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新闻摄影在现代报业中的应用
2019-11-17李永刚
◎李永刚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报业发展经历了调整、变革,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的报业市场竞争则是其直接推动力,让报纸新闻版面出现极富价值的改变, 最明显的成果就是新闻摄影图片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大幅度提升。 在现代报业的竞争与发展中, 新闻摄影作为重要新闻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促进报业不断进步和创新。
一、新闻摄影在现代报业中应用的重要性
现代报业的形成是从告别铅与火的技术革命开始的,当人们不用每天在排字车间把重重铅字堆上版芯时, 首先就感受到了速度。 正是技术不断进步及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让读者看到新闻变为现实,为读者提供最贴近、最及时的新闻信息就成了现代报业最显著的特征, 报业没有理由不重视对新闻摄影的应用[1]。
站在新闻理论的角度,文字类新闻报道使用文字形态,图片类新闻报道使用视觉形态, 两者没有厚薄或轻重的分别,只是表现载体不一样,在报纸新闻中属于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针对合作关系,它不是新闻载体的表现形式,而是其承载的信息的新闻价值大小,文字和图片谁的价值更大,报业就会选择谁;对于合作关系,主要反映在版面相互依托、内容相互补充的方面, 编排文字与图片有助于增强报纸新闻的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 但是轻图重文现象的长期存在使得一部分报业人被图片是配角的理念束缚着。 随着时代的发展, 明确文字和图片并行的报纸新闻载体地位已经刻不容缓,合理应用新闻摄影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现代报业尊重新闻发展规律、积极应对媒体竞争的必由之路。
二、新闻摄影在现代报业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一)按实际需求建立新闻摄影运行机制
从事新闻摄影的人在报社的地位并不高, 工作职责也相对模糊,所以普遍没能调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报业要想适应竞争态势,发挥新闻摄影的积极作用,首先就要解决机制这一关键性问题,明确新闻摄影的内部分工,使图片新闻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化,形成满足报业实际需求的新闻摄影运作机制。 如新闻摄影图片的生产由摄影部主任负责,下设两名首席记者,分别管理专题新闻报道组、动态新闻报道组,前者以深度报道为主,第一要务就是每一期的报道摄影专版,后者为每天的新闻版提供所需图片,涵盖一版新闻的图片头条,两组相互补充,预防报纸新闻产品结构性的缺失。
在版面的使用和独立发稿权、 篇幅的大小等方面也应赋予摄影部一定的自主权, 尽量减少文字标准对其选用摄影图片的干扰,避免行政手段限制新闻摄影的应用,是新闻摄影处于良好运作状态。如报社在确定使用图片的标准方面应自觉遵守视觉传播规律,使其选择更加制度化、科学化。当然,不同媒体可能有着不同的采访机制,但共同点是必须符合现代报业的特征与需求[2]。 如某报就建立了图片存储与查询系统,目前已经有大约2 万张图片,逐步发挥效益。与此同时,现代报业摄影记者的采访机制也和过去不同,如某报准备配备一批年轻记者, 形成摄影记者分工采访的运作机制,使其有充分的时间摄影,做权威的、全面的报道。
(二)报业新闻摄影的应用形式富于变化
现代报业应用新闻摄影的形式富于变化, 主要应包括三种:一是应用大幅新闻摄影图片。图片的尺寸大小对读者阅读有重要影响, 大幅新闻图片一般更有利于清晰准确地传达新闻信息,使读者从中获得优于小幅图片的视觉享受。如各省市的日报、晚报等使用的图片的尺寸就明显变大,尤其是发达地区的报纸新闻还在头版固定位置使用大幅图片,改变传统小开版报纸用小图的习惯,吸引更多读者。 新闻图片尺寸的大小在帮助读者读明白、 看清楚的同时会直接影响特殊的视觉传达效果, 报业决策者应高度关注应用大幅图片。二是应用综合系列新闻摄影图片。该应用形式使用组合法,在编辑平行或并列关系的图片之后将其发表,新闻选题较为接近。 如很多报纸版面的综合系列图片都别有心意,一些报纸以周为单位,集中编发本周内发生的重大新闻、热点问题的图片。 因新兴媒体快速发展,报业图片编辑在选择高质量新闻摄影图片上有了更大的空间, 报道同一新闻事件往往能在众多图片里择优, 这种综合系列图片新闻报道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三是应用专题系列新闻摄影图片。 该应用形式以某个新闻线索为中心实施细致的采访、拍摄,由不同时空、不同侧面的多幅图片共同组成,消除单幅图片的局限性,使新闻事件的报道更全面,改变视角、视点也能让读者的视觉体验更丰富。 国内的新闻摄影专题系列报道形式于上世纪后十年进入最关键的发展阶段, 记者意识到它在报道新闻特别是重大事件时可以发挥突出作用,推进采访的深入,时刻关注新闻事件的变化、发展,用艰辛劳动完成优秀的专题系列报道。 如今很多报业都可以保证每天的版面上都出现专题系列报道,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三)从业人员要满足现代报业发展要求
为不断促进新闻摄影的应用, 其从业人员应做到扬长避短,积极适应现代报业的发展要求,增强履职能力。 在信息大爆炸的环境里,报业在新世纪正式进入读图时代,形成大图片采编格局,一台又一台相机背后少不了队伍的协作,实现采、编、发、排的一条龙操作,新闻摄影人员不再单兵作战,导致文图分离。 新闻摄影也规定没有形象就不能报道,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大, 深度发掘与逻辑推理都比不上文字, 摄影记者不在现场或者现场没有拍摄条件时就变得无能为力[3]。 而新闻摄影在今天还受到新兴媒体的挑战,因而报纸新闻从业人员要从市场需求出发, 更灵活地编辑报纸版面、设置新闻,图片的形象应具有多样性,生产图片的品种也要趋于多样化。
现代报业对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特别是新闻摄影记者要具备几种基本能力:一是叙事意识,新闻摄影记者只有具备较强的叙事意识, 才能在最普通的生活里找到有意识的新闻故事并将其拍摄记录下来; 二是感悟能力,摄影记者应当比一般人更加敏感,具备广泛的同情心,能够深刻理解民情;三是策划能力,即报业摄影记者不但要学会挖掘新闻主题,积极开展采访活动,还要用好、用活宝贵的同事资源,齐心协力做一个主题,从方方面面把每一个新闻做完整、做透彻;四是完善的知识结构,因为在现代报业发展时代,新闻报道内容日益丰富、多样,热点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先进的数码技术高速发展,摄影记者必须坚持学习,尽快提升文化学识修养,以便有序开展本职工作,提高新闻摄影质量,为报纸新闻报道提供优质图片。
三、结语
毫无疑问,现代报业的市场化报纸必须图文并茂、两翼齐飞,这对读者而言就是用同等的支出换取更高的价值,对报业经营者而言则是在不改变价格的情况下提高产品价值,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所以报业务必要按照实际需求建立新闻摄影运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应用新闻摄影,并促使从业人员快速转型,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作用,为现代报业的市场化经营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注释:
[1] 王丹:《新闻摄影和我国报纸业发展关系分析》,《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第6 期
[2] 程永强:《数字时代报纸新闻摄影的变化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第1 期
[3]许瑞峰:《报纸新闻中新闻摄影图片的应用及地位阐释》,《传媒论坛》2018年第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