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真力行在培养优良学风中的实践运用

2019-11-16邓子念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力行求真学风

邓子念

[摘           要]  坚持求真力行是培养优良学风的重要途径,优良学风对学生的全面發展、高职院校质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激励教育、自我教育、感染教育方法培养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读书之风、求真务实与精益求精的治学之风、拥有国家情怀与奉献精神的做人之风,从而培养优良学风,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关    键   词]  求真;力行;优良学风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216-02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对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由此可见,培养优良的学风,不仅需要学习知识也要参加实践。

一、求真、力行的内涵

求真,求真学问,追求真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格物致知精神;练真本领,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新时代,求真要坚定理想信念,追求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坚持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力行就是要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学以致用,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要脚踏实地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严谨务实、苦干实干;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曾说:“凡学都所以求真,而历史为尤然。这种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2]求真是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性,求真是脚踏实地力行的垫脚石,力行是求真的归宿。求真和力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培养求真力行优良学风的必要性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学风的定义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狭义的学风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心理、情感和行为在求学中的综合表现,集中指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效等优良风气。[3]本文中的学风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及相应表现行为,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学风具有润物无声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培养优良学风,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国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担当新时代青年要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坚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培养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内在要求。学风关系到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良好的学风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求真力行的良好学风不仅要求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学习知识,培养学习思维与创新思维,而且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发现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价值转化。培养求真力行的优良学风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力、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人的才能与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

(二)培养优良学风,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优良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是学校培养人才和提升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要培养的人才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方式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终目的要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4]这更加凸显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注重学生学习真本领,学懂弄通,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让他们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

(三)培养优良学风,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成长。校风既影响又决定着、反映和体现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就”,“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气候、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由此可见,高校优良学风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培养求真力行的优良学风,要求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提升道德情操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培养求真力行优良学风的方法

结合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行动实践能力不够、家国情怀不够浓厚的特点,采用激励教育、自我教育与感染教育方法来培养求真力行的优良学风。

(一)运用激励教育法,培养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读书之风

激励教育法,就是激发人们的主观动机,鼓励人们朝着正确目标努力的方法。[5]采用目标激励,激励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激发其奋斗精神。前有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又习总书记对青年寄语“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国梦,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比如熟悉外贸易、跨境电商、电商物流、小语种、旅游管理的人才;在中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背景下,需要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助力中国制造2025;同时热衷于志愿服务的学生可以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向往军队生活的学生可以参军入伍,在军队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为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采用竞争激励法,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来激发学习动力,鼓励上进。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粤港澳大湾区IT应用系统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以赛促学,让学生在比赛中增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集体荣誉感、时代使命感、责任感。

(二)运用自我教育法,培养求真务实与精益求精的治学之风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通过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使命,求真务实与精益求精的治学之风对培养“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6]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这种优良学风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自律性与恒久的毅力。而学生最基本的要遵守校纪、校规,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天眼之父南仁东说“人类之所以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有一种对未知探索的精神。”他20年的坚守与努力,克服选址、技术等种种困难,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创造出一道美丽的科学风景。港珠澳大桥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坚守岗位,用严谨、专注的态度对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在前人研发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才铸就了超级工程。他们是拥有匠心的人,这启示着当代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运用感染教育法,培养拥有国家情怀与奉献精神的做人之风

感染教育法又称隐形教育法,是人们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收到一定感染体或环境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7]形象感染和群体感染是培养优良学风的有效方法。运用形象感染方法主要是通过典型事例来感化学生的情感,启发他们理解和接受抽象道理。大学生处在情感充沛的年龄,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8]为此,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如雪域高原的播种者钟扬,援藏十五年,为藏族培育了第一个植物学博士,延续种子梦想,建立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基因库”。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传递正能量。运用群体感染方法,让学生在群体尤其是朋辈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增强或激发学生的顺向情感。具体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如暑期“三下乡”活动、i志愿服务活动、宿舍文明评比活动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分享与奉献,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传递智慧和爱。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大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在优良的学风中成人成才,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4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3]赵保全,丁三青.习近平关于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论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2):83.

[4]教育部.財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 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2014-04-02.

[5][7]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1,165.

[6]王靖高,金璐.关于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36):62.

[8]辛世俊,张颖.运用“积极关注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高校辅导员,2018(5):20.

◎编辑 李 静

猜你喜欢

力行求真学风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力行近乎仁”主题作文写作指导
身体力行
张锦绣
阎生德
学校党支部构建力行文化的思考与实践
婚姻里的骗局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