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职业道德的培育
2019-11-17陈思
文 / 陈思
一、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
工匠精神之所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伴随着一代代工匠的成长。
首先,工匠精神是一种历史责任与担当。世代相传的手艺不仅是养家糊口的本事,而且是一张家族的历史名片。
其次,工匠精神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工匠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引以为荣的创作中。他们穷其一生,将自己的经历、思想、品格融入到作品中,留下为数不多的传世佳作。
再次,工匠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创新进取的精神。工匠们往往身处生产和创作的第一线,他们将作品融入到新媒体时代下时代背景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使原有的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他们中的精英分子,甚至能促进社会工业的改革,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从而体现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二、新媒体时代下职业道德的培育
(一)教务处
2016年,《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中指出,工匠精神教育是技校生的一门必修课。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总指挥部门,应在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元素。
1.制定工匠精神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在新媒体时代下,理论课教学中,学校参照互联网大数据针对不同办学层次,安排德育老师的授课计划,统一订阅《工匠精神读本》教材,为工匠精神教育活动提供教学设施和场地,并制定期末考核标准。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将成绩记入学生的学习档案,以督促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研习。
2.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工匠精神
通过新媒体技术支撑,采取集中培训和分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切磋技艺、展示风采的平台,鼓励师生观摩或参加职业技能邀请赛。通过“实战练兵”来锻炼技能、增长经验、强化团队意识,宏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通过校企一体的合作机制培育工匠精神
由教务处牵头,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铺就产教融合的道路。企业委派生产一线的技师来校兼职,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技术工人,双方共同打造实训基地,把培训视频上传互联网端口,供学生分析。
(二)学生处
学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广泛听取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举办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每年六月毕业季设立校园开放日,在学校图书馆举办优秀毕业生作品展、引用新媒体平台将作品上传网络接受投票评选,邀请各方人士参加学生毕业典礼,提高学生对技能的认可度和自豪感。
除此之外,学生处还开展一系列素质拓展活动,如举办“世界技能大赛”的演讲比赛和“工匠精神”的主题征文活动,动员学生参加先进劳模事迹报告会和优秀工匠事迹巡展,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邀请校友中的优秀工匠举办宣讲会。以班级为单位,为学生订阅《技能之巅:世界技能大赛与中国》《世界技能大赛知识普及读本》等系列丛书,使学生在交流和借鉴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认识。
(三)培训处
培训处应积极搭建德艺双修的平台,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培育。
一方面走出校门,把职业培训的课堂搬到名师名匠工作室,通过大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榜样示范作用,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职业理念。
另一方面邀请民营企业负责人来校交流,面向学生开展创业就业的沙龙活动,透过企业发展历程和市场需求分析,突显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四)就业处
新媒体时代下,拥有更快捷的获取信息方式,就业处适时开展每年毕业季的校园招聘会,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举办以“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为主题的宣讲会,公开企业用人标准。
就业处定期开展学生职业指导讲座,在准备简历和面试环节上,以“彰显技校办学优势,体现技校生职业素养”为原则,架起校企对接的桥梁,从而提高企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