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估研究

2019-11-16何思涵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摘要: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绩效评估对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扎实推进至关重要。基于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提出完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的建议即明确家庭医生的定位、提高家庭医生团队的业务能力、加强社会参与。

关键词: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

一、引言

家庭医生制度是在全科服务团队模式的基础上,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技术依托,以社区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管理为工作内容、以建立契约关系为服务形式的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目前上海市所有区县均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工作,但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综合家庭医生制度发展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当前家庭医生制度进行绩效评估,提出完善建议从而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制度的落实。

二、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估分析

(一)评估体系的建立

本文根据家庭医生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效果,以目的性、全面性、层次性及可操作性为原则,通过梳理文献以及咨询专家的方式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对全面的筛选与分类,构建出一套较完整的家庭医生制度评估体系,包括1个一级指标(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估),3个二级指标(队伍建设、医疗服务、社会效应)和12个三级指标(家庭医生专业程度、家庭医生数量、内部考核与激励机制、工作内容规范、签约覆盖率、慢性病管理率、建档率、签约居民首诊率、签约居民转诊率、居民知晓度、居民满意度和家庭医生满意度)。

(二)模糊综合评价确定评价等级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后,设立五个等级的评语,即很差(35分)、差(50分)、一般(65分)、好(80分)和很好(95分)组成评语集,以便专家对家庭医生制度相关内容的绩效做出评价;计算隶属度,由专家组对每一个评价指标进行相对等级评判,则隶属度=判断某指标属于某一等级的专家个数/专家总数;构建模糊评价矩阵。按照此方法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

(三)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五)评价结果与分析

由于五种评语集对应的评价分数线为35、50、65、80、95分,即分数集V=(35,50,65,80,95)T,则家庭医生制度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G=S·V=(0,0.32,0.38,0.3,0)·(35,50,65,80,95)T=64.7。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一般”。可见当前家庭医生制度的绩效仅处于“一般”等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进行评估。从权重结果上看出,慢性病管理率、签约覆盖率、家庭医生专业程度、签约居民首诊和转诊率、家庭医生数量以及居民满意度是影响家庭医生制度的主要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当前家庭医生制度进行等级评价的最终得分为64.7分,评估等级为一般。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家庭医生制度的绩效不是特别理想,虽有成效但仍需完善。首先要明确家庭医生的定位。家庭医生不同于一般的专科医生,不仅要治“已病”,同时也要治“未病”。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要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管理。此外,家庭医生承担的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以及疑难杂症的后续稳定恢复治疗。第二要提高家庭医生团队的业务能力。家庭医生的专业能力和数量都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影響较大,因此只有加强对家庭医生团队的人才培养,提高家庭医生团队的医疗服务水平,才能有效的提高家庭医生制度的绩效;第三要加强社会参与。家庭医生制度是否能真正落实到位,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居民的配合。无论是签约率,首诊率以及满意度等都依赖于居民的参与,因此应该加强对于家庭医生制度的宣传,使得居民充分了解家庭医生制度并积极参与到该制度的实施当中。

参考文献:

[1]鲍勇,杜学礼,张安.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 (6):831.

[2]周俊安,卢祖洵,程锦泉等.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概述[J].中国全科医学,2005,8 (5):356-358.

基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估研究”(18KY0307)

作者简介:何思涵(1995—)女,安徽合肥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是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