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1-16陶敬裘秋丽李雪阳李丽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对策研究心理健康

陶敬 裘秋丽 李雪阳 李丽

摘要: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产生了一大批留守儿童。相比父母在家的儿童,留守儿童存在更多且更严重的问题,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因此,本文在深入调查浙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形成原因,并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关爱等方面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浙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生活分离,亲情和监护严重缺失,导致许多儿童出现身心健康问题。浙江省民政部门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截至到2017年末,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接近8.3万人,而2016年初统计显示,这个数字为11.68万,两年时间下降了28.9%,虽然数量上有所减少,但相比全国其他地区,留守儿童数量的下降率仍然偏低,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仍然要引起关注和重视。为此,笔者以浙江省衢州农村和宁波农村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实地走访,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从而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

1  调查基本情况

本研究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结合的方法,对衢州华墅,园林和刘坂三个村庄以及宁波宁海新五星村共180名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线上问卷120份,收回120份,线下问卷60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共170份,有效回收率94.4%。利用中小学心理健康量表 MHT-CR描述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学习焦虑,孤独敏感,缺乏自信,冲动倾向作为目前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成长。如上表所示,学习焦虑的人数占比高达67.65%,说明绝大多数儿童缺乏学习自信,对成绩感到焦虑甚至是失望,这对于原本就落后的教学条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其次,有60%以上的儿童出现孤独敏感的情绪,这种情况在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是一直以来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問题,因为这种情绪极易引起心理健康之外的危害问题。再次,缺乏自信的表现在儿童中也随处可见,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儿童表示自身存在不自信的心理,缺乏自信已经成为阻碍这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最后,虽然冲动倾向相比其他心理问题,所占儿童比例较小,但仍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如不加以重视也会成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大问题。

2  调查结论分析

2.1 学习焦虑

首先,我们通过对以上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习焦虑是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成绩相对优秀的还是相对不理想的,都容易出现焦躁心理,主要表现为大量的测试,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经常性的排名比较使得学习成绩上形成两极分化,优秀的学生因为无法达到心里预期而焦急,而成绩相对落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信心愈发受损,有心理落差,再加上留守儿童缺少陪伴以及来自家长成绩至上理念的压力,因此极易产生焦虑心理,久而久之学生身心都会遭受创伤,也就成为了所谓的问题儿童。

2.2孤独敏感

我们注意到孤独敏感情绪的产生也不容忽视。在家庭走访中发现,许多儿童在外不善于表达,脱离集体活动,而在与家人的交流中,父母对儿童心理健康关注又较少,只是在物质上尽量满足而缺乏身心上的关爱,长此以往儿童的孤独敏感情绪便根深蒂固,显然家庭层面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

2.3 缺乏自信

在自信心表现上,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流露出畏难情绪,不敢表达自我的想法,不愿主动展示,喜欢随大流隐藏自己。同时出于家庭条件,学习成绩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儿童往往自我感觉低人一等,自信心得不到有利的支撑,再加上欠缺家人、老师的关注和鼓励,自信心的磨损似乎也是在所难免。

2.4 冲动倾向

留守儿童在孤独敏感的情感影响下,冲动倾向也愈发严重,儿童的自我控制力较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诱导,儿童情绪极易爆发,喜欢感情用事并用暴力解决问题,当所有问题交织在一起就造成了如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爆发。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迫在眉睫。

3  对策及建议

3.1 学校教育多元化

农村地区学校缺少相应配套的心理健康咨询设施,心理健康辅导和宣传力度不足,这使许多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因此在有限的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帮扶作用,做到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开设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课程,为学生排忧解难,同时加强学生,教师,家长三方联系,共同发挥作用。除此之外,学校及相应的教育机构应当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的有机结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激发儿童潜能,引领他们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保持向上的态度。

3.2 家庭教育亲子化

由于长时间的分隔两地,父爱母爱的缺失势必导致亲子关系疏远,这对儿童生活和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容易引发不良情感情绪的爆发和行为的偏差。所以父母应多促进亲子的交流,增强儿童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因为只有完善的家庭教育方能构建健康的心理状态。在社会和国家层面,可以出台相应务工人员子女跟随学习和生活的政策,从根本上改善家庭教育,增进亲子关系,全方位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建设保驾护航。

3.3关爱活动多样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归根结底是缺乏关爱,这种关爱不仅来自于父母和学校,还可以来自社会各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社区村委可以采取积极开展文娱活动的方式,以此丰富儿童生活,营造轻松氛围,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欢乐。另一方面,社会人士可以投入到志愿者招募,物资筹集等实践活动中,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凝聚最广泛的爱意给留守儿童。社区,村委会,学校等还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请资金帮助,建立心理咨询站,组织学校老师,妇联成员等利用心理咨询站开展定期的亲子见面活动,进行定期的走访调查,举办定期的心理健康咨询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真正实现多样化的目标,一同呵护儿童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陈启刚.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安全保护状况调研报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 (05).

[2]葛爱荣,黄静安,王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 (04).

[3]马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教育研究,2011 (03).

[4]杨燕.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的先这样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04).

[5]杨月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困难及其对策研究——以云南保山区两所乡村小学为例[D].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

[基金项目]2018年度浙江省科技创新活动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8R428023)

作者简介:陶敬(1997-)男,浙江金华人,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2016级英语专业本科在读。

通信作者:李丽(1971-)女,浙江宁波人,硕士,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对策研究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