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普惠金融业务开启银行业第二发展曲线
2019-11-16张玲
张玲
摘要:受国内外金融经济环境影响,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作为典型的“亲周期”行业,银行业正面临着资本约束趋紧、利差空间收窄、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现状,传统的规模扩张式发展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成为银行业变革的关键。打破“规模银行”固有盈利模式,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在传统第一发展曲线之外积极探寻和构建第二发展曲线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将以中小企業普惠金融业务为例,详述普惠金融业务在银行业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和利润增长点中的作用。
关键词:第二发展曲线 转型发展 普惠金融
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通常会经历从发展初期、逐步成长、日趋完善继而进入后期衰退四个过程,其发展规律往往呈S曲线。企业传统的生命周期理论无论是产品(行业)生命周期方法或客户需求生命周期方法,旨在概括企业生命不同阶段特征,揭示企业生命周期规律,提示企业生存过程中基本发展与制约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而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但不可避免的终将迎来衰退。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创新性地提出了“企业第二发展曲线”概念,认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在上一个发展曲线上升并达到顶点之前,通过改变思维、创新驱动等手段,探索寻找驱使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第二个曲线。同时,借助第一发展曲线上升阶段各项资源积累的优势,补抵后续发展曲线在初入发展阶段时产生的技术投入、人力及时间成本等各项资源消耗,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内动力。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银行业亟待打破固有盈利模式,积极探寻第二发展曲线。普惠金融业务可称为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即以商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条件,由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作为底层服务和触角,根据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农民等普罗大众金融需求特征,提供针对性强、受众面广、有效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中国小微企业现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中小企业群体逐步发展成熟,现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上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2016年,全国个体工商户数为5930万户,当年新登记1068.9万户;201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数为6579.4万户,当年新登记1289.8万户;2018年个体工商户数为7328.6万户,当年新登记1456.4万户。近三年来,我国平均每天新增个体工商户市场主体约3.5万家。根据有关分析报告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中有99%均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解决了我国约八成城镇就业,贡献了约五成税收及六成国内生产总值。截至2018年底,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及贷款余额增幅显著:贷款户数共计1700余万户,较2018年初增长36%;贷款余额约34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贷款余额约9万亿元,较2018年初增长22%,且较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9%。
三、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意义
从国家层面而言,中小企业作为现代国民经济的活跃细胞组织,是助推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的主导力量,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是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推手。从银行层面而言,小企业信贷业务存在贷款期限短、周转速度快、经济资本占用少等优势。在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可以联动营销贷记卡、企业网银、POS机、代发工资、上下游供应链等中间业务。小微企业因个体信贷体量小、涉及行业和领域广泛、风险相对较为分散、个体暴露风险总量有限等,从而可有效避免因大型企业贷款体量过大,在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弊端。
但受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潜在损益不对等、风险识别不精准、风险缓释措施有限等因素所限,麦克米伦缺口使得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为普遍难题。因此,用“双小”承接“双大”,改变以往银行以“大企业、大客户”为重点的营销策略,着眼“以小为主、以微为重”的普惠金融战略,通过科技赋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不断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社会“痛点”,是落实党中央和监管部门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银行业开启第二发展曲线的重要抓手之一,从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来看均具有深远意义。
四、国家对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政策支持
为促进普惠金融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普惠金融业务“组合拳”,持续推动优化普惠金融业务服务环境。一是优化货币信贷政策。人民银行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定向降准,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的新增或盘活信贷资源配置到普惠金融业务领域,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不断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二是通过发挥财税政策作用,落实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三是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通过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增加对金融企业发放较多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的加分比重,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扩大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四是依托金融科技手段,通过搭建平台,打通银行内部与税务局、不动产管理局、市场监管、法院等政府部门内部信息孤岛,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银行可取得第一手权威信息,实现地方政府对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助推。
五、风险管控模式对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保障作用
金融机构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同时,应当按照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双轮驱动,将新发展曲线初创期的下切线作为风险防控标准的“谷值”进行风险托底。通过构建全面、主动的风险管控新模式,适应新业务、新市场的风险管理特征,以确保资产质量稳定。
一是实行统一授信额度管理。应强化对公条线和个人条线的风险联防联控,对企业主、企业主配偶及双方控制的小微企业进行统一授信,防范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银行在核定总授信额度时,应结合企业主、企业主配偶及双方控制小微企业的风险限额,在分析客户资信状况、授信需求、生产经营能力及偿债能力的前提下综合确定。在额度有效期内任一时点,企业主、企业主配偶及双方控制的小微企业各类信贷业务余额之和不应超过银行总授信额度。对企业主所能够和愿意承担的,用于其消费、经营、购置固定资产等所有信贷业务实行总量控制。二是加强抵押风险缓释措施管控。现行普惠金融业务多数以房屋抵押作为重要风险缓释措施,抵押登记作为押品管理的关键环节,是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抵押权合法有效的保证。为顺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国办发[2019]8号)要求,建立“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模式,即:通过打通银行数据信息与当地不动产管理局数据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通过该模式,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网络系统依法实时查询、核验、预警监测、在线抵押登记、注销、押品状态变更提醒等全程电子化系统建设,在响应国家“便民利企”号召,提高抵押登记手续办理效率,节约小微企业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的同时,有效防范材料造假、权利灭失、虚假登记、无效登记及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保证银行权益。三是依托大数据,提高科技风控水平。通过科技赋能,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智能化”“机控化”水平。贷前阶段,通过与外部信息对接,全面收集小微企业、企业主及关联人的各类信息,进行普惠金融大数据分析,为客户进行精准画像,提炼普惠金融客户风险特征,结合客户风险画像,确定客户准入筛选及贷后行为控制重点,强化获客端及过程端管控的风险敏感性。贷后阶段,加强与外部系统对接及内部数据整合应用,分类设定客户预警规则,重点加强对逾期贷款、非不良拖欠贷款及关注类贷款等资产质量预警性指标的监测分析,对触发预警规则的客户,系统及时自动向客户经理推送预警信息进行核查,便于客户经理尽早发现风险苗头,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贷款质量。
商业银行要顺势发力,积极利用各项政策红利,结合发展潜力巨大的普惠金融业务市场,构建全面主动风险防控新模式,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助推银行业第二发展曲线。
参考文献:
[1]查尔斯.汉迪.第二发展曲线.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 2月第1版.
[2]祝树民.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2019年3月.
[3]魏军兰.培育普惠金融文化力促普惠金融战略“落地生根”. 文化学刊,2019年1月.
[4]黄宇峰.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结构性困境及对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宁城中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