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思想情感对学生情操陶冶的价值
2019-11-16于静英
摘要:分析古诗文的思想感情,运用情感的共鸣,唤起学生的激情,陶冶其情操。文章从四个方面——炽烈的爱国情怀,浓烈的至爱亲情,真挚的悲天悯人之情,忠贞不渝的真挚爱情,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古诗文;思想情感;情操陶冶
引用名篇经典,是习近平主席讲话的一大特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等古诗文名句信手拈来,意境深远,引人入胜。古典诗歌教学,从大量、深入的古典诗歌诵读、赏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深深体会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责任,从而激发热情,受到健康美好情感的熏染,提升人生境界。
古典诗歌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物,虽然距离我们时代久远,但吟诵着佳句,我们仍然会被无穷的魅力吸引,被巨大的情感力量俘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利用古典诗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挖掘古典诗歌的情感内涵。
1.熾烈的爱国情怀
诵读战国屈原的浪漫主义诗篇《离骚》,读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深重的忧国忧民情怀。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重读“谁”与“照汗青”,显示其誓死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陆游的心忧国事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里“空”与“已”带来的感伤;“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守节操的自白。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等,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语言。这些诗篇,都是诗人用血泪写成的,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精神的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
“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感恩之意。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将这一主题融合到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的吟诵中感受古人炽热的爱国情怀,在对辗转多舛的诗人经历的了解中去书写自己的爱国情怀。
2.浓烈的至爱亲情
亲情是建立在共同血缘关系上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深厚、最稳定的一种感情,它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是人间之至情。血浓于水,这种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情感是最难以割舍的。孟郊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以通俗、平实的语言亲切而真挚地歌颂了伟大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成为母爱颂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达了词人苏轼对亡妻的怀念,相濡以沫的亲情开创了悼亡词之先河,读出虚实场景的变化,读出愁肠百转的真挚,相依为命的至爱情感值得人们永远祭奠。
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朦胧相织相融,形成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品读“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使人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出于自然真情,感染学生去体会亲情的可贵,树立美好、正确的亲情观念。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现在的中学生只接受父母长辈的宠爱,对训诫置若罔闻。教师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联系实际生活,引导他们体会古人情,理解亲人意,用古诗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他们,使之学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关爱家人,懂得感恩。
3.真挚的悲天悯人之情
反映人民疾苦,关心百姓命运,是古诗文的又一重要主题。杜甫的《兵车行》对饱受战争疾苦的百姓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强烈的怨恨,作品浸透着诗人的血泪和深情,充分体现了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白居易满怀同情地描写琵琶女,通过对琵琶女凄惨身世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现出诗人对弱者的深厚的同情心;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沉痛地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关心百姓疾苦,关注民生的可贵思想。
通过诵读赏析古诗中的民生内容,引导学生带着一颗同情心去关注社会,关心弱势群体,思考“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深义,关注民生,感谢新时代。
4.忠贞不渝的真挚爱情
歌颂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静女》,描绘了一幅恋人约会的场面,表现了青年男女相恋的纯真情感。“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把男女约会时姑娘调皮可爱,男子抓耳挠腮、焦急不安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写小伙子得到姑娘赠送的爱情信物而喜悦万分。一幅生动美丽的爱情画面,引导着学生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不只是对真挚爱情的赞美,而且还告诉人们一种更高的爱情境界:相爱不一定要耳鬓厮磨、卿卿我我,心灵相通、感情相融才是爱情的真谛。
对比阅读当代诗歌《致橡树》,解读平等独立的爱情内涵,阐述什么是真正成熟的爱情,消除学生心中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让正步入青春年华、渴望尝试爱情的中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对待爱情,从而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中国的诗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灿若繁星,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引领学生漫步,咀嚼诗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人生,思考世事,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窥见折射出时代之光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丰富人生。
参考文献:
[1]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新订版)——纳兰词的情意写真[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2]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周汝昌.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M].中华书局.2006
作者简介:于静英(1970-),女,研究生,固安一中语文教研组长,高级教师职称,研究专长: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