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文艺论述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观点
2019-11-16李瑞志李纤纤
李瑞志 李纤纤
摘要: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我国文艺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既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党对长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总结。在习近平一系列对文艺工作的论述中,所蕴含的立场是人民立场,所使用的方法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习近平的一系列文艺工作论述既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
关键词:文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一切工作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文艺工作得到了很多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习近平就中国文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这些讲话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立场和观点,分析和总结新时期这些讲话中的立场和观点,对今后我国文艺工作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立场问题实质上就是“为了谁”,这是文艺工作的根本问题,“为谁”是我们党的文艺工作的根本和原则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我们党的文艺作品是针对广大工人,农民和士兵的。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1]习近平一直在强调人民群众在党的文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人民在文艺工作中的地位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两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大众的理论,是为广大无产者的,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不仅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它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时代的雕塑家,并不是个人创造了历史。
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这一根本立场问题上永远不会改变,永远都是为了人民。在开展文艺工作方面,习近平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人民群众需要文艺文学,文学艺术也需要人民群众。正如诗歌一般,不一定每个人都需要它,但总有人能够用它在黑夜中寻找光明。一方面随着这些年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就对我们党的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出精品、出力作,使人民的精神生活上一个台阶;另一方面,人民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如果我们党的文艺工作脱离了人民的生活,就如同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最后文艺工作只能流于表面。习近平强调人民在一系列文艺作品中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立场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在北京《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反复强调的都是人民。简而言之,在习近平的文艺论述中人民才是评价我们党文艺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才是我们党文艺工作的奋斗目标。
二、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立场决定了观点,观点问题其实就是“如何看待”的問题。习近平的文艺工作论述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这些观点又在具体实践中转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又在文艺工作中转化为一系列的工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就体现在唯物论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而意识的产生又能反作用于事物。主观愿望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脱离具体实际。这一观点体现在我们的实践中就是要实事求是,就是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习近平谈文艺工作,首先就是要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客观需要。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进。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2]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文艺事业一直以来都是党的重要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文章合时而著,文艺是时代的先声,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艺,任何一个文艺作品的产生都是那个时代的生活写照,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时代背景,文艺作品都最后只能成为痴人说梦喃喃自语。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包含有三个主要观点,第一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二是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三是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强调价值是基于真理,而真理也应指向价值。这三个观点具体转化到实践过程中来就是要求我们树立实践思维,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在文艺工作中,习近平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3]文学艺术虽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但它的产生绝对不是凭空捏造信手拈来的,一定是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实践,习近平曾举我国的著名的作家柳青为例,为了完成《创业史》,孤身一人生活在农村,和劳动人民一起工作生活,参加耕作,才能完成一部杰出的史诗巨作。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强调实践出真知,不管立意多么高远的文艺作品都是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生活才是文学艺术最好的母亲。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抓住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在对立的双方中寻找统一,在统一中不能忽视对立。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为了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需求,也应该有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文艺界出现了脱离社会、脱离人民,单纯追求利益财富的文艺作品,更有甚者不惜以各种无底线的恶搞来博取眼球,这正是矛盾的体现。在延安时期,我们的文艺工作要致力解决的矛盾是为敌人摇旗呐喊、歌功颂德的资产阶级文艺和为人民群众的无产阶级文艺之间的矛盾。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文艺界的“浮躁”现象,习近平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和层次关系,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砖添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而生产力在其中起到了最终决定作用。这些核心观点体现在习近平的文艺论述中就是需要我国的文艺工作者树立历史思维,所谓历史思维就是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坚定我们党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面对外来文化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办好新时代文艺工作,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能够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的认识和运用,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再到现当代文学,其中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只有立根于其中,我国的文艺作品才能在激荡的世界大潮中站稳脚跟,才能以独特的中国特色屹立于世。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歷史,是最好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5]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在革命时期所产生的革命红色文化,都是我们党今后文艺工作的重要参照,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重要灵感来源。
习近平在十八大后对我国文艺工作的阐述,既是面对时代发展所做出的回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新时期具体社会实践需要相结合的重要产物。它是新时期中国文艺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充分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今后必须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年 10月 15 日)》,《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 日)》,《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日。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 日)》,《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
[5]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9日。
作者简介:李瑞志(1996.11-)男,汉族,湖北武汉洪山区,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