美国人问。
“西单十字路口东北角电话亭。”
“你的特征?”
“长袖白衬衣、蓝裤子,手里拿着报纸。”
“好,半个小时以后见。”美国人挂了电话。
这个电话挂了,公安局的同志们也已经把目标锁定了。
一会儿,只见从美国大使馆里开出两辆汽车,一辆向东一辆向西疾驶而去。为什么同时开出两辆车?美国使馆人员怕被跟踪,想玩儿个障眼法。
一路由长安街奔西去的这辆车到了西单十字路口减了速,它不紧不慢地绕过东北角电话亭之后不但没停,反而加速离开了。其实他们不是真离开而是在反侦查,怕中了“埋伏”。
这辆车围着西单绕了一圈儿后又回到西单十字路口东北角这个电话亭停了下来,但没人下车,只是有人把车窗玻璃摇了下来。这时一个身穿白衬衣、蓝裤子,手拿报纸的男青年凑到汽车旁说了几句话,随后往车里递过去一张不大的白纸,车里有一只手接过这张纸,男青年的手往外抽的时候,他的手里已经是捏着东西了。当这名男青年的手一离开车窗,这辆挂着使馆牌照的车飞速地离去。一停一走,前后不到30秒钟。就这不到30秒钟的时间里,车牌、汽车特征、男青年、递交东西的全部过程,都被我公安机关拍下照片作为了证据。
当这辆汽车回到美国驻华大使馆不久,我外交部就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称:“有人在我使馆地下管道里放了炸弹,希望贵国立即派专业人员到我使馆排除,以保证我使馆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
外交部无须辨别真伪,一个电话打到公安部由其处理。公安部通知北京市公安局立即出动。北京市公安局这时早就做好了准备,一声令下,治安处的民警带上嗅弹警犬以及探雷装备,分乘几辆警车直扑美国使馆。
当美国使馆的汽车离开西单之后,这名男青年随即被埋伏在四周的公安人员当场抓获送往炮局。局长批示由老卢审他。
在预审室里,老卢打量了一下眼前这名男青年,瘦瘦的,文质彬彬,一脸稚气。经过讯问,北京人,是一名高中毕业在家待业的学生。
“知道为什么抓你吗?”老卢问他。
“知道,是因为我和美国使馆交换了情报。”
“你交换的是什么情报?”老卢接着问他。
“我告诉他们,在他们使馆里有炸弹。”他说。
“没交换别的?”
“没有。”
“你这不叫情报呀,你这是在学白求恩同志做好事,当国际主义战士呀。”老卢故意逗他。
“我错了,我不应该管人家要500美元,人家白求恩没向中国要钱。”这孩子一本正经地跟老卢唠上了。
“500美元到手了吗?”老卢问他。
“美国人挺贼的,只给了我200美元。”
“这就是美国人不对了。”老卢说,“你想想,你给他们的信息多重要,能救回多少人的性命呀?你要少了,应该照着一万要,不行我帮你要去。”老卢接着逗他。
“人家肯定不给。”他依然一本正经地说。
“是呀,这就看这个炸弹能不能找到了。找不到或是没有炸弹,你说人家凭什么无缘无故地给我们一万美元呢?”这话老卢是有意在逼他,让他讲实话。
这时他把头低下不说话了。
(未完待续 本文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