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木、根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9-11-16黄黎祥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泥塑速写素描

黄黎祥

摘要:讲述作者对现代木、根雕艺术创作现状的感受,特别是对现代木、根雕人物创作的体会,如何运用现代电动雕刻工具与传统雕刀相结合,广采博取,在多种艺术养分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使现代木、根雕人物萌发出新意。

关键词:电动雕刻工具;姐妹艺术;素描;泥塑;速写;文学美学修养;传承创新问题对策

木、根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文化瑰宝。严格的来说根雕属于木雕的范畴,是木雕的一大分支,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审美需求,根雕已“自立门户”在木雕中独立出来,成为了造型艺术中的独立门类。木、根雕是人与自然默合作的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哲学智慧的凝聚,木雕可以无限制的在同一块木头上雕琢出不同的形象,根雕则受到形体、肌理、色泽等等影响,讲究三分雕刻七分自然,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巧在雕琢贵在发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两者都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和谐与融洽,符合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与审美习惯,是作者对生活的鲜活感受,壮阔的时代精神与宝贵的人生经验的感悟与体会的升华,更是心源与造物的统一。“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艺”虽经雕琢不失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木、根雕艺术所要追求的品质与境界,现代木、根雕艺术空前繁荣,传承与创新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阐述:

一、当下木、根雕风格多样、琳琅满目、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姿多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许多好的木、根雕作品予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视觉冲击。这主要得益于许多艺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充分利用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结合运用多种电动工具、气动工具、喷沙等各种手段来达到所要表现的效果,这比起单纯运用传统雕刀来表现木、根雕艺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二、功夫在诗外,作为一个木雕艺人应尽可能的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艺术家,而不仅仅是一个木雕匠人,才会有广阔的传承与创新空间。现在有不少木、根雕艺人作品容易做得俗气,品质不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题材狭隘、思路闭塞、文化修养与美学素质偏低、对传统姐妹艺术吸收甚少,这无形中阻碍了木、根雕艺术的整体高水平发展。

三、木、根雕艺术发展到今天,大体可分为传统木雕与现代木雕两大类,这两大类木雕目前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普遍负面现象:比如,从事传统木、根雕人物造型为主的作者人物造型容易结构、比例关系失调,头大身小(夸张变形除外),或主次不分明,整体感弱,人物表情个性的表达不鲜明等弊端。而从事现代木、根雕人物造型为主的作者,容易出现形体体积感不强,结构、解剖、透视、虚实处理等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美中不足,难经得起深入推敲。

四、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信息知识爆炸式流通,人们的传统思维与美学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立足传统放眼未来,有选择的吸收大量现代化信息,现代木、根雕艺人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学院派与民间艺术之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民间艺人正在以“拿来主义”的姿态将学院派科学的造型艺术手段融入根植于现代木、根艺术之中,现代木、根雕艺术以自己特有的传统匠心功力与学院派造型艺术高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英姿大胆创新大步向前发展。

五、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现代木、根雕艺人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许多现代木、根雕艺人已自觉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从宝贵丰富的生活经验中去寻求现代木、根雕艺术创作的真谛,创作出了不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时代脉搏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现代木、根雕艺术作品,使木雕艺术与其他姐妹艺术一道不断的从高原走向高峰,从侧重工艺表现逐步走向侧重艺术表现。由于现代电动、气动雕刻工具的运用更使得现代木、根雕艺术可以随心所欲的更好的表现出理想的效果,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更好地达到心、手、眼的高度统一,当多种刀刃、钻头固定在高速转上转动,各种大小电锯化作一把高效电刀大刀阔斧的在木、根上塑造形象时,我往往会特别聚精会神触电般敏感的自觉地把素描、泥塑的造型手段、国画的笔墨、书法的线条、甚至油画的笔触与厚重都会在瞬间如山洪爆发般的喷涌而出,火一样的创作激情与灵感交织在高速转动的雕刀里,再结合传统雕刻刀的运用,极大地丰富着表现欲望与作品最后出来的效果,但目前不少老一辈木、根雕艺术家老是反对运用电动工具,包括平时一些比赛、表演等甚至明文规定不准带电动雕刻工具参加比赛,或规定仅可带极小型电动雕刻工具,认为电动雕刻工具雕琢出来的东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艺。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不理智的,象牙、石雕等艺人们早已用上了电动工具,用上了各种钻头来代替传统的一些手段,从而达到了更好地艺术表现力与效益,而现代木、根雕为何有些场合就规定不能用电动工具呢?有人说现代木、根雕是半手工半机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电动雕刻工具也同样是纯手工在掌握,不是电脑在操作,所以它还是属于纯手工雕刻的范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木、根雕艺术家除了提高专业水准外,同样也要研究保证为专业创作服务的工具,运用好传统雕刻刀的同时,不断关心新工具的出现与用途,与时俱进,让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同时建议对一直有保守看法的艺人能放开思维,积极尝试电动雕刻工具,抛弃这种说什么不纯粹用雕刻刀来表现,出来的效果就会失去韵味不是传统工艺,电动工具的出现与运用是对传统的破坏的说法。我个人以为只要结合的好,两者只会相得益彰,就会给传统艺术插上更加辉煌的翅膀,腾飞翱翔!

综合以上五点可以看出木、根雕艺术的发展前途是美好的,生命之树是长青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良,那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来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传承与创新呢?

首先,我觉得作为现代木、根雕艺人,除了苦练扎实掌握整套本专业基本功,打好基础外,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要练习素描、速写、泥塑等造型艺术,多读书,多了解国内外美术史、工艺美术史,广泛涉猎,拓宽视野。同时对中国绘画、书法、诗歌、哲学、文学、民间文化等做全面接触与感悟,从中汲取营养,胸有诗书气自华,懂得木、根雕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的道理。从而使创作的木、根雕作品更有意境、神韵、气度、个性,更加耐人寻味,诗情画意。因为木、根雕艺人的使命是崇高的,每一块木头是有生命的,你只有懂得掌握了这么多后才有可能对手上的木、根资源注入新鲜的血液、丰厚的文化,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意与发现。重新唤起、释放看似已逝枯根木料的灵魂,让死亡的材质重新获得温度与生命力。

其次,木、根雕艺人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能画一些生活中的速写或做一些泥塑速塑,以便更好地锻炼自己敏锐的造型能力和对事物的洞察力,尤其对学院派的解剖、透视、结构学等专业书籍时刻放在身边,以便随时翻阅、学习、背诵、理解,领会其中奥秘。行万里路,也尽可能的出去走走,多看各种艺术展览,厚积薄发,让丰厚的艺术积累与文化涵养去滋润木、根雕艺术,从而让木、根雕艺术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奇葩越发焕发出它特有的青春魅力、蓬勃朝气和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自身必须融入社会,热爱生活,与人民大众结成知心朋友,熟悉人、了解人、关心人、关爱生态自然、深入基层,创作中尽量找一些能够反映民族地域特色的典型题材来进行构思创意,比如获得“山花奖”的作品《黎族五方言》,这一套表现古老的海南黎族地方特色文化之美的根雕作品,根据根材自身的特点因材施艺,巧加精心雕琢,着力揭开这代表海南黎族五个方言的黎族少女的不同穿戴打扮、相貌特征、表情动态等传统黎族古老神秘的面纱,运用浪漫主义写实与抽象相結合的手法讴歌她们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美丽纯朴、能歌善舞、天人合一的美好情操,每个黎家少女都配有一种典型的热带瓜果,更突出海南岛特有的热带风情。作品在正式雕琢前,作者曾多次深入黎寨,跑遍了海南岛黎族主要聚集地,画了不少素描、速写写生稿,对五个方言的黎族少女形象做了多个泥稿,反复比较酝酿成熟后,才正式开始动手在根材上进行雕琢。在我几十年的创作雕刻生涯中创作了许多类似的作品,并分别获得不少国家、省级大奖,多件作品被国家、省级博物馆或基地收藏,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木、根雕文化是共通的,不管是古沉木、黄花梨,还是黄杨木等,对于木、根雕艺术家而言都只是木头,只不过是材质的差异而已。我们所追求的是赋予手中的木头以适当的温度,使雕刻出来的作品具有生命的灵动,实现创作的最大价值。

猜你喜欢

泥塑速写素描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青年速写·归》
初夏素描
钢笔速写
素描
“蹲连”速写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