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语阅读教学中传授学法的策略研究

2019-11-16杨立娟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杨立娟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针对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小语阅读教学中传授学法的策略研究”作为研究的重点探究内容,通过教学检验,发现这一研究主题对于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具有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法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憧憬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学习亦是如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帮助这些孩子提高学习效果呢?这个问题早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就已经有了答案——道家创始人老子对教学之道曾做过形象的比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方法在教学中的作用;陶行知先生则阐述的更为具体:“好的教师不是教,而是教学,教学生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教知识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而教方法则立足于学生从“会学”达到“乐学”的理想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呢?下面我就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具体谈谈我是怎样在“小语阅读教学中传授学法”的。

一、古诗得法,巧于授法。

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学习,怎样才能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读出韵律;凭借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赏析好词佳句并吟诵呢?我采用的是舒兰市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葛岩峰老师创设的古诗学习方法——“古诗词教学六步法”即:一读扫生字;二读明韵律;三读晓诗意;四读悟诗情;五读赏评析;六读成吟诵。

“古诗词教学六步法”既是古诗词课前的预习方法,也是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学习方法,更是古诗词课后的复习方法。下面就以古诗《望庐山瀑布》为例,来具体解释这种学习方法的。

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大家运用古诗学习六步法自主学习这首诗。首先老师来检查第一项预习作业:一读扫生字。在检查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生字的认读情况之后,又提出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朗读的要求是读得正确、流利。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又强化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然后检查学生的第二项作业:二读明韵律。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引领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了解古诗的韵律美。再检查布置的第三个作业:三读晓诗意。这个环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诗中的“生紫烟”,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还有哪些字或词的意思不理解?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古诗的学习要在准确认读生字、读出韵律和节奏的基础上,借助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用适当的语速和语调读出诗中的韵味。有了这么丰厚的朗读为铺垫,再来检查预习作业四:四读悟诗情。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同时读出自己的情感。而五读赏评析,就是教给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找到诗中用得最妙的词语,学习古诗中画龙点睛之笔的妙用,再读好诗中的重音。最后一个预习作业的检查是:六读成吟诵。是教给学生吟诵古诗的方法是在读得通顺—读得流利—读得准确—读出韵律—读出情感的基础上达到熟练吟诵的目的。

就这样以检查预习作业的方式,在悄无声息中达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目的。那么又应该怎样教给学生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学习方法呢?

二、巧析文章,渗透学法。

在长春版的语文教材中大部分的课文都是以叙事性为主,如果单单地引导学生逐段逐句的分析 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学习效果一定不是十分理想。怎样才能在长篇文章的学习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呢?下面就以《秋天的怀念》为例,简单剖析一下怎样在叙事性文章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课的开始,引出“本文是描写母亲、歌颂母爱的,人物素材选取母亲一个人作为主人公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另外一个人物素材“我”呢?”这样一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难道是母亲的事例不够感人,形象不够鲜明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研读描写母亲的重点语句,走近作者为我们塑造的母亲形象。”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教给学生学习文章要懂得取主舍次,提炼出文章中最能突出主题的内容来分析和理解。引领学生分析文中的“我”的特点,然后通过母亲和“我”的人物特点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了“对比”的表达手法,以及运用这种表达手法的目的。教给学生:在写作写人记事的文章时,在选材时不要把眼光仅仅盯在一个主人公的身上,要适时选取另外一个人物素材,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进一步凸显主人公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红花还需绿叶衬”。这既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对习作方法的指导。

三、以读代讲,读中悟法。

文体多样性是长春版的小语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怎样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呢?长春版小语教材所收录的现代诗歌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内容比较浅显。针对这样的文体特点,我的具体做法是“以读代讲,读中悟法”。下面就以《跌倒》一课为例,来进行浅显的分析。

首先引导学生将诗歌读得正确、流利,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篇课文通篇只有3个逗号,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每一行的后面虽然没有标点,但是我们朗读时应该如同有标点一样读出停顿。谁能试着读出节奏和停顿?这样是在一层层有梯度的朗读中告诉学生:学习现代诗歌要以朗读为主。

然后又引领学生:“请同学们读第一小节,看一看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事物跌倒了,跌倒以后都带来了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什么?第二小节中最美丽的姿势是什么样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学习现代诗歌要了解诗歌中的表达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现代诗歌做好了铺垫。

教无定法,贵在有法。我想在探究如何教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道路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有的只是我们对自己所传授方法的不断的检验和修正。

猜你喜欢

学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