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理念分析

2019-11-16侯彩敏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地理

侯彩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上升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但在这些显而易见的美好景象后面逐渐发生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环境方面。水体被污染了区域逐渐扩大,空气质量也逐年下降,其已经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其身体的健康,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这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的话也会阻碍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所以注重环境教育加强宣扬环保的思想的力度变得尤为重要。在高中课堂的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环境教育是可以极好的顺应了我国环保保护环境的号召并进一步深化绿色环保的思想。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渗透理念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推行环境教育是符合于我国现在目前的发展与要求的,不仅如此,为了使人民建立起环保的良好理念,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从而大力的推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关键目的是使学生可以尊重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从而能够切身的去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以自身的行动来进行相关环保知识的传输,以自身的实践来表明对环境保护的支持。从而帮助我们的社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的绿色氛围。不仅如此,在地理学科中添加环境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去理解地理学科的魅力,使地理学科的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教育不仅是在课本原有基础上的一个补充,也能使学生了解到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进而采用其力所能及的方式来为环境的改善献出一份力量。

1在教育资料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高中的地理教材当中有许多有关保护环境的相关内容,这些相关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接受环境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切实的了解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而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拓宽以及整合。由于环境问题是我国现实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关的环境教育时可以直接选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能感受到的有关环境的例子从而能够拉近学生与环境教育的距离,并且根据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促进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去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环境受到的污染给我们带来的损失,以及身体上的伤害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切实体会到的。浑浊的空气和阴晴不定的天气温度都与环境污染有关。环境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相关资料上了,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注意力能够有所提高,并且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在环境教育方面的责任意识,从而加深学生去爱护环境解决污染问题的强烈决心。

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中能源的开发这一课时,由于在我国各地区能源那开发都已经开都已经小有成就,所以教师可以先以较为著名的山西省为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相关内容讲解。为了使学生了解到能源开发的具体过程,老师在上课前应该提前准备好与能源的开发有关的多媒体视频和一些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开发的相关知识体系。在简单地叙述过能源的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出山西省的能源开发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能源开发的优势,不仅如此教师也需要准备一些开发过度所带来的自然灾害的相关案例。比如由于山体的过度开发导致山体内部空洞较大,遇见暴风雨等极端天气容易导致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且相关的能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过度的开采导致能源的损耗和能源的浪费的真实的案例以及所表现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意识到开发不可过度,能源需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能源开发具体应该怎么做最合理?”、“能源开发过度,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等这一系列的询问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对能源开发的具体内容有更加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拥有解决相关环境问题的经验。从而促进环境教育,加强学生保护环境、宣传环保意识的责任。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由于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地理知识相较于初中而言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在其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难度,如果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当中没有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相关衔接则十分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不容易正确的看待地理课程。而教师在进行与环境有关的相关现象及问题的讲解的时候灵活的运用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相关地理知识来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具体内容,并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从而营造出环境教育与地理课程双赢的美好局面。

3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已不必过多赘述,其切实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时候如果只依赖于地理课堂容易导致学生对环境教育无法产生亲近之感,而且也不能切实地发挥环境教育的真正作用,为此,需要将环境教育渗入到学生的课外活动当中。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渗透,使学生意识到在课外开展相关的环境教育以及积极的进行保护环境的相关活动也是可以为我国的环境的改善献一份力量的,比如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的时候进行垃圾分类、废物利用、节约用水等力所能及的相关活动。不仅如此,不浪费粮食以及不乱扔垃圾其实也是能够很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的。学生如果做到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可以促进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提升也使学生意识到了环境教育,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每一个人只要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就可以推进我们的环境改善的进程。

4结束语

环境保护以及相关的环境教育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是能够切实地促进地理学科、拉近学科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并且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的。但是单纯的理论讲解是无法实现环境教育真正的目的,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切实为学生开展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活动,使学生可以在课内以及课外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来进行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从而使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扩大,逐步解决我国的污染问题。促进社会美好发展同时也能够加快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理念渗透分析[J].吉林教育,2017 (21).

[2]許伟.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7 (5).

[3]于洪雷.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J].学周刊,2017 (11):183-184.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高中地理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与整合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