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途径探究

2019-11-16靳辉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融合美育教育思政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从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出发,从思政课堂教育表现的艺术性、网络美育、实践方面以及教师的榜样作用等方面,对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对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美育教育;教育融合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是我国的大学生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响应党的十九大的教育方针政策。

一、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发展,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从我国教育的传统看,古代便有“以美促善、美善结合、真善美一体”的教育传统,儒家文化重视“礼”、“乐”对人的教化作用,孔子主张以“诗”和“乐”作为教育手段,提出“乐相济”的观点,意在说明“礼”和“乐”等美育内容对人的感化和影响。此外,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发展,符合现阶段我国个发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要求,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也是当前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和终极目标[1]。

二、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的途径

(一)提高思政课堂教育表现的艺术性

通过提高思政课堂教育表现的艺术性,可以促进我国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的有效融合,通过优秀的教学艺术,在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美育教育。教学艺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运用有感染力的教学技能,来达到本节课的教育目的,它综合地体现着一名教师的才能、灵感以及品格等特点。

在思政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美育的方法,如实物展示或者艺术再现等方式,将沉闷的思政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进思政课堂的学习中,通过生动的教学课件和得体的肢体语言,来充分挖掘思政理论的独特之美,从而使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真正感受到理论的逻辑美与哲理美。

例如,在北京大学的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主义内容,通过使用教学课件与视频展示的方式,将祖国秀丽的山川、充满魅力的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民族习俗以及引人共鸣的同胞之情完美地呈现在同学面前,使其在加深了对于“爱祖国”内容理解的同时,切身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该教师又通过运用激情澎湃的朗诵语言,为学生朗诵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诗句,并通过介绍文天祥的爱国壮举,进一步激发了该校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意识到思政课也同样具有课程独特的内在逻辑美,真正做到了思政教育与美育的有效融合[2]。

(二)通过网络美育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网络美育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可以促进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和发展,高校通过美化其网络思政平台上的页面布局与编辑等,用美的形式來向在校大学生传达积极内容,做到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相互融合,使在校大学生进入学校的思政平台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积极内容的理论美与形式美。

在思政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化数字网络技术,来增加思政课堂的教学之美,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政理论的逻辑美,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的兴趣,使学习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逐渐转变成主动学习,使其真正发现学习之美,从而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促进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巧妙结合。

(三)在实践中促进思政教育与美育的有效结合

实践是我们人类认识的来源,也是我们认识的动力和目的,在实践中促进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的有效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美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

例如,南开大学的思政课在加强了对学生社会实践环节的重视后,该校的思政课教师在学生的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游览我国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时,通过对我国历史的再现,反复对比历史中各人物的功过,反思来自人性的“美”“丑”,进而推动其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感受各地区风土人情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梦”的追求,真正实现了高校服务社会和以德树人的教学宗旨。

(四)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有利于思政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树立美育的典范。

教师在思政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教态美、板书美以及语言美等,运用合适的表情、优美的板书和标准的普通话语言,在吸引学生认真听课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思政教师的审美评价,从而在日常的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论: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提高思政课堂教育表现的艺术性,通过网络美育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实践中促进思政教育与美育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榜样作用,促进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王庆英.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政课实效性[J].理论观察,2017 (07):148-149.

[2]孔淑华,肖启迪,周蕾.网络美育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途径的研究[J].学周刊,2019 (07):24-25.

作者简介:靳辉(1978.06-)女,民族;汉,籍贯:黑龙江省五常市,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融合美育教育思政教育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落实教育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