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新教育探索研究
2019-11-16杜凌雁
杜凌雁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将传统课堂的“鸦雀无声”转变成为当前的“畅所欲言”,将学生的“纹丝不动”转变成为“自由活动”,同时也将教学活动由过去的“注入式教学”转变成为“自主式探索”.新课改引领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更新,笔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对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模式相关研究成果的归纳和论述,结合笔者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在新课程标准下提出了“激发兴趣,课堂要适合学生”“善于倾听,留白要适合学生”“锚定目标,预设要适合学生”等措施,总结了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新教育;适合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应该从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主动引导激发学生主观能動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获得知识.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在新课程标准精神下,认真学习了有关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前沿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独立思考意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同时结合数学课堂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笔者对相关教学效果的观察和比较,数学课堂新教育模式的探索,应该始终围绕“适合”二字,无论何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若要构建高效、生动、富有创造性的课堂,均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够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激发兴趣,课堂要“适合”学生
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气氛,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要使得学生主体在数学课堂上的凸显和提高,应该在强调课堂统一性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让每一名学生均能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升,最终实现课堂“适合”学生.比如,笔者在讲解“圆的认识”的时候,就通过预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了两个生活化的问题:一是篮球、乒乓球、足球为什么是圆形,如果是方形还能否完成比赛;二是在学生学习半径等知识后,特意给出一些生活物体的半径,让学生连线猜测,比如,半径15厘米的盘子,半径60厘米的则对应呼啦圈,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会倾听,留白要“适合”学生
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中,我们过于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相对沉闷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良莠不齐,归根结底,课堂气氛的活跃不能流于形式,应该在“热闹”的课堂交流中学会“倾听”,即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非主导者,也应当通过适度倾听的方式与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中沟通.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语言的锤炼,也应当“留白”,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捕捉学生身上的思维火花.笔者在教学中,会经常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折纸、画图、制作教学模型,在这样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理解创造性制作,而一旦出现“不合格”作品,我便特意指出其局限,引导学生进行修正.教师在课堂中只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才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心境和想法,从而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形成理解、友好、信任、接纳、帮助和共生进步的关系,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宽严有度、活泼有趣的课堂.学生在善于倾听的课堂中,才能够最大限度上展现其天性和智慧,课堂交流和教学效果才会无比精彩.同时,教学实践中应当引导学生发言,不要只注重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完整性,要在教学活动中时刻观察“意外之喜”,让数学课堂具有生命力.
三、锚定目标,预设要“适合”学生
从笔者实践经验来看,但凡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均进行了精心的课堂预设,但是这种课堂预设并不能保证有满意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有余数除法”教学中,笔者便经常用到教课中使用的粉笔,一盒粉笔经过不同等分的变化,根据不同份数的变化,便出现“余数”,比如,20根粉笔,分作5份,每份是4根,而分作6份时,则出现2根余数,使得“余数”的出现成为适合学生“发现”的新现象.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杂乱无章的预设导致低效教学是根本原因.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有限的教学时间应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目标.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对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模式相关研究成果的归纳和论述,结合笔者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在新课程标准下提出了“激发兴趣,课堂要适合学生”“善于倾听,留白要适合学生”“锚定目标,预设要适合学生”等措施,从而创设了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刚.创客教育: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3):8-13,20.
[2]魏宏聚.情感目标达成低效现状的课堂质性考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2):1.
[3]谢秀杰.谈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整合[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