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弱势儿童的教育策略
2019-11-16陈庆杰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又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其地位与作用是学校、社会不可取代的。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弱势儿童的教育是我们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对他们的教育策略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我们坚信只要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教育模式,就一定会收到“1+1+1”大于“3”的效果,使孩子们长大后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弱势儿童;教育;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人们的就业状况带来了新的变化。有些人下岗、换岗、也有众多城市人口到外地打工。这种多元化的就业形势,使得城市留守儿童应时而生,再加上一些单亲、孤儿等,造成了学校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这样的弱势儿童。他们的问教育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的教育工作也成为当下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密切家校联系,激励家长做好远程亲子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又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其地位与作用是学校、社会不可取代的。对于一些父母远离的子女,为了让家长尽到教育责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父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一是定期向孩子的父母发一封信,讲明父母的教育职责,以及对他们的希望和建议,鼓励他们定期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状况。二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帮扶结对活动,主动与孩子家长通过电话、网络进行联系,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以节日或大型活动为契机,通过视频及时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变化,有针对性的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使家长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三是设立家校联系卡,让孩子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并把与家长联系情况记录在联系卡上,通过联系卡了解掌握孩子与家长沟通情况。以上几种方式,不仅使这些孩子仍可接受到父母的教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办好家长学校,提高隔代家长的教育能力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针对这些孩子的状况,我把隔代家长教育工作列为家长学校的重点,实施隔代家长教育工程。由于隔代家长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因此我能立足班级实际,通过大量鲜活的教育案例,积极引导帮助更多的祖辈家长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不断提升这些家长的素质,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组织祖辈参与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培训班,由学校领导、有关人员进行讲课,还邀请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家长代表在家长会上做经验交流,如隔辈人施教的优势和不足,如何清除老小方面的代沟等,融洽了祖孙之间的关系,为祖辈施教创造良好基础。二是发放家庭教育内容考核单,定期由祖辈交给班主任和结对教师。这样,对学生在家的种种表现做到星级评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开展家访工作,走进学生家庭与心灵
家访是家庭和学校之间有效的联系平台,扎实地做好家访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地发展。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十分重视家访工作,把家访工作当作家庭教育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特别是针对这些弱势儿童,每学期都要制定相关的走访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批走访,以便能够进一步走近学生的生活,了解熟悉学生的思想状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教育措施。
根据工作实际,在家访中,我改变了传统“访差不访好”的做法,把家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弱势儿童的家访,一部分是针对优秀学生的家访,让弱势儿童和优秀学生同样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温暖,让他们的家长同样得到来自于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我把家访的形式与时间定为问题学生随时访、优秀学生选择访、全体学生集中访、重大节日慰问访等几种形式,力争做到每学期每个学生都能被访到一次。
在家访的过程中,首先我会为学生送上有意义的礼物,然后向这些家长介绍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思想及行为习惯等情况,并就下一步如何教育孩子提出意见与建议。每次家访,还有一项必做的工作,就是向家长宣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家长交流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家长更好地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最后,还要征求一下家长对学校整体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在教育孩子及学校管理方面有哪些需要与要求,并请家长认真填写好《家访记录单》,以便今后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四、校社齐抓共管,发挥合力育人的教育作用
为了加强对班级弱势儿童的教育,让他们时刻处在温暖的教育环境中,我还经常带领这些学生到抚顺德育基地,如雷锋纪念馆、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馆、战犯管理所等地參观活动,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并且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优势,主动与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取得联系,建立联合教育机制,与社区领导共同走进这些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要,每年寒、暑假,组织孩子们都到社区开办的义务辅导班活动、学习。同时还积极参加学校与社区联合确定的“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课题,共同探索总结未成年人“三结合”教育实施操作方式。在这个课题的大环境下,重点加强对这部分孩子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构建了“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对接机制,使这部分孩子的教育不出现盲点。
总之,我深刻地认识到,弱势儿童的教育是我们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对他们的教育策略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我们坚信只要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教育模式,就一定会收到“1+1+1”大于“3”的效果,使孩子们长大后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中的1000个怎么办》海天出版社俞国良主编2010年第一版;
[2]《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刘晓明主编2008年第四版。
作者简介:陈庆杰(1968.4—)女,民族:汉,籍贯:辽宁省抚顺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心理教育,职称: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