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形势下灾难事件的报道——以防汛抗灾报道为例

2019-11-17林铭珊

记者观察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救灾灾区谣言

文 / 林铭珊

在群体性事件和自然灾害面前,民众往往会非常夸张,这个时候如果报道不当就可能会造成舆论危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那么灾难报道在不同的阶段要怎样进行?本文阐述了新媒体形势下灾难事件的报道,以防汛报道为例进行了介绍,以提高防汛抗洪报道中的正能量。

一、传播的功能,做好风险控制

(一)灾区并不是一座孤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而这种紧密的交叉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发生灾害事件以后,报纸、广播、电视等这些传统的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型的媒体融合起来,在第一时间把灾情传递给大家,利用这种联动的传播形式形成了矩阵效应,因此对于灾区来说他们并不是孤立的。这种深度的传播能够让大家在第一时间了解灾情,提升了新闻的实效性。面对灾难,主流媒体集体发声,充分体现了政府以及同胞对于灾区人民的支持和关爱。

(二)辟除谣言,让大家看到真实的情况,听到真实的声音

在灾难报道的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非常重要的。发生了灾难事件以后,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信息传播可能会比较闭塞,另外灾区人们人心惶惶,承受力也变得非常脆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谣言,进而会引发舆论危机。所以主流媒体要让大家看到真实的情况,听到真实的声音。面对谣言,主流媒体和政府合作,公开权威信息,积极辟谣,另外各类媒体也要及时跟进,抑制舆情的进一步发酵。媒体和政府进行方向上的联动,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这些新型的媒体作为手段,扮演治理谣言的角色,加强舆论引导,报道真实的灾难事件不仅能够让灾区里面和外面的信息交流变得通畅,而且也能够扼杀谣言。

(三)客观的存在,在关键点上帮忙

报道灾难事件是非常严肃的事件,在救灾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所以在报道灾难事件的过程中一定要不忘初心,坚守专业敬业的精神,进行正确的舆论监督工作,不要炒作,不要煽情,对于那些在救灾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要能够客观面对,进行理性发声。面对天灾,很多人表现出来的是众志成城,主动地去捐款捐献物资,而且还自发地为救灾部队让开通道,这种报道能使整个舆论场洋溢着友善关爱、相互帮忙的人间真情。

二、教育的功能,逐渐走向成熟

发生了灾难事件以后,媒体的存在不仅是对准灾难,而且还要给大家宣传安全常识以及对民众进行心理创伤的修复,同时要注重灾后的重建工作,并进行后续报道。所以在这个时候媒体充当的是帮助大家辨别真伪的责任,去提升整个网民的媒介素养。面对着洪水灾害,当地的日报晚报社进行抗洪救灾专题报道,设置了一系列的板块,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全景式地扫描救灾的现场。根据灾情的发展,不断去提高报道的强度和力度,保持着七八个版面的报道规模,极大程度上宣传了正能量。

(一)对于媒体的教育

当前我国对于灾难的报道也越来越全面了,从2003年非典事件爆发了以后,对于灾害新闻的报道发生了转变,这是一个分水岭,从此以后,灾难新闻报道变成了如实报道以及灾难动员这种结合的模式。在一系列事故的报道中,相关工作人员尊重生命、坚守事实,本着客观公正和敬业的精神,避免过度煽情,防止触碰到大家的痛点。

(二)对于灾区的教育

通过进行灾难报道,能够让政府和民众更好地采取措施,宣传灾害的常识,及时进行灾后的重建工作。比如日本在灾难报道的过程中发布的信息都是很人性化的服务信息和救助信息,行动价值非常强,而且有助于公众做出行为选择,能够帮助公众渡过难关。另外也要及时去安抚公众的情绪,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比如日本媒体在灾难报道中会控制悲惨画面,侧重于播放那些比较温暖的镜头,这样能够让灾区的人们重拾信心,也能够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洪水疫情,在报道的过程中及时对灾区的人们进行指导教育以及心理重建。比如新华社在此类报道中详细地阐述了在救援现场的方案,增强了大家的救援信息,创造了一种舆论的氛围,提升了大家战胜灾难的决心。在报道的过程中,记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讲述了救灾的情况和进度,还报道了典型人物的事迹,利用这种生动的报道给予了灾区人们力量,显示出媒体的社会责任。

(三)对于网民的教育

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了以后,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和群众的心理恐慌,很多情况下处在一个无知和多元的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世界就极易成为散布虚假信息的地方,混淆视听,在错误的理念下引导人们。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灾难报道的过程中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辟谣,并对网民进行再教育,提升他们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让人们看到灾害的真实情况,从而引导人们回归理性,客观地辨别谣言。

三、再造功能

对媒体来说,报道灾区的情况要从心理重建、物理重建等方面进行再造。

(一)心理重建

灾区重建包括多种多样的内容,而在灾区中灾民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灾区重建的过程中,不仅是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更重要的是弥补他们的心理创伤,让他们能够尽快走出灾难阴影。所以在此过程中,媒体可以邀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和著名的人物进行访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深入现场,给灾民进行心理辅导以及心理治疗和心理干预,把这些内容融入到平时的报道中。

(二)物理重建

发生了灾情以后,在灾区的道路以及房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媒体和记者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当前发生灾害以后,主流媒体总是在第一时间发起捐物捐款的呼唤,并提供了多种渠道的捐助方式,如此一来,给重建工作带来了资金和物质上面的支持。官方媒体对于重建工作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支持,而且还要加强宣传和报道,给自住房建设方以及灾民正确的引导,这样能够让灾区物理的重建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在灾难报道的过程中,不管是呼吁早期捐款,还是后期进行规划报道,媒体都发挥了极大的指导和宣传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灾难报道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严肃对待,站在一定的高度安抚灾区的群众,同时也能够把灾难的真实情况传递出去,呼吁社会的关注,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救灾灾区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灾区笑脸
救灾“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