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商丘市豫剧院乐队的风格及作用

2019-11-16郑新华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乐手西施打击乐

郑新华

商丘市豫剧院近十几年通过省戏曲大赛和多次的折子戏大赛,连获大奖,成绩斐然。常言道:三分唱腔七分伴奏,乐队自然是功不可没。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剧团需要好的乐队,但又背负不起乐队人员过大的包袱,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以小乐队演奏出较为理想的作品呢?怎样在长时间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呢?

每个剧团的乐队都有自己的风格,同样是伴奏豫剧,不同的乐队有着不同的味道,甚至在同一地区也存在着差异。

什么能决定乐队的风格呢?当然除了乐手的演奏水平,还需要乐手与乐手之间长期磨合。首先在伴奏的技巧方面,掌握戏曲唱腔的伴奏音乐,伴奏的作用以“托腔保调”为准则,具体的说,其常用的技法是:引、承、托、包、衬、垫。

“引”是唱腔前的伴奏,起着引发情绪,定准板性及调等作用。“承”是接唱之间的过门。“托”是烘托唱腔的情绪,使演唱者发挥自如。“包”是通过伴奏的润色,将演唱的不足之处形成一种支声复调式的进行,使唱腔更为动听。“衬”是衬托作用。“垫”是垫补行腔中间的小停顿,使唱腔顺畅连贯起来。

武场:鼓、板是打击乐的主要乐器。司鼓不但是打击乐的指挥,也是文场和整个剧组演员的指挥,戏曲音乐的表现和气氛的渲染大多由司鼓者启迪。鼓、板起着加强剧情的节奏感的重要作用。打击乐在戏曲音乐的作用很大,尤其武戏场面,主要由它来体现,如我团以前演出的小武戏《三叉口》《挡马》大量使用打击乐烘托气氛。另外打击乐还能模拟风雨声、更鼓声等作为舞台的音响效果。熟练掌握这些伴奏技巧,只是我们乐队伴奏风格之一。乐器的设置更为重要,这将决定于整个乐队的色彩,就像画师手中的颜料,只有色彩丰富,才能画出最美的图画。我们的做法是:乐队虽小,品种要多。有些乐手一兼多能,以民乐为主,保留大提琴和贝斯,充分利用电子琴以弥补乐器不足、和声、配器不够丰富的缺陷。这样小小的民乐队有了立体厚度,演奏员技巧娴熟发挥,既丰富多彩又增强了乐队的张力。

如豫剧《浣纱记》中“谋复国”一场,在困难当头之际,西施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来吴被勾践所灭。吴灭亡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关于她的结局有多种。开始用板胡、二胡、琵琶、古筝、民乐,还有以管弦乐为主。以快捷严谨的乐曲,多声部旋律来烘托西施的唱腔和舞台的精彩表演,展现她内心急躁情绪,不知所向,跳入江中,这时采用管弦乐配乐,美妙的旋律伴随西施女神从江中仙境般出现,西施女神在音乐中倾诉自己对人间的向往,随着深沉而又淡淡的管弦乐渐渐消失离去。

创作人员的艺术追求,对乐队风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音乐唱腔决定演奏。他们进行大胆的创新,不管是任何剧种,任何音乐,只要符合剧情,符合人物要求,就运用“拿来主义”加以改造。不因循守旧。旨在致力于豫剧唱腔音乐改革突破。每当我们排演一出新编历史剧。乐队都有一种新的体会,新的感受,无形中也就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

戏曲音乐的配器也是乐队的直接体现。单旋音乐,仍是戏曲音乐的主导地位。正所谓是乐队“拖腔保调”的演奏。多年来我们像兄弟团体学习,坚持配器,不管乐队大小,不管唱段大小,不管音乐有多大难度,我们都会尽到最大的努力,认真完成,这使为数不多的乐器得到充分的展示。

2008年在排演《李香君》一剧时,我团特邀河南省著名作曲家耿玉卿老师亲临剧团,为该剧作曲并指导工作。耿老师对我们乐队的表现非常满意,并赞扬我们说:“你们乐队十几个人,演奏出了一个大乐队的音响效果”。这是老师的鼓励,也是对乐队工作的肯定。该剧在2008年参加河南省戏曲大赛荣获“文华奖”作曲一等奖。

从多年来的伴奏经验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条经验,是时刻为剧情服务,作为乐队一名演奏员,你必须要吃透剧情,知道演员当时演唱的内容是什么?此时此刻的环境给剧中角色造成了什么氛围?什么盛情?然后再带着同样的情感用心去演奏,好像自己已融入剧中的角色,只不过是把感情通过大脑传递到两只手上。娴熟流畅的演奏与演员结合的丝丝入扣,情满意足,使演唱者把感情释放得酣畅淋漓!

我团大型现代豫剧《拿住拿不住》是一部荣获多项国家大奖项目,该剧已拍成电影戏曲片,这是一部反腐倡廉,具有教育意义的剧目。剧情和音乐的有力结合,通过音乐展现出人物强压心头之火,暂息雷霆之怒的复杂心情,把剧情推向高潮,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

在戏曲艺术的舞台,戏曲乐队的作用无可替代,传统戏曲这种状况的形成有特定的历史原因。我们知道戏曲乐队表演时,固定的、程式化的锣鼓经和一定数量的曲牌就是他的全部家当。舞台上达官显贵一出场,不管他们地位有多大差别,都可以用[慢长锣],元帅升帐可以用[水龙吟],花旦商场用[柳青娘]。武戏一开打就用[紧急风]、[砍马腿],一吹[三枪],千言万语,一带而过,一听到[尾声]戏就结束啦,戏看多了听多了,这一切大家都明白了。

过去多数戏曲制作都在反映现代生活内容,原有的曲牌音乐和锣鼓经由于难以适应现实艺术的需要而逐渐被新的音乐形式所取代。如今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文化意识越来越求新求变,因循守旧的思想思维模式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地方戏曲要发展,就要顺应时代的大趋势,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创造出观众喜爱的艺术作品。我认为,戏曲音乐要创新,首先要有一个与之匹配的乐队。因此,戏曲乐队的改制问题是目前创新的关键,其次要吸收丰富的民族打击乐和西洋乐器来充实我们的戏曲乐队,也是戏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2017年的时候,我团参加了河南省戏剧大赛,大型古装新编历史剧《王昭君》的演出,我们特邀著名作曲家耿玉卿老师亲临指导。他不但在音乐方面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而且非常注重发挥乐队的作用。在器乐方面他以民乐为基础,又增添了六把小提琴,单簧管,大提琴,电子琴,电子和生器等。打击乐也在应有的几大件中利用很多混合樂队,他组织创作了主旋律,合声,配器,使乐队伴奏的表演情绪高昂,发挥出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博得了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

戏曲艺术只有不断创新突破才能发展振兴,戏曲乐队是戏曲剧团改革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只要我们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扎扎实实抓改革,认认真真谋发展,兢兢业业搞创作,那么戏曲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猜你喜欢

乐手西施打击乐
人生如爵士乐队
猪肉西施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演出就要开始了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古代美女西施身上的真真假假
朋友眼里出西施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