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苏绣的艺术之美

2019-11-16陈群英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苏绣起源价值

陈群英

摘要:在四大名绣之中,苏绣拥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苏州人民的艺术结晶,更是我国古老刺绣艺术文化的传承。该文从苏绣的文化起源、艺术特征、价值内涵三方面入手,探讨苏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苏绣;起源;特征;价值

一、久远历史的辉煌之美

苏绣的历史悠久,绵延悠长,苏绣历史悠久。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1956年苏州虎丘塔发掘的4块宋代刺绣经帙,运用平抢、铺针、接针、施毛针等多种针法刺绣的花草图案,色彩鲜明,古朴大方。可见苏州刺绣品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初期,不但针法丰富多彩,而且已经广泛应用。宋代以后,随着江南经济的繁荣,绘画与刺绣互相影响,促使刺绣技艺竞相媲美。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

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墊、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

二、刺绣技术的精湛之美

苏绣之美在于用精湛的技艺体现艺术的价值,“技”中有“艺”,“艺”凭“技”高,苏绣通过穿针引线的技巧,将纵横交错的彩色丝线在光的反射作用下形成不同的明暗效果,从而巧妙生动地表达画面内容的真实感。苏绣针法多变,但每种针法都各有规律,表现效果也各不相同,选用合适的针法就能恰当地表现出对象的特点,增强刺绣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如散套针法具有线条组 织灵活、丝理转折自如及镶色接色和顺的特点,用这种针法绣出的花卉多姿多彩、娇艳欲滴。苏绣不 但针法多,绣法也多,同一种对象可以运用不同的针法有不同的绣法,绣法就是根据对象的形态及风格,正确灵活地运用线条的不同粗细、方向、颜色及针法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以画理施绣的闺阁画绣为淋漓尽致地表现画面的写实效果,摹画笔墨的韵味,常用滚针、旋针、斜缠针、施针、掺针、钉线绣、打籽针等针法,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程式。滚针在接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用于表现卷曲有张力的茎须或图案轮廓,绣出的线条流畅舒展,转折处用旋针绣出,线条渐宽处改用斜缠针;掺针和施针能灵活运用丝线的折光,表现画面丰富的光影变化,使色彩过渡匀称,有时 在刺绣过程中也将旋针针法活用于掺针和施针中,实现刺绣写生的意境。

由于绣艺及针法的不断提高,使绣品的正反面达到一样平复美观的效果,具有双面观赏的价值,加之明清商品绣需求的增加,以前仅在闺阁画绣中出现的双面绣,也在日用品中频频出现,如乾隆时期宫廷的楼窗和床架就用双面绣片镶入做成隔窗心,绣工精密,针法细腻匀称,丝缕分明,正反面均无“线结头”,具有苏绣传统特点。民间则流行双面绣制的包头巾、手帕等日用品。可见,无论哪类传统苏绣制品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着相互渗透、互为推进的现象,随着社会开放程度越高,这种交流越普遍,相互作用也越深入,表现出更高、更丰富的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价值。

三、题材寓意的文化之美

从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出土的最早本地刺绣实物——五代绣袱可以看出,以罗地精心刺绣的纹样题材包括宝相莲、荷叶、凤穿牡丹及卷草、菱花等花卉水草图案,手法写实,组合自然,富有民间气息。

其中莲花是象征佛教的物件,说明苏绣在五代以前即与深入百姓生活的佛教文化结合,人们借助熟知的、世代延习的传情达意的方式,表现和传播佛教的思想内容,并殊加精制,力求精良,使绣品中蕴含着因信仰寄托而不断提高的极富感染力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出土的绣袱因具有包裹经卷的功能而具有实用价值,也最能表达信徒们内心的虔诚和祈愿,体现出更高的精神价值。从地理环境看,

宋代之后以花鸟写实为主,日用绣品既美观可供欣赏又借物表意,内容是江南特有的飞鸟和植物,喜鹊、燕子、卷草、菱花、玉兰、海棠、牡丹、石榴、梅花等,传统苏绣在题材选择方面自古即有一语双关的表达方式,以谐音、隐喻等暗托祝福,表现吉祥的含义如“榴开福来”、“福寿双全”,“鱼磬”代表“吉庆有余”,“玉兰、海棠、牡丹、桂枝”组合为“玉堂富贵”,“喜鹊梅花”比喻“喜上眉梢”……这类图案的题材选择往往具有意在不言中的效果,反映出当地人细腻、含蓄的风土民情和审美习惯,形成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深刻内涵。

四、艺术结构和色彩典雅之美

苏绣有着纹样结构中心突出,造型艺术夸张,富有装饰味的特点。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纯图案的,如用于日用品边上装饰的边花,具有连续、对称的特点;另一类是绘画式的,如团花或单独纹样、角花等,构图形式灵活多变,但仍然遵循平衡、均匀的规律,图案纤致柔软,地方特色显著。

苏绣用色一向讲究秀丽素静、随物赋彩,华而不俗、秾而不艳,这是有别于他绣的重要特征之一。用色鲜艳却不生硬,具有较丰富的层次感并过渡自然。如在深蓝、深紫色等浓重的底色上,用天蓝、浅蓝、淡水红、粉红及白色做主色相间相配,质朴明快;大红色底上配绣金黄、淡绿、浅蓝色的花瓣、枝叶,略参其他色或加深蓝、黑、白调和,给人以庄重之感;再如在香妃、玫瑰、湖蓝等娇嫩的底色上不做强烈的配色,而用与底色接近的绣线给人闹中取静之感,或采用带灰的五彩色,通过降低色彩的纯度,使色彩素净文雅,这与苏州地区讲究雅致的审美观相一致,反映出当地宁静优雅的生活环境与低调和谐的纯朴民风。

参考文献:

[1]林锡旦.苏州刺绣[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60.

猜你喜欢

苏绣起源价值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圣诞节的起源
苏绣,“秀”出奇迹
奥运会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万物起源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