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2019-11-16李春亮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方法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反应,数学思维是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很多知识抽象难懂,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意义

受个体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部分学生在学习到新知识后可以快速进行吸收和利用,但有些学生能力却相对不足,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数学知识抽象、复杂,有一定的逻辑性,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做好学以致用。小学生年龄小,在数学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思维正处于感性到理性上升的基础阶段,而培养学生更的数学思维,对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方法

(一)利用好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复杂的,对于思维尚未完全形成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是很大的,但是数学知识点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其中数与形的关联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数与形结合起来,用形去简化数,用数去解释形,对学生进行引领和指导。

例如:在学习“倍的认识”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剪纸,剪出一颗苹果树,然后剪出一些苹果图片。首先,将一颗苹果贴在树上,提问学生有几颗苹果,然后贴两棵苹果、四颗苹果、8颗苹果。在剪纸和以倍数关系贴苹果的过程中,能够渗透关于“倍的认知”的知识,使学生对倍数有简单的理解和认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思维。

(二)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年龄小,自我认知与管理能力尚不健全,所以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难度较大,面对一些难懂的问题时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健全,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偏爱的游戏、动画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动画片相关的情景,以喜洋洋和灰太狼为例。村长带着小羊们去围追灰太狼,以村长家为中心,喜洋洋、沸洋洋、暖洋洋向西北方向围追,村长、懒洋洋和美洋洋向东北方向围追。通过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形象的动画片的引导下,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三)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建数学的影子,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是学科教学的第一线,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依靠简单的讲授制进行教学,而是应该结合自己专业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知识中去,提高数学知识的利用效率,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要将数学问题复杂化,要用与生活相关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引导方式的科学化,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对于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更重,在好奇心在驱使下更愿意主动地去了解事物,去探索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取科学的引导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简单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采取最为适宜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采取生活问题导入的方式,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进行提问,比如为什么圆规能够画出圆?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在提问问题后,教师还要亲自实验,首先教师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形,然后将圆形进行多次的对折,可以发现在每一个圆形中线段都是对等的,也就是自行车从圆心到任意一个点的距离都是车轴上的距离,也就是说只有车轴存在、且长度是相等的,才能够保证车轮的每一个位置与地面的距离是相同的,以此来保证自行车的平稳行驶。通过这样生活案例导入和问题提问的方式,学生对圆的知识的学习会更加有印象。利用好奇心导向的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感知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好奇心引导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际生活,锻炼学生的数学认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健.放飞思维,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之路上走得更远——谈小学数学教育[J].才智.2019 (06):141

[2]张敏.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方案[J].学周刊.2015 (06):181

[3]刘媛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 (13):51-52

[4]马生彦.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 (18):168-169

[5]程业年.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教师.2017 (18):52

作者简介:李春亮,男,汉族,山东省莒县招贤镇,莒县招贤镇中心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