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海林市境内唐·渤海国时期的主要遗址

2019-11-17闫星光

黑龙江史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安盆地渤海

闫星光

(黑龙江省海林市文物管理所 黑龙江 海林 57199)

海林市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商周时期属肃慎,西汉、魏晋属挹娄,南北朝时期为勿吉拂涅部,隋代属粟末 拂涅部,唐代属渤海国。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是我国唐朝时期以 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国全盛时期,其疆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两岸,鞑靼海峡沿岸及库页岛,东至日本海,西到吉林与内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鲜咸兴附近。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是当时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的强国。其首都上京龙泉府位于宁安市渤海镇,而当时的海林境内,为上京龙泉府统辖范围。

因海林靠近渤海国的京城,所以海林市境内渤海国时期遗存丰富。下面对海林市境内几处具有代表性的渤海国遗址进行简述。

一、九公里城址

九公里城址位于海林市海林镇九公里铁路采石厂西侧,新安盆地东北侧,海浪河左岸,东约 0.5公里为海(林)长(汀)铁路九公里火车站,因此这座古城得名为九公里城址。2005年1月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形制特点

古城依山势而筑,平面呈不规则形。东西窄,南北长,周长约1500米,城南端为悬崖绝壁,其下紧临海浪河水。古城利用天险为屏,故这里多无城墙。临河山崖分属三个山峰,其间有东、西两条坡度较陡的山沟可通向城内,西沟 10余米宽,两侧石壁对峙,形势险要,形成了天然的城垣与城门。东沟稍为平缓,近山顶处有土墙拦阻,并设一门址。城垣由中间山头的东侧始过东沟向东绕过一座山头后向北伸展,过一片平缓的山坡后伸向山顶。坡地中的城垣高厚坚实,保存最好的墙段今仍有4米多高。其北段有一门址可通向城东山谷,墙体有3处向城外圆形突起,其作用大体与金代城垣上的马面设置相似。山顶有一较大的圆形砂土碎石堆,石堆南有一方形凹坑,根据形制判断,应为居住址。城墙向北延伸,由一狭窄的山脊通向另一峰顶,其上有坍塌的堆石,似烽火台,用于与远方传递信号。西城垣由山顶沿山脊西侧的山坡一直伸向南面临河的断崖,其间有少部分段落墙体不明显。就保存情况看,西垣远不如东垣高厚。城墙为就地取材,土石混筑。城内至高点与两侧的山梁形成一平缓朝阳的山坳,其中分布许多坑穴,应为半地穴式的居住址。

(二)年代及作用

1990年,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及海林县文物管理所对九公里城址进行了初次调查,在调查中采集到轮制泥质灰色陶器口沿和一些相同质地的陶片。联合以前历史记载,城中还曾出土过玄武岩质残半手摇磨、铜钱、布纹瓦等。结合从城址形制、筑城方法、采集的遗物等推断,加之所处的地理位置,城址居于新安盆地北端,是扼守进入盆地的咽喉要道,由新安盆地向东南约40公里便进入宁安盆地,即渤海上京龙泉府的所在地。因此,该城应为渤海国时期构筑的军事城址,是保卫新安盆地的重要军事设置,后被东夏国沿用,性质与镜泊湖城墙砬子山城十分相似。

据文献记载,东夏国为金代末年,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于公元1215年(金宣宗贞 三年)叛金建立的地方政权,自称天王,国号大真,年号天泰,只存在 19年(1215—1234年)。天泰10年(1224年)是东夏国兴盛时期,其疆域国境,南及旧铁岭,东及大海,北至五国城,西南至黄龙府,西北至金上京会宁府。1991年在海林市境内发现一枚“东夏国天泰二年造北京劝农使印”被国家鉴定为一级文物。结合海林市境内其它地点发现的东夏国文物分析,海林市应在当时东夏国统辖范围内,根据在城内发现的该时期文物及文物的稀少程度分析,断定该城仅用一个短暂的时期便放弃了,这与东夏国只存在19年的时间是相符的。

九公里城址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古代山城址,就其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及学术价值看,对研究海林地区渤海时期文化、东夏国时期文化及该时期城址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对研究海浪河流域古代文化和地方历史亦起到重要作用。

二、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宁古台遗址

宁古台遗址位于海林市长汀镇龙头山村北100米处,西距著名的清初东北重镇—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2.5公里,地处海浪河中游新安盆地东南处,当地俗称“点将台”。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形制特点

宁古台遗址是一座突兀于地面的椭圆形山丘,其上西高东低,坡度平缓。沿山崖边缘有一周土筑城垣。山丘的西、北两面陡峭近于垂直,并有海浪河流过。东侧山低坡缓,可攀登而上。南与山体相连,但被深阔的沟堑隔断,城垣周长近400米,宽5米左右,残高0.5米,西南侧最高处因取石将石崖炸掉一部分,故城垣至此中断70余米,其它墙段均无明显的人为破坏,东北侧最低处有一门址,现宽4米左右,门外缓坡有路可东南行,这是城内与城外的唯一通道。城外东南有两道沟壕宽10米,间隔30米。城内东部平坦处有石堆遗迹。

(二)年代及作用

宁古台遗址地处海浪河中游右岸,登临此台可将新安盆地一览无遗,其所处位置为海浪河水路交通要地。其作用与九公里城址一样,是保卫新安盆地的重要城址。从城垣形制和修筑方法,及在城内、外采集到一些石器和夹砂陶片推测,该城始建于唐代渤海国后期,后代予以沿用。

三、群力岩画

群力岩画(俗称字砬子),位于海林市柴河镇群力村牡丹江右岸的石崖上,是公元6至7世纪古代 人,用赤铁矿粉在岩石上作的画,长1.8米,宽 1.22米,由 6幅小画组成。岩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时人们渔猎生活的场景,表现出劳动的喜悦和祈盼丰收的愿望,是珍贵的古代绘画艺术作品,岩画对研究东北民族民俗历史具有重要价值。1990年12月被黑龙江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形质特点

岩画处于崖顶,画石可分左右两部份,每部份有上、中、下三个图象,左部以畜牧为内容,从上往下为奔鹿、牵鹿、立熊;右部以鱼猎为内容;上绘两人在大树乘凉,中为怀胎母鹿,下绘一叶扁舟,船中一人双手高举扣网,船尾一人划船,船头一只引颈伫立的鱼鹰(鸬鹚),整个画面浑然一体。岩画内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缩影。

画面似为手指醮红色颜料绘制,颜料应为本地产的赤铁矿石粉末调合动物血液制成,这一特殊的颜料,历经千年,痕迹犹在。

(二)绘制年代

根据岩画内容,作画技法,色泽与已知年代的其它遗物进行分析比较,既无早期岩画的特征,也无明清时代的迹象。以船网等猎获工具而论,黑龙江古代民族用船记载最早是见于《后汉书》和《三国志》。《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说北沃沮“尝乘船捕鱼”,岩画所在地为沃沮故地,从画面见到的用桨船和鱼鹰捕鱼的图象,出现的时间当不会早于汉魏时期。画面右上角双人席坐树下间,其题材、构图均类似唐代时期人物故事镜的图案风格,故将岩画时代推定在唐代大致是无误的。

这些渤海国遗址,与海林市历史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为研究海林区域内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民族繁衍等诸多有关问题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猜你喜欢

新安盆地渤海
震源深度对二维盆地放大的影响研究*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等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学生作品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The Evaluation of Navigate Coursebook (Advanced→C1)
A Survey on Teachers’ Strategies of Lead—in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昨夜星辰
弧度制教学课例
黑宝山—木耳气盆地聚煤规律
容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