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谱写时代英雄的赞歌

2019-11-17何平

中国记者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孔繁森中组部事迹

文/何平

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一个民族才不会变得平庸,一部历史才显得辉煌。

孔繁森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1995年4月6日,由新华社播发的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为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而落泪,为他的崇高精神所震撼,为我们党有这样优秀的领导干部而自豪。

作为参加孔繁森事迹报道的记者,这次采访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次灵魂的净化、一次精神的洗礼。

年初,新华社总社编辑部收到西藏分社记者与人民日报等多家记者共同采写的通讯《雪域高原奉献歌》,真实、生动地记叙了山东援藏干部、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两上高原、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有关编辑感到这是个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便作为重点稿处理,于1月3日向全国播发。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全文刊登,并配发了照片。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反响,也引起了中组部领导同志的注意,他们认为孔繁森的事迹很感人,宣传这样的典型在当前很有现实意义,希望新华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访、挖掘,树立一个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形象。

在新华社社长郭超人的直接领导下,组成了由新华社记者何平、朱幼棣、陈雁和人民日报记者陈维伟参加的采访写作班子。郭超人同志要求我们,“要以孔繁森精神来写孔繁森”,要深入挖掘孔繁森的内心世界,写出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围绕这一主线集中表现孔繁森的高度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为藏族群众无私奉献的情怀。他特别提出,通讯不要写成事迹的简单罗列,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材料;不要写成概念化的人物,要写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并要求我们,在写西藏条件艰苦的同时,不要渲染得让人感到可怕;在突出孔繁森个人的同时,也要反映党组织和群众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他还特别强调,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思想必须深刻,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感人。这些意见,对我们正确把握稿件的基调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采写孔繁森事迹,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向英雄学习的过程。我们越是了解孔繁森,就越是被他那崇高的品格所感动,被他那伟大的人格所征服。通过对孔繁森身边工作人员等同志的深入采访,一件件活生生的事实深深教育着我们。他的忘我,他的无私,他的善良,他的慈爱,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一个超越了狭隘自我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在他身上,既有焦裕禄那样的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工作作风,也有雷锋那样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还有铁人王进喜那样的艰苦创业精神。在他身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的高尚情操得到了统一,个人的理想和抱负与党的需要得到了统一,对亲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得到了统一,运筹帷幄的驾驭全局能力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得到了统一。作为记者,我们为能够承担这样一项采访任务而感到光荣,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们心里清楚,我们可能永远达不到孔繁森那样崇高的精神境界,但我们应尽力做到让千千万万的人都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

孔繁森的事迹不仅感人至深,而且材料非常丰富,如果面面俱到地写,势必要拉长稿件的篇幅,而且容易冲淡他身上最有光彩的东西。根据郭超人同志的要求,我们对材料进行了筛选和取舍,提炼出三方面内容,即:一切听从党召唤、服从组织安排的高度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为藏族群众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从这三方面来谋篇布局,组织材料,展示孔繁森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表现他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加之此前对孔繁森的报道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于是,在西藏日报记者王世亮、大众日报记者魏武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写出了一万多字的初稿。郭超人同志看了初稿后,对基本框架给予了肯定,同时要求我们,在稿件的思想深度、材料选择和文字修饰上再下些功夫。根据郭超人同志的意见,我们对通讯的主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提炼,使思想性更鲜明;割舍了一些材料,使内容更加集中;语言运用上又作了推敲,使文字更加通顺、朴实。

修改稿出来后,在报请郭超人同志审阅的同时,还分送给了中组部、西藏自治区和山东省的领导同志及其他有关同志,他们都仔细、认真地进行了审阅,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中肯的修改意见。中组部的领导同志对这次宣传报道非常重视,专门向中央领导同志作了汇报,中央领导同志也表示支持,并作了重要指示。中组部负责同志还特别邀请中宣部和新华社的负责同志共同讨论修改这篇通讯。所有这些意见,对这篇通讯的最后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归纳、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稿子又先后进行了多次修改,最后,由副社长兼总编辑南振中、副总编辑张万象和国内部常务副主任李尚志分别润色、定稿,并确定以中组部一位负责人同志提出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作为通讯的标题。

4月6日,长篇通讯播发后,被全国近40家报纸采用,而且大多是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并拿出整版篇幅加以刊登,采用率之高,版面处理之突出,社会反响之大,为近年来所罕见,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和好干部的深切呼唤,充分显示了榜样力量的巨大感召力。

孔繁森的事迹之所以能在广大群众中产生如此巨大的震动和反响,就是因为人们看到,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孔繁森仍能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仍能满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仍能恪守那份与人民患难与共的清贫,仍能视个人名利“淡似狮泉河水”,一身浩然正气,令人高山仰止。

1995年4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孔繁森同志亲属和报告团成员时,也会见了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和参加采写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他在讲话中特别对记者们为宣传孔繁森事迹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先进人物的报道既是新华社的一个传统,也是新华社的一个优势。数十年来,新华社的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者通过手中的笔,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闪耀时代精神的光辉典范,感动、教育了千千万万的人。这次对孔繁森事迹的宣传,就是在新形势下对新华社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延续和发扬光大。

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中国共产党涌现出了如此优秀的领导干部,感动了、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群众,绝不是一个偶然的、孤立的现象。它深刻地反映了党的本质,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主流,同时也充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所以能英雄辈出的历史必然。

从焦裕禄到孔繁森,历史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榜样,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作为领导干部,只要时时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就会拥戴你。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通过这次孔繁森事迹的宣传,使我们感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神州大地上必将不断涌现出许许多多像孔繁森这样的先进人物,满腔热情地去讴歌他们的光辉业绩,大力弘扬他们的伟大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孔繁森中组部事迹
欢迎关注中组部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微信公众号
中组部、人社部调研组到福建省开展仲裁机构队伍建设工作调研
人物与事迹
高原上的追寻——沿着孔繁森的足迹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纪录片《好人好官孔繁森》首映
大爱是一种圣洁的精神生态
——读柴腾虎《永远的孔繁森》记
中组部领导到海兴看望五老帮教团代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访问缅甸、印度尼西亚、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