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青”互助养老亟待打破“差序格局”
2019-11-17樊树林
文>>>樊树林
据《福州日报》报道,趁着周六休息的时间,“95后”姑娘王新航收拾了一遍租住的房子后,把洗好的水果送进87岁的房东谭芳佩奶奶嘴边。4个月之前,她们还互不相识,是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茶园街道电建社区的“老相青”互助养老项目,将年纪相差60多岁的她们拉到一个屋檐下。
“老相青”互助养老项目是居家养老的一种服务形式,具体实施过程是空巢独居老人与应届毕业生或职场新人结成互助对子——老人腾出一间闲置房间供年轻人免费居住,在自身需要时获得志愿服务——通过这种资源与亲情“互换”“共享”的方式,来弥补空巢老人心灵空虚或日常照料缺失等问题,同时解决刚步入职场存在经济负担的年轻人的租房问题。
这种各取所需、共享互助的养老服务新探索,和德国、日本等国青年义工入驻空巢老人家进行志愿服务十分相似,如果双方“美美与共”,达到共赢的社会效益是可以预见的。然而“老相青”互助养老项目目前还在起步阶段,独居老人与青年结对子,不仅需要接受筛选条件,而且双方也要匹配“眼缘”和“性格”。该项目实施以来,只成功1例。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差序格局”概念,认为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的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这就好像石子投入水中,我们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通俗一点说,社交网络从里到外大概可以分成自我、家人、熟人、生人,从强联系、弱联系逐渐发展到临时联系。
“老相青”互助养老项目之所以难以走出“深闺”,也正是差序格局的驱动使然。无论是独居的老人,还是年轻的大学生等,双方在差序格局下都属于“陌生人”关系,因此尽管有相关部门牵线,也很难去改变这样一种状况。因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认真去揣摩双方的心理,并对症下药,开展互动式、体验式的系列活动,让双方逐渐消除隔膜和疏离,在一个屋檐下共享亲情、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