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2019-11-16潘继宁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德育

潘继宁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现在不只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德育教育也非常重要,而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成为了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必然发生的趋势,也是如今教学过程中所必须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教学,有利于两者的优势互补,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本文主要谈谈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本就是两个方面的教学,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初中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所以说,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白两者的不同和联系,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容易产生心理矛盾,也可能会有各种不恰当的行为形成,老师要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和指导初中生,让初中生健康的成长,并且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扩展其作用和功能。因此,下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关系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但这两者自己的联系也是千丝万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可以这样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延伸,德育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教学目标的,让初中生能够健康成长,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以及品德;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对初中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2、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有好几个方面,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一是最终的教育目的存在差异;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会初中生如何做人,形成良好的三观,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初中生之间的差异,让初中生心理更加健康,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最终的教育目标存在差异;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目标主要是学生,他的工作核心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并且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行矫正,也对其学生的认识和观念进行改善,德育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这是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同,其工作核心就是对人们的观念进行转变,让学生的思想、政治以及道德和社会的主流形态相符合,以确保社会能够稳步的发展。

三是最终的特征和学生观存在差异;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称之为求助者,老师和学生是在同一地位上,双方都不用顾忌太多的东西,这样才能畅所欲言的讨论问题,学生才能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说出来,然后老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而德育教育是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规则性,德育也是维护自己权益的手段,要求学生必须遵守这一规范规则,所以说,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所受外界影响因素的不同,在自身特征这一方面也会存在差异,比如稳定性对易变性。

二、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

初中生在初中阶段刚好是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老师要对初中生有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让初中生不要很容易就产生心理问题,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能够有更好的效果和作用;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把这两者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育人,并且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和道德上的问题,培养全能人才,所以说,教育工作者运用不同的方式对初中生的心理和道德水平进行研究至关重要,老师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德育教育工作,让初中生的行为标准、道德理念、思想品德都可以完善,老师也需要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其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此对初中生有更好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为初中生能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也是为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努力。

三、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法

1、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是如今教育现状所决定的,要想要进一步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老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除了家长的影响,老师的影响就是最大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行为举止和道德素养对学生性格和品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学生三观都还在形成的过程中,外界的因素会对他们良好三观的形成产生阻碍,所以说,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是我们当前必须要做到的,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讲座,让老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对一些基础的心理知识有所理解和了解,才能更好的对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让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更好的效果。

2、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校园环境的创设能够让学校的教育氛围更加融洽,在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努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首先是要优化校园的物理环境,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等等,让学生学习的环境更加舒适,也让整个校园更加的干净、整洁,有利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陶冶师生情操,其次是要優化校园的文化环境,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来营造校园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和谐的,注重人文关怀,比如可以通过广播、讲座等等来宣传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就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拥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3、利用家庭来发挥作用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家庭所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要想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就要利用家庭来发挥作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明确这一点,要格外关注学生家庭的情况,老师可以不定时的进行家访、电话家访、家长会等等这些形式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加强老师和家长的联系,老师就会对学生在私底下的表现有所了解,就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样下来,老师对学生心理状态和行为规范的动态变化能有一个正确的评估,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有更好的发展;所以说,老师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能够不断的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三观和思想道德观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提高,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好的成长,也不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会积极面对困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当代社会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在人们享受这些东西的过程中,一些别的问题就会应运而生;所以说,在初中阶段就重视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明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出这两者的特点也要体现出独立性;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各自发挥其作用,让他们不断发展,也要让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强强联合”,实现“双赢”;老师提前就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将来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高压生活,也能够让德育教育更好的进行,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裴莉娜.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双向结合[J].科学代,2015

[2]王乐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

[3]周程远.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机整合[J].散文百家,2015

[4]戴晓萍.浅析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情感读本,2014

[5]王乐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 (0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德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