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朝着读者的方向

2019-11-17李悦欣周旋高航

当代贵州 2019年48期
关键词:天眼日报客户端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悦欣 周旋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高航

号外……号外

1949年12月31日,岁暮天寒。老贵阳的街头巷尾,报童们奔跑着、呼喊着抖落一身寒意。

这天,刚满月的《新黔日报》发行首份号外。当年11月28日凌晨,初生的《新黔日报》付印面世,与新中国同岁。尚留有余温的油墨纸张,给贵州新闻行业带来新的温度。1957年1月,年仅7岁的她,改名为《贵州日报》,成为我省覆盖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日报。

咔嚓

1959年1月,凛冽朔风,却吹不散摄影记者王正雄眉眼间的笑意。穿过拥挤的人群,他在列车离开站台前举着一台一次只能拍12张照片的海鸥牌相机,摁下快门,记录下黔桂铁路开通全线客运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那时,我用相机拍照,每次只敢拍两张。”看着珍贵的老照片,王正雄感慨万分。同月16日,《贵州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黔桂铁路开办全线客运的文章,头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各族群众代表在车厢窗口向站台上的人群挥手的照片。

签在这里

1978年初春,春寒料峭。顶云公社石板井大队陶家组生产队的7位村民聚到一起,商量土地分到户的事,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对着灰暗煤油灯,签下合约,并摁上手印,悄悄实施包产到户,从此迎来陶家组群众生活的柳暗花明。

同年11月11日,《贵州日报》头版配发“编者按”,整版刊登由记者和通讯员蹲点采写的题为《“定产到组”姓“社”不姓“资”》《定产到组超产奖励行之有效》的报道。这期报纸引起强烈反响,被很多地方基层干部群众称为省委“11号文件”。

走,继续走

1985年3月,春意盎然。记者刘庆鹰、蒙应富采访了黔边30个县、近百个乡、数以千计的干部和群众,采写见报104篇“纪行”稿。

脚粘泥土,风雨无阻。有时即使感冒了,身体疲乏,他们也没停下采写的步伐。当年3月6日,《贵州日报》一版开辟的《黔边行》专栏,获1985年度贵州新闻奖特等奖,全国性新闻业务刊物《新闻战线》《新闻记者》点题评介。

获奖啦

1996年5月,初夏蝉鸣。贵州日报大楼里,却弥漫着过年般的欢喜氛围,每个贵报人都将“奖”字挂在嘴边。

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会上,《贵州日报》报道优秀山村教师田沛发事迹的通讯《师魂》荣获一等奖,《贵州日报》首次撞开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大门。

新千年特刊

2000年1月1日,万象更新。21世纪的第一天,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新千年首日,值得被久久牢记的这天,首份出机的对开16版彩印《贵州日报》、4开64版彩印《贵州都市报》和对开16版彩印《贵州商报》新千年特刊被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展柜里厚实的叠报,新千年的芳华同特刊鲜亮的色彩,令人难以忘怀。

天眼新闻来了

2019年3月1日,天眼新闻客户端发出第一条推送文章。天眼新闻是党报今贵州客户端和党刊当代贵州客户端强强联合,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重磅推出的客户端。

天下事,新闻眼。天眼新闻奔着新闻现场而去,朝着读者的方向而来。

畅想未来,超级媒体盘踞在城市中枢,无数的数与网在整个城市密布,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包罗万象、瞬息万变。也许,那是一个高度智能的时代,是一个无边界共享的时代。

乘坐方舟,以天为眼,翱翔未来媒体时代。

70年前,硝烟未散时,《新黔日报》浓墨初成。从此,一纸载春秋,一路伴“黔”行;

70年后,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站在新起点,瞭望“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媒体融合转型新未来。

出征

当人们在键盘上敲响一个个字符的时候,天眼战队的声声战鼓在天空缓缓荡开。

2019年3月1日,今贵州新闻APP与当代贵州APP整合,天眼新闻APP上线,2019全国两会新闻报道如期而至。天眼战队浩荡出征,在这场风云际会里惊艳亮相。

京城“论剑”,初试牛刀。

从见微知著的文字报道到栩栩如生的海报长图,从音画俱佳的视频动漫到趣味交互产品,从报刊音视到网端微号,从宏大叙事到基层热土,1000多条相关主题稿件精彩纷呈。

党报党刊党网党端采编资源协同作战,以《贵州日报》、《当代贵州》杂志、天眼新闻为核心的全媒体矩阵模样初成,策划先行、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新型采编流程大放光芒,移动优先推动媒体融合的核心战略深入人心。

这一次,我们触碰到智能媒体时代的未来。

变革

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是开启未来媒体的一把钥匙。

今天,《贵州日报》是一张报纸、一份电子期刊、一个客户端、一个公众号。

或许未来,《贵州日报》将是一面玻璃、一副眼镜、一个全息数字屏,甚至是一个世界——技术彻底打破世界的桎梏,我们不断地在现实与媒体之间穿梭,重塑符号与意义,纵览贵州与天下,越来越快速,也越来越强烈。

今天,《贵州日报》航拍贵州大地,17.62万平方公里的壮阔美景尽收眼前;智能主播艾美丽在数博会现场实时播报互动,开始尝试人工智能和无人机等设备在新闻采集中的应用。

或许未来,《贵州日报》将使用5G、可穿戴设备、虚拟助手、翻译软件、网络直播以及VR、AR等技术和智能设备,完成新闻采集、摄像、定位、制作、发送、即时通信等工作。带领记者上天入地挖掘那个时代最动人的故事、触动这个世界最深处的脉搏,给予用户最真实与奇妙的场景体验、通感体验和情感共鸣——打破时空边界、现实与虚拟边界,媒体与用户都是这场无边共享里的体验者,他们彼此对话、共同成长。

明日

激荡、变革、兼并、重组,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般热闹非凡,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般扑朔迷离。

如果要问未来的《贵州日报》是什么样?

我们畅想着:

从和风煦日的清晨里醒来,轻唤一声智能AI“天眼”,它就会播报当天的天气预报和天眼早新闻;起床洗漱,轻触眼前的镜子,天眼视频会为你放映数百公里外苗年的盛况;开车上班,智能驾驶的车里,你在读一本未完的书,天眼电台将根据你的喜好放一首动听的音乐,为你推荐沿途最美的风景……

猜你喜欢

天眼日报客户端
“人民网+客户端”推出数据新闻
——稳就业、惠民生,“数”读十年成绩单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打了疫苗还感染,为何还要打疫苗
天眼·数据·未来
九龙皇帝
了不起的天眼
虚拟专用网络访问保护机制研究
大射电
灵感日报
新华社推出新版客户端 打造移动互联新闻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