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表演中动作与情感的融合探析
2019-11-16吴亮
吴亮
【摘 要】舞蹈是一种肢体艺术,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在舞剧表演中,将舞蹈动作与艺术情感相融合是提升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对于舞蹈演员而言,如何提升舞蹈动作的感染力,如何将情感融入动作、表情中,是其专业发展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本文从舞剧表演中动作与情感的关系入手,结合实际对实现舞蹈动作与情感融合的途径进行探究,以期对提升舞蹈演员艺术素养有所助益。
【关键词】舞剧表演;动作与情感;协调统一;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090-02
舞剧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相较于单纯的舞蹈艺术表现,舞剧中包含着人物、事件以及矛盾冲突。因此,舞蹈动作的设计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更加密切。在舞剧表演中,演员需要根据剧情呈现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并保证动作的艺术美感。同时,用肢体语言营造剧情,促使艺术情感的层层推进,将观众代入到舞剧氛围中来,进而实现与舞蹈艺术的情感共鸣。
一、舞剧表演中动作与情感的关系
在舞剧艺术表现中,肢体动作、音乐伴奏、面部表情神态的融合是呈现舞蹈艺术价值的重要条件,利用对比、夸张、重复、象征等手法对动作的设计是人物塑造、剧情传递、情感表達的重要形式。观众对舞剧的欣赏主要在于肢体动作。如果肢体动作中存在高难度动作,必然会加深观众的印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感叹与赞赏中逐渐走进人物,与剧情发展形成情感共鸣;相反,如果舞蹈动作平平无奇,观众对于舞剧艺术价值的评价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其中蕴含的情感内涵,自然也不愿意去挖掘、体会。由此可见,加强动作设计和保持舞蹈动作的吸引力是提升舞剧视觉传递效果,强化艺术渲染力的必然要求。
当然,在舞剧表演中,一味地强调动作难度也会让艺术表达失去最初的意义,情感的抒发永远是艺术表达最基本、最重要的意图。因此,在舞剧动作表现中,舞蹈演员还应该注重对情感的融入。一些舞蹈作品空有精湛的舞蹈技术,但是在情感表达上却存在欠缺,演员过分强调动作的难度,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合理性,在舞剧剧情发展中,肢体语言难以呼应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影响了观众对舞剧艺术情感的体会,影响了舞剧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在舞剧表演中,动作与情感是缺一不可的,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共同服务于舞剧艺术表达主题。
二、舞剧表演中动作与情感融合的意义
在舞剧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艺术情感的完美融合是艺术作品最终的追求,而对于舞蹈演员而言,注重舞蹈动作的联系与表达,深入剖析舞剧情感,并将动作与情感相融合则是自身发展、艺术呈现与观众需求的重要体现。首先,作为一名舞蹈演员,流畅的动作、灵活的肢体语言是舞蹈基本功最直接的体现。但是舞蹈毕竟不是体育竞技,它是一种艺术形式,情感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舞蹈演员要想提升对舞剧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就必须将动作与情感结合到一起,用动作传递情感,用情感美化动作,从而提升演员自身的表达能力。其次,舞剧的呈现包含丰富的情感价值,动作的灵活性与流畅性是渲染情感必不可少的要素。例如,在杨丽萍的《碧波孔雀》中,舞者手持两片道具翅膀,模仿孔雀开屏,女性纤细的线条、灵活优雅的动作呈现出孔雀高贵、美丽的姿态,同时配合轻柔的动作与微笑的表情传递出吉祥如意的文化情感,进而丰富孔雀舞的艺术价值,体现了舞剧在动作与情感上的统一。最后,观众需要借助舞蹈动作来理解舞剧中的情感变化。例如在舞剧《昭君出塞》中,男性舞者身着匈奴服饰,手握酒囊,在篝火闪烁中豪情纵舞,随着昭君的出现,舞蹈动作节奏逐渐加快,尤其是在呼韩邪单于与昭君共舞时,情感渲染到了极点。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通过舞蹈演员丰富的动作、神态体会剧情的推动以及人物情感的变化。
三、舞剧表演中动作与情感的融合策略
(一)深入理解作品,体会舞剧的情感内涵
舞剧是舞蹈、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因此,要想在舞台表演中实现动作与情感的融合与统一,需要舞蹈演员对舞剧作品深入理解。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剧情,理解剧情的发展以及关键的人物冲突,并想象不同肢体动作与剧情的关联性,体会动作在呈现情感冲突中的效果,进而理顺剧情,形成整体性的艺术表现框架;其次,深入理解舞剧的文化背景,体会其中的文化深意,例如舞剧《昭君出塞》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舞蹈演员应广泛收集“昭君出塞”的史料信息,并结合后人诗词歌赋中的评价理解舞剧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后,注重对人物的剖析,根据剧情发展找到人物行为的合理性,并结合肢体动作呈现出来,从而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二)合理设计动作,展现肢体语言表现力
肢体语言是舞剧呈现的基础,也是舞蹈演员情感表达最直接的方式,在舞剧剧情的带动下、在音乐的烘托下、在舞美效果的辅助下,舞蹈演员用肢体动作表达不同的情感艺术,从而呈现出人物的情感起伏变化,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提升舞剧的艺术感染力。基于此,在舞剧表演中,舞蹈演员应重视动作设计。首先,加强基本功训练,利用流畅、灵活的动作呈现出艺术美感,达到以身传情的效果;其次,根据舞剧剧情选择肢体动作的表现手法,丰富舞蹈动作的表现内容,用多元化的肢体语言强化观众的视觉体验,提升其情感表达效果;最后,不断丰富舞蹈动作的艺术性,将肢体语言融合到舞剧中来,根据舞蹈艺术发展规律探求舞剧的艺术表现力,提高肢体语言的审美价值。
(三)控制面部表情,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舞蹈演员的面部表情是舞剧表演中的重要内容,注重面部表情控制,有利于丰富舞剧的情感内涵,有利于塑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有利于激发观众与人物之间的情感共鸣,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舞蹈艺术氛围。在舞剧表演中,舞蹈演员首先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合理控制动作难度,避免动作中多余的面部表情,保持呼吸与动作之间的协调性,确保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相呼应;其次,根据人物性格特点,以及舞剧剧情的推动设计面部表情,反映人物内心的变化,同时确保不同场合中面部表情的衔接,适当调整面部表情的幅度,便于观众的捕捉与理解;最后注重对舞剧意境的体会,将音乐与动作表象相融合,根据配乐的韵律、节奏调整面部表情,提高观众对音乐的感知力,进而逐渐被带入到舞剧表演中来。
(四)利用外部条件,烘托舞剧的情感氛围
在舞剧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艺术情感的融合需要依托外部因素。在表演中,演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舞蹈艺术的呈现:重视舞蹈服饰的利用,舞台服饰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能够传递出丰富的审美信息。因此,舞蹈演员可以利用甩、抛、撩、提等动作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利用服饰的艺术特点呈现出舞蹈的艺术价值;重视舞蹈道具的利用,如舞扇、手绢花、哈达、手鼓等道具是舞蹈动作中的一部分,也是舞蹈演员实现即兴发挥,传递艺术情感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舞剧表演中应注重对道具的运用,结合剧情发展以及人物特点实现对动作的设计;注重舞蹈构图的设计,即舞蹈演员应重视舞蹈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结构,结合一定的画面造型,控制活动区域,以呈现出动静结合的艺术魅力;注重舞蹈音乐的渲染,舞蹈演员应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并将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相融合,根据音乐情感基调设计动作,确保舞蹈情感与音乐情感的呼应与契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剧表演中动作与情感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这不仅体现了舞剧艺术呈现的需要,更体现了观众对情感体验的要求。因此,舞蹈演员在舞剧呈现的过程中,应深入分析动作与情感的关系,并通过动作设计、面部表情处理等方式将观众代入到浓厚的艺术情感氛围中来,理解舞剧的剧情冲突,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而将动作与情感完美融合,提升舞剧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孙亚楠.浅析舞剧表演中舞台美术的重要性——以舞剧《刘三姐》为例[J].戏剧之家,2019(04):44.
[2]闫一研.内心情感在舞剧表演中的作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8,31(12):154.
[3]张茜.浅析舞剧表演中动作与情感的融合[J].黄河之声,2018(0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