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欢理论视阈下足球段子传播现象冷思考
——以2019亚洲杯国足比赛为例

2019-11-17沈晓希

新闻前哨 2019年8期
关键词:段子网络空间球迷

◎沈晓希

一、狂欢理论与段子文化

(一)巴赫金狂欢理论

狂欢理论是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狂欢理论蕴含着平等与自由精神,在巴赫金的理论中,狂欢的节日广场文化总是在不断地颠覆等级秩序、消除尊卑对立、破坏严肃统一、瓦解官方与民间的界限,让一切的中心边缘化[1]。

巴赫金认为始于“狂欢节”的狂欢文化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相对的文化状态。狂欢化生活是对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的标新立异和陌生化;是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张扬。大众在狂欢化生活中获得的是身心的一种暂时性释放。狂欢节上充斥的笑的特点正是在于其“与自由不可分离的、本质的关系”[2]。人们在其中不是为了表演,而是真实地生活,自由地展示自己的实际存在。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中,狂欢节不是任何的艺术演出形式,而是生活本身的一种现实形式,其真正的精神原则是平等与自由。

(二)段子文化

在本届亚洲杯中,作为参赛队伍之一的中国国家足球队成了众多本土媒体议程设置的焦点,而作为媒介的延伸,网络段子手借助国足热点话题创作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足球段子,诸如:“感谢一带一路兄弟”、“大宝天天见”、“终于不用再做数学题”、“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但是不同的三中卫可以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样风格鲜明的足球段子不断进行着裂变式传播,在网络空间形成“球迷段子狂欢”的现象。

溯源段子文化,其具有历史继承性,从我国古代著作《诗经》当中出现的民间文学就可以有所发现,段子的特征表现为具有完整的独立性、表述易懂、引人入胜的文学体裁,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段子文化也越来越显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逐渐因为不同的情感诉求和表达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段子[3];新媒体环境下,网民的话语表达诉求更为浓烈,在这种互联网的交互环境下“段子手”也应运而生,面对某一热点事件,“段子手”们总能够对热点话题进行深挖并加以语言文字的创新,以期达到“段子一出,一鸣惊人”的传播效果。

(三)狂欢理论与足球段子的契合

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认为:若要理解全世界人民对于这种相当简单的踢球活动表现出的反常兴趣,务必从一开始就杜绝“它只不过是一场比赛”这样天真的想法[4]。体育竞赛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就隐藏着娱乐和狂欢精神,大型足球赛事更是狂欢与娱乐精神的最好象征,它时刻调动着球迷的热情,在每一场足球比赛中,那些庄严的入场仪式、场内外的那些忠实球迷,还有在比赛过程中杀出的黑马以及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都是现代城市狂欢的重要结构。人们在狂欢中把得体与否完全抛在脑后,取而代之的是人性戏谑诙谐情绪的尽情释放。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的话语表达更是将观众的热情推向高潮,主题丰富、语言风趣荒诞、反讽性明显的足球段子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巴赫金的狂欢元素相契合,足球段子给了普通球迷更多的发声机会,充当着现实社会解压阀的功能,实现了话语的狂欢。

二、国足的亚洲杯:球迷的段子狂欢的表现特征

(一)表现形式精炼丰富,主题随话题变化

足球段子延续了传统段子的特征,在主题的选择上变得更加具有创造性和自由性,其表现形式上手法多样,如对话问答,自创诗词,经典改编、小故事等,譬如在国足队伍中关注度较高的于大宝,多次替补出场的他都能给球队带来不小的贡献,因此网友就将他比作“锦鲤”央视解说员贺炜更是在直播中直言“这样的大宝,我们天天都想见”的经典段子;在淘汰赛对战泰国队的比赛中,里皮换上肖智后立马进球,在相关的网络社区就出现这样的段“肖智:里皮就交给了我一个任务,演一回于大宝”。

当下在网络空间的场景中更多的还有配图、GIF动图等表现形式,譬如中国队在小组赛对泰国队的比赛中,网络空间则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对比图:图的上半部分表现的是泰国的传统理疗,而下半部分则呈现出中国传统中医的拔火罐,这样的图片对比也体现出中泰足球队之间一决高下的寓意;在国足对阵韩国队赛前宣传中,就有球迷网友将我国传统的剧目“奇袭白虎团”海报宣传画的图文符号进行改编,旨在提升国足“战韩”士气。

(二)话语表达娱乐化,风格荒诞幽默

“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5],尼尔·波兹曼在 《娱乐至死》一书中的观点依旧适用于当下的网络环境,并且在网络的助推下,娱乐的风格得到进一步凸显,在所梳理的有关国足的段子中,大多数倾向于娱乐类段子,譬如国足在小组赛中,主教练里皮所进行的两次人员调整,让场上局势发生逆转,为此网友们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发表着“里大爷还是你大爷”的段子,来表达自己对教练里皮的佩服。小组赛第一场国足面对吉尔吉斯斯坦,因为对方门将的失误,给国足送了乌龙球这样的事件,当然逃不过段子手的眼球,于是网上便流传出“感谢一带一路兄弟,春节前把对方入党的事情考虑一下”这样带有荒诞幽默风格的段子。

(三)情绪化明显,戏谑反讽意味突出

在2019亚洲杯的赛场上,国足球迷们也完整地经历了一次过山车般的情绪体验:赢球的时候,球迷上下一起狂欢,各种彰显赞赏庆贺的段子刷爆各大网络;在球队输掉焦点战时,网络社区便出现各种非理性的声音,诸如“赵大脚,你是来踢养生足球的吗”、“这样的射门,伊朗门将基本可以全程玩手机了”“庆幸的是我们有郑智,悲哀的是我们只有一个郑智”……伴随着情绪化的段子不断被传播,而那些理性发声者的声音渐渐被淹没下去,陷入了“沉默的螺旋”之中。

喻国明认为,情绪性信息的浸润,使每个人能够身不由己地被带动起来,恰好是对于平台关系资源,情感资源激活调用整合的一种方式[6]。在足球这个特定的场域中,球迷的心态跟随赛场的变化而变化,彼时的球迷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冷静而理性地思考,谁进球了、哪只队伍最后胜利了,是球迷最关注的,他们像极了场边的裁判,唯一不足的是,他们比那些真正在球场上的裁判更加的非理性,球迷随之创作出来的段子或多或少也夹杂着个人的情感。

三、足球段子作为一种亚文化的社会动因

(一)基于泛娱乐化心态下视觉狂欢

在当前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大众置身视觉、图像和符号凌驾于语言文字之上的虚拟社区,社交媒介原初的信息传递情感和沟通功能某种程度上充当了网友视觉狂欢的娱乐手段。亚洲杯赛场上,国足引发的热点话题不断,许多图文并茂的足球段子在网络社区中刷屏,譬如在国足对阵韩国队赛前宣传中,就有球迷网友将传统的“武松打虎”图进行“嫁接”,“武”代表的则是武磊,而“虎”则是有“太极虎”之称的韩国队,以这种有趣直观的方式充当了网友视觉狂欢的娱乐手段。

(二)段子狂欢背后隐藏的精神归属和自我价值认同

表意明显的段子文化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就是通过文字符号和动图等形式的任意组合,来分享个体的观点看法、情感态度、以及生活动态。通过构建社会关系在网络空间的人际互动,进而寻求和获得自我认同的文化心理行为。

当前,网络社交平台的交互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质,最大限度地为段子手提供一片创作段子的沃土,以国内足球资讯类APP懂球帝为例,这种垂直化网络社交平台成为球迷网友网上交流的聚集地,而当中“圈子”栏目的设立也表明球迷网友对自我认同的寻求和建构,在网络社区的圈子中,球迷能够因为志趣、爱好相聚在一起,进行话题讨论,当段子手创作的段子得到其他网友的不断分享与点赞时候,则会进一步激发网友在网络社区的自我表达的积极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足球段子也成为了网友在虚拟环境下的精神和自我价值归属的产物。

(三)狂欢文化下的解构权威心态

站在社会心态变迁的视角来看,段子文化实际上是通过娱乐化方式和仪式性抗争,“象征”性地纾解特定历史阶段球迷解构权威和身份焦虑的心态,年青一代群体是和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伴随着网络的升级变化,年轻一代网民似乎也成为了网络大军中的主力军,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一书中强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判若鸿沟的人通常也强调代际的变化。旧媒体对新媒体感到不安,很大程度上缘于上一代人对年轻人所拥有的新科技感到不安,尤其是上一代人对于已经进入年轻人文化核心的新媒体感到不安”[7]。

由此看来,在网络空间中,广大年轻网友凭借其信息媒介和流行文化等方面的先天优势,以段子传播的方式作为寻求话语反抗的工具实现对社会传统秩序规则的颠覆和话语权威的消解,因而蕴含着去中心化、反对宏大叙事和藐视精英权威的解构心态,而这种心态展现出网民的批判精神和对权威话语的不懈和嘲弄[8]。

四、段子传播问题与思考

(一)传播需要理性的表达

在群体情绪持续高涨的气氛中,网络用户对赛事话题刷屏狂欢所带来的信息霸屏具有倾向性,其议程设置由受众、媒体、平台所共同构建完成[9]。在新媒体大环境下,较高的体育价值和强互动性的特点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煽动群体情绪,最后引发微信朋友圈、微博和足球社区论坛的集体式传播。

像国足参加亚洲杯这样的热点媒介事件中,体育传播的时效性和观众碎片化信息的诉求都更加强烈,一边是媒体需要面对赛场的瞬息变化及时抓住热点进行营销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而另外一边是场内场外的观众由个人化到群体化直观的情绪化表达,二者在某种程度上都需要更多理性化的思考,传播主体不能因为点击量而进行博眼球式的议程设置,在这种自下而上的UGC时代,媒体的“把关人”的角色也应更加突出,加强对优质内容的筛选,对信源进行真实度辨别,对于重要话题进行议程设置并进行互动,勿让受众单方面引导话语主流。

(二)注重球迷个人素质的引导

足球的段子文化很多都是来自球迷群体,他们通过对媒体的话题设置作为段子的素材来源来进行二次创作,在大多情况下,球迷创作段子一是为了搞笑也是为了宣泄对自己主队差强人意的表现的不满,通过这种方式让个人的消极情绪有所缓解,有时候通过这些创作出来段子也为相当一部分“伪球迷”群体提供了获取知识的通道,比如网络上盛传的“如何向女朋友解释越位”的话题就是通过表述易懂的段子来进行解释的;但有一些球迷“段子手”们会因为自己球队的失利通过制造段子的方式转而向对手进行挖苦甚至于嘲讽和恶搞,这中间段子的负面化传播引发体育新闻舆论的走向,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网络“乌合之众”的一员,所以球迷的个人素质是需要培养的,树立好“段子手”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网络环境也就能够向前迈出一步。

(三)理性看待段子狂欢,回归现实世界

网络空间是一种虚拟的“乌托邦”.它消解了现实世界中的种种规则和秩序的束缚,对现实中难以找到宣泄方式和出路的人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必要的自由[10]。但是在这种虚拟场景下,人们一般很难达到对自我言行的约束和管控,尤其在带有感性情绪观看足球比赛的过程中,这种自我的规范很快被消解掉,取而代之的则是将个人意见的表达向着非理性的方向推进,在这过程中网友们的话语表达和诉求甚至出现过度的自由。需要注意的是,在当下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和泡沫化的背景下,段子传播也反映出一些这样的问题来:无论段子手创作的段子是带有辱骂中伤还是偏离实际,网友们似乎都会不假思索地加以“复制粘贴”式传递,在群体性的狂欢之中,一旦热点退去,人们也不再会持续地关注。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的“众声狂欢”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情感宣泄和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以追求短暂而又浅薄的快乐的话,那当喧哗褪去,人们则会继续陷入现实世界的焦虑和空虚之中,同时感叹着时间的飞逝。网络段子狂欢实际上是对现实的一种批判和弥补,当网民带着人文主义精神去诉求现世世界的自由与平等时候,网络段子狂欢才有可能维持理性与非理性的平衡,实现自我解放,促进现实世界的和谐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段子网络空间球迷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中国球迷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段子来了
超级球迷
球迷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