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山上朝圣
2019-11-17王萍王丽梁益畅吕星
文/王萍 王丽 梁益畅 吕星
拟定以“共和国语文教材里的新闻作品”出版特刊,虽然对搜集课文里的新闻作品之艰难有充分的估计,但是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工程之浩繁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据库里,建国后的中小学语文科类图书共收藏了近2000本,有全日制十年制、九年一贯制、九年制义务教育等多种版本,每种版本又有多次修订版,有时一年就修订4次。同时,人教社在选用稿件时,重新进行了删改或摘编,一些稿件还重拟了标题,有一些文章没有署名。
于是,在人教出版社汗牛充栋的书库里,我们完成了一次八十年的穿越,一一打开这些叠压在陈旧教科书中的历史标本,这些当年的新闻碎片给我们还原了一个个历史上风云激荡的时代。
在书库里数日识别、梳理新闻作品的过程,是与新闻界前辈不期而遇的过程:在长江前线,我们听到前辈记者披肝沥胆直捣黄龙的呐喊;在朝鲜前线,我们看到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奋笔疾书的身影;在巍巍珠峰,我们感受到他们奋力攀登、不畏艰险的气概。
这也是与新闻界前辈和优秀同行对话的过程,通过这些时代经典,我们重温了历史。发黄的教科书页,仿佛还散发着当时的温度,新闻报道再一次显示了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鞠躬尽瘁》,节选自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脍炙人口的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树立了真正值得赞颂的英雄楷模,反映了当时社会真实面貌和主要矛盾,教育了干部,鼓舞了群众。另一篇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在“两个凡是”依然盛行的情况下,发出了“否定文革”的时代强音。
《珠穆朗玛山中的日日夜夜》,节选自新华社记者郭超人的名篇《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首次出现在1961年的初中语文试用本第十二册;《登上地球之巅》则节选自《英雄登上地球之巅》,2000年后收录于教材。教材以“他们的头顶上,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结束。高山仰止,那是源于对革命理想主义的信守;艰辛攀登,那是源于对革命英雄主义的坚持。
《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作者郭梅尼曾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入选1987年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张海迪的事迹,如今再次读到,依然令人深受触动,她身上那种百折不挠,不向命运低头,誓为人民做贡献的精神,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提倡。
《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由新华社著名记者顾迈男撰写的人物报道,刊登于《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6月24日,入选1991年高级中学课本语文补充教材第三册。邓稼先身上的爱国情怀、敢于攻坚克难的科学家精神、革命的乐观主义气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
此外,还有《我军横渡长江情景》《紧急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进扰的蒋傅匪军》《解放北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这些人和事都已彪炳史册,同时也使记录者走进了新闻史,阎吾、刘白羽、周定舫……教科书让我们感到了新闻的价值,它不是易碎品,它将在少年的朗朗读书声中流传数代。这也使我们感到手中笔的凝重审慎,它写出的新闻将成为明天的历史。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期特刊收录的新闻作品全部选自人教版中小学语文课本,我们面临千余册书目,并且需要在目录、课文和资料之间反复鉴别,尽管仔细求证,但也肯定难免有疏漏。我们深感这是一件极有价值的工作,欢迎广大读者帮助我们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