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019-11-16丁超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民族音乐小学音乐

丁超

摘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需要在音乐学习中继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本文围绕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融合以及教学方法展开详细的阐述,值得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族音乐;传承发展;教学策略

民族音乐历经时代艺术积淀,体现了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充盈着我国民族艺术的精华。小学音乐教材中融入许多民族音乐,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各民族音乐的理解与认知,从而传承与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一些现代音乐文化充斥民族音乐的延续与生存,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如何音乐学生传承与发扬我们民族文化?

一、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许多有关部门为保护民族音乐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民族音乐已失去昔日文化氛围,仅通过传承与发扬,仍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特色,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学生理解各民族音乐时由于不能深入剖析其中真实的历史原因及写作意图,就会在认知上有偏差与障碍。因此,教师及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传承民族文化有直接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民族音乐的真正内涵,理解本民族音乐的精髓,体会其艺术魅力。教学歌曲《唱山歌》时,这是一首壮族民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壮族人民的语言特色,教材中选取的歌曲是电影《刘三姐》插曲的一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听黄晚秋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让学生从歌声中体会这首歌的内涵,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了解壮族人民定期举行的山歌会及壮族人民能歌善舞,这样学生就能真正理解歌曲的含义。

许多学生认为传统的民族音乐已经过时,他们比较乐于接受一些新的音乐元素:流行音乐开展的如火如荼,摇滚及说唱歌曲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民族音乐的发展。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因此学生就不能传承、发扬民族音乐。如何引导学生接受并喜爱民族音乐,小学音乐教师应从一下几方面入手: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营造音乐氛围,学唱民族歌曲或欣赏民族乐曲时,教师根据歌曲内容装饰一下教室及民族乐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学唱四川民歌《螃蟹歌》时,引导学生边唱歌边表演,讓他们在学唱歌曲中体验到乐趣,让学生在表演唱中注意一些歌词的方言发音,表现歌曲的地域风格,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民族音乐。其次教师应正确认识少数民族音乐在文化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传承民族音乐艺术做贡献,引导学生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艺术。

二、民族音乐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在一起

小学音乐教学应注重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扬。教师应让学生在民族音乐中得到熏陶,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尤其是小学生不能理解与正确认识民族音乐,他们喜欢一些新鲜元素,把民族音乐归为非流行音乐。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把民族音乐融入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音乐,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艺术中的文化内涵及历史底蕴。让学生充分认识民族音乐,并愿意传承并发扬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在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能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民族意识。流行音乐及西方音乐的更能深得学生喜爱,往往忽视民族艺术。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各民族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我们有责任传播本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是我国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学生应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分为:民歌、戏曲、乐器、歌舞音乐等。我国历史悠久,音乐起源也比较早,出土了7000年前的骨笛及陶埙,黄帝时代出现音律理论,说明古代劳动人民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各民族音乐有自己的风格,有的音乐高亢嘹亮;有的柔和抒情;有的委婉动听,总之,中国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融入一些民族元素,陶冶学生的性情。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时,教师可讲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民歌中描绘的意境,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民族音乐中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创新民族音乐教学,引导学生传承与发扬

民族音乐隶属于文化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民族音乐以自然、生活为雏形,与人们社会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民族音乐相对于其他的艺术来说发展比较缓慢。因此,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扬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实现,尤其是少年儿童。受到现代文化及流行音乐的冲击,一些民族音乐及文化已经远离人们的视野濒临消失。民族音乐传承与发扬下去,必然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因此,要提升教师的音乐素养,培养专业人才。教师是传承民族音乐的桥梁。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分析、讲解作品时,让学生了解一些民族当地的风俗特征,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等。教师还可与学生合奏、伴奏等形式,深化对歌曲的理解。学校应邀请音乐方面的专家,讲解民族音乐的有关知识或开展一些活动等,组织民族音乐、戏曲进校园主题活动,强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求,把民族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有的学生已经学习古筝、笛子等乐器,为了所以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教师可组建小乐队,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演活动,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民族音乐提供更大的舞台,调动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理解民族音乐。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薛媛.浅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北方音乐,2018,38 (09):201.

[2]林云霏.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艺术评鉴,2018 (01):119-120+133.

[3]王金姝.让民族器乐在校园内遍地开花[J].小学教学研究,2017 (11):17-18.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民族音乐小学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