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推普洱市社会经济发展
2019-11-16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普洱市,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全市10县(区)均为扶贫开发片区县。近年来,普洱市金融部门从全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出击、出台金融创新举措。一方面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在重点支持茶产业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依托各县(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金融力量。
“老茶”吐出“新芽”来
云南普洱市是云南大叶种茶原产地和集散地,有确凿史料表明,普洱地区种植茶叶的历史达上千年之久。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茶业生产准入门槛低,涉茶企业不少,但大多茶企仍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简单粗放式的发展阶段,散、小、弱、乱特点明显。再加上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诚信经营意识不强、市场秩序不规范、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造成茶产业有规模但优势做不大,有品质但优势做不强,存在大资源、小品牌、低效益的问题。
为推动普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茶农脱贫致富。近年来,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积极引导和推动普洱市各金融机构持续深化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创新,加大金融诚信建设力度,取得积极成效。
建设“诚信联盟” 打造名牌茶企
“我们布朗族的祖先是帕岩冷,他种植茶树,并给后代留下了这样的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唯有留下茶树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芒景村的阿百腊休闲山庄里,山庄的主人南康讲述着景迈山普洱茶的发展历史,“在景迈山,祖先给我们留下上千年的万亩古茶树,我们抵制过为了追求高产曾经推行的台地茶种植,保住了古茶树,也留住了绿水青山。”
今年57岁的南康留着平头,个头不高,但很精神。他是末代布朗族头人阿里亚的孙子,曾担任芒景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6月,南康发起成立了“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他被推举为理事长。
“古茶树能够保留下来,生态茶能迅速推广,与金融机构多年来的支持密不可分。古茶树和有机台地茶因为不施化肥,产量低、成本回收时间长,是银行的贷款给了我们信心。”南康激动地说,“特别是‘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成立后,金融机构持续关注联盟的发展,今年人民银行还给我们颁发了‘金融诚信建设示范基地的招牌。”
“之所以要成立这个‘诚信联盟,是因为生产普洱茶的企业众多、品牌杂乱,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市场乱像。以景迈山产的普洱茶为例,景迈山古茶林每年产量有限,而市场上冠以‘景迈‘景迈山‘景迈古茶名义销售的茶叶却很多,真假难辨的‘景迈茶充斥市场,严重影响到景迈山普洱茶的形象和产业健康发展。”南康拿起手机给记者展示说,“加入诚信联盟的专业合作社,必须按照统一的绿色有机生产标准,统一管理、宣传、包装,以规定的价格和销售模式进行运作。客商只要打开微信扫一扫,就可以通过追溯功能查看这款产品的名称、检验报告、实物标样以及采摘、揉捻、加工和包装的制作过程。”
据悉,联盟制定的标准大大高于国家标准:不得检出的农药残留项目由33个增加到104个,污染物限量项目由2个增加到8个。记者向南康提出自己的疑惑:“标准严格了,意味着投入更多、产出的经济效益相对要差,为何依然敢制定这样严苛的标准?”
“那是因为有金融机构的支持。”南康一语道破玄机,他告诉记者,联盟成立后,金融机构的服务不仅到村,还到每家每户的火塘边。省市县人民银行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次走村入户调研,指导诚信联盟体将金融诚信建设内容纳入诚信联盟章程的修订,授予诚信联盟体“金融诚信示范基地”称号,加入联盟体的企业贷款更便利,利息上还会有优惠。
南康说:“联盟成员不仅做的产品要讲‘诚信,而且在信用上要讲‘诚信,我们很重视‘金融诚信建设示范基地这块招牌,我一直把它摆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一眼便看到被南康格外看重的代表“诚信”的招牌。
“‘金融诚信建设示范基地是今年3月29日在景迈山揭牌成立的,在云南省开了先河。”中国人民银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支行行长钟向东介绍说,澜沧支行还研究制定了《普洱市金融诚信建设示范基地管理办法》,通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进入诚信联盟体的企业给予提高贷款额度授信、贷款利率优惠等服务,吸引更多茶企加入联盟体。截至6月末,澜沧县金融机构向基地成员单位提供信贷资金支持1.42亿元。
“因为金融机构的宣传和信贷政策上的引导,联盟成员由创立时的5家发展为现在的9家。”南康高兴地告诉记者,“还有3家茶叶合作社申请加入联盟,我们正在审核中。”
“加入‘诚信联盟的成员有很多好处,尤其是貸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很有吸引力,我们早就想加入了。”澜沧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岩勐告诉记者,“今年我们下了决心,建设新的厂房和标准生产线,力争达标,争取早点加入‘诚信联盟。”该社就是3家计划加入“诚信联盟”的合作社之一,由于之前产出的茶叶没达标,一直没能加入“诚信联盟”。
“澜沧景迈山诚信联盟体的发展是普洱市茶产业现状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已有32家茶企和专业合作社加入诚信联盟体。其中,澜沧景迈山9家,宁洱普洱山3家,墨江凤凰山3家,景东无量山6家,景谷景谷山6家,镇沅千家寨2家,江城江城号3家。”中国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副行长许航峰告诉记者“截至6月末,32家联盟体成员贷款余额5.6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345户计16627人;联盟体内17467农户贷款余额11.3亿元,比年初增长55.39%。”
创新金融产品 加大扶持力度
“‘澜沧古茶之名于1966年起源景迈山,1998年由国营企业改制为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只有14.9万元的资金,经过20多年发展,现在公司总资产超过4.7亿元人民币,是一个集原料基地、生产中心、品牌中心、营销中心、终端体验店、电商会员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茶企。”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城西郊温泉社区的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澜沧古茶”创始人、公司董事长杜春峄告诉记者,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公司能取得今天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和帮助。
杜春峄对金融部门贷款情况如数家珍:2003年至2005年,公司成立之初,资金周转困难,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澜沧县农业银行以信誉贷款的方式相继给公司放款66万元、80万元和50万元;2006年公司取得了产权证书,澜沧县农行于2006年至2012年先后投放贷款300万元、670万元、620万元、620万元、400万元,合计2610万元;2013年至2017年澜沧县农行加大投入力度,共计投入贷款5300万元,为公司的原料储备提供了重要支持。2018年澜沧县农行创新推出“普洱茶企贷”品种,为公司授信8000万元贷款。
“澜沧县农信社和农业发展银行也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县农信社以企业信誉为担保,以货物做质押,2013年至2015年先后放贷4400万元。同时为子公司(普洱人合公司)放贷3000万元,解决了公司成立初期固定资产投资问题,并于2016年放贷5000万元解决子公司经营所需资金。2014年,农业发展银行给公司放贷1700万元的低利率贷款,有效降低了公司资金运营成本。”杜春峄动情地说,“每当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总能获得金融部门的帮助,这是我们的幸运,我们将铭记于心。”
“尤其是近年来,金融部门服务到企业,来我们公司调研,及时帮公司解决融资难题。去年农行推出的‘普洱茶企贷,利息低,为企业减轻不少负担。”杜春峄当场算了一笔账:8000万元的3年期低利率贷款,共为公司省去170多万元的成本。
“杜总说的那笔8000万元的贷款全称是“七彩云南·普洱茶企贷”,它是全国农行系统第一笔以茶叶存货抵押的贷款。”中国农业银行澜沧县支行行长梅勇介绍说,为了支持全市茶企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一些茶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人民银行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开展产品创新。在此背景下,澜沧县农行于2018年10月推出了“七彩云南·普洱茶企贷”系列产品。
“茶产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朝阳产业,既是消费产业又是健康产业,既是实体产业又是文化产业。”许航峰介绍,近年来,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大力统筹辖区金融资源,努力发挥金融支持普洱茶产业发展的突出作用。通过加强政策传导和窗口指导,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加大对地方实体经济,特别是区域重点普洱茶产业的扶持力度。
目前,普洱市涉茶产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取得喜人成绩。除了澜沧县农行的“七彩云南·普洱茶企贷”,宁洱县农行发放了云南省首笔110万元“七彩云南·普洱茶贷”;墨江县农行发放了该县首笔500万元以“政府增信+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茶产业”模式的贷款;工行普洱分行与普洱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普洱茶“融e购”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有2家企业入住,获得授信2590万元;普洱市建行与锦嘉置业公司在“普洱茶源广场”内合作开展市场经营户“商圈易贷”业务创立“云茶商圈易贷”产品;建行为首单客户办理了50万元无抵押担保贷款,目前正在审批8户茶源广场商户的金额约400万元的贷款申请。
拓宽服务范围 茶企共同发展
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一块面积达2010亩的茶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有一种绝尘山居的意境,这里便是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的茶园基地。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由当地的农民企业家董祖祥于2000年创办。该公司一直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发展有机茶叶种植,通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成长为普洱市乃至全省有机茶种植、加工的标杆茶企,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其有机春茶被一家法国高档化妆品选中作为原料,曾卖出每公斤上万元的高价。公司出产的有机茶,出口海外常年供不应求。
“公司雖然发展形势喜人,但是投入也非常大。为了保障茶叶品质,公司高投入扩建标准化厂房,同时购进新型制茶设备,光这两项就花费1000多万元。”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赵万年对记者说,去年公司出现了流动资金不足的状况,发展面临困境。
赵万年回忆说,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召集全市金融机构负责人会商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并多次带领金融机构人员到公司调研。经过人民银行的协调推动,最终农信社通过无还本续贷,给公司贷款3800万元。
“有了这3800万元,公司得以继续发展,今年年底计划还款2000万元。”赵万年感激地说,“金融部门的雪中送炭,公司全体员工都很感激,我们一定会严守信用。”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茶企,发展至今已颇具影响力,我们金融部门对像这样发展前景良好、对农民增收产生积极效果的企业会给予信贷倾斜。”许航峰介绍说,“从2013年起,普洱市金融部门累计向该公司放款12475万元。我们希望通过金融支持,力争不让一家茶企掉队。”
据悉,人行普洱中支在支持茶产业发展中,采取召开全市推进会、加强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运用、创新和服务方式、争取并增加政府增信等举措,加大普洱茶产业贷款力度。2019年上半年,全市茶产业贷款增长13.33%,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0.47个百分点。
在金融助推下,普洱市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位居全省前列,茶产业成为带动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茶农116.6万人,占全市乡村人口的75.09%,茶农来自茶叶的人均纯收入4559元,带动5.4万户1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787元。
写在边疆民族兄弟脸上的微笑
7月,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雨季,中国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副行长许航峰再一次来到竹塘乡小广扎林下有机三七种植示范基地。“三七对水分要求严格,喜湿润、怕旱,但又怕涝,如果降雨过多,土壤湿度难掌握,会导致三七病害高发。”原来他着急来到这里,是担心林下三七的生长情况。
“澜沧县拥有大面积思茅松天然林,林下环境适合三七生长。中国工程院专家目前在澜沧县推广指导三七种植,如成功的话,将对脱贫攻坚有极大促进作用。”许航峰动情地说,“我们现在把林下三七称为‘扶贫三七,乡亲们也非常希望通过发展三七产业脱贫致富。”
据悉,林下三七试种以来,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多次召集辖内金融机构与参与林下三七种植地企业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目前,建行已经与参与林下三七种植的当地企业合作。以信贷支持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以林权、资金、劳动力为纽带开展合作,让农户以“扶贫金+按股份分红”等方式共享产业发展收益。
“我打理30亩三七,每天有80元工钱,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加上家里还有5亩台地茶也有收入,去年我就脱贫了。”在当地一家林下三七种植公司打工的竹塘乡募乃村小广扎村民李扎阿欣喜地说,“去年我家搬进了80平米的新房,现在经常吃得到肉啦!”
“快点过来坐一下。”见记者一行走来,正在家门口扫地的哈尼族村民李加祥放下扫把,并连忙搬出凳子邀请我们到他的新房做客。这是一栋96平米的小楼,有四个房间。李加祥去年刚搬进来,看得出他很喜欢这个楼房,从内到外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政府和银行支持我们种橡胶,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我还是公益林管护员,一个月可以拿到1200元的工资。现在两个女儿也大学毕业了,一个在镇政府工作,一个在昆明工作,助学贷款也都还清了。”李加祥自豪地对记者说,“我已经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李加祥的家,在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江镇拉珠村委会五丫果村,这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新村,全村35户哈尼族村民在2018年全部住进了规格统一的崭新楼房。村民们见人民银行江城县支行行长周石金随我们而来,争相与之打招呼。
原来,拉珠村是人行江城县支行的挂钩扶贫点。“周行长几乎每星期都会来村里看我们。2016年,他协调农业银行给我家贷款5万元,扶持家里种植了20亩橡胶、2亩砂仁。现在橡胶树长势很好,再过两三年会有收成。”43岁的白照荣喜上眉梢。
“拉珠村现在人均种植橡胶面积77亩,能够很好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周石金介绍,江城县集“老、少、边、穷”于一体,是国家特困县和重点扶持县之一,亦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虽然发展基础薄弱,但是江城县有着独特的气候以及资源优势,适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周石金说,人行有意引导信贷资金加大对橡胶种植业的投入,目前已成规模,截至2018年末,全县橡胶种植面积达48万亩。
在离曲江镇拉珠村不远的国庆乡嘎勒村,同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走向脱贫致富路,不过当地农户种植的是澳洲坚果。
“澳洲坚果含油量高、营养丰富,市场前景良好。种植坚果,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具有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澳农科江城分公司副总经理段锦春介绍,目前公司已建成澳洲坚果种植基地25000亩,其中,良种育苗基地600余亩,标准加工厂1座、初级加工厂(点)3个,国庆乡的嘎勒种植基地被认定为全球最大的澳洲坚果单体连片种植基地。
“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农行的贷款支持。”段锦春娓娓道来,2018年在公司扩大生产规模、资金捉襟见肘之时,农行江城县支行积极改进金融服务,以林权抵押的方式,先后提供了7200万元的9年期贷款,并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将前期放款的5914万元利息由7.16%下调至6.37%,2019年4月以后放款的86万元利息下调至4.9%,为公司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谈及对中澳农科大力支持的原因,农业银行江城县支行行长黄显涛表示,该公司能够带动当地农户通过种植坚果脱贫致富,农行当然不会袖手旁观。
“为了将金融扶贫与企业、农户深度结合,将产业扶贫做精准,我们支行还推出了‘惠e贷坚果特色产业金融产品——坚果贷。”黄显涛表示,这款产品是针对种植坚果的农户,有助于解决广大种植户抚育管理中资金短缺的问题。
“我今年就用农行的‘坚果贷贷款10万元种了30亩坚果,预计明年投产,将会有9万元的收入。”38岁的徐建华自信地对记者说,“我是噶勒村第一个用‘坚果贷贷款的,在我的带动下,现在全村有10多户也贷款种坚果了。” 徐建华是嘎勒村一位普通的哈尼族农民,他和妻子抚养着一位老人和两个孩子,生活很是艰难。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嘎勒村推广种植坚果,他到中澳农科的坚果基地打工,一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家里的7亩茶地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他妻子还可以打零工赚钱,少说全家一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我2017年就脱贫了,等坚果投产,我们的日子会更好过。”徐建华对未来充满信息。
记者在普洱市采访期间,接触到众多像李扎阿、李加祥、徐建华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农民,他们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下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日子,写在他们脸上的微笑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看到普洱市金融助推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果,我很高兴。”许航峰表示,“下一步,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还将以产业扶贫基地为抓手,推动金融扶贫工作更具特色、更出实效,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提供不竭的金融动力。”
双语宣传惠万家
“我在农信社工作已10年,在人行的组织下,网点每月都会开展至少一次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平时会在这个广场,周日在澜沧新街,我们这里周日有赶集的习惯,到时周边几个县的居民也都会过来,街天人流量大,宣传效果也更好。”澜沧县农信社业务发展部的罗帅告诉记者,“平时,我们还会去村里举办文艺演出,邀请老师或派出员工给村民讲课,让大家了解更多的金融知识,虽然累,但我觉得很值得。”
傍晚时分,这座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勐朗镇中心地段的民族团结进步广场,聚集着各个年龄段的市民,跳舞、散步,放松身心。今天这里显得格外热闹:广场的大屏幕上用汉语和拉祜语播放着“扶贫小额信贷政策18问”,活动现场搭起的帐篷两端悬挂着普及金融扶贫政策业务知识的双语布标,身着拉祜族民族服饰、肩披红色宣传绶带的银行工作人员正向周边居民发放宣传单、宣传册,耐心地用拉祜族语和汉语讲解跨境人民币使用、金融社保、防电信诈骗等金融知识。53岁的拉祜族大姐王金庭,背着孙女来到宣传点前,她用拉祜语与银行工作人员聊开了。经翻译后得知,她说话的大意是,她家之前盖房子贷了20万元,种果树、花椒和坚果又贷了15万元,现在生活好了,這些贷款都能还清,看到你们在这里宣传,想过来咨询点问题。记者看到,不少刚进入广场的人看见这边火热的场景,纷纷前来围观、咨询,手挎多个装有宣传资料手提袋的银行工作人员,分布在宣传点周围,悉心为群众解答疑问,这种两头热的场景甚是喜人。
这是由澜沧县支行主导、辖内5家金融机构参与,共同开展的金融扶贫政策业务系列宣传活动的一幕。要说活动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带露珠,接地气。宣传的内容,是各族人民当前最关心的金融扶贫政策、金融扶贫业务产品、征信知识、防诈骗知识等,并设立专门的金融扶贫咨询台,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提供现场咨询;采用的语言是汉语和拉祜语,并配有生动形象的视频宣传等,做到既入脑又入心。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与缅甸接壤,全县51万多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0%,其中“直过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45.71%,这些“直过民族”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3年,特别是地处边境地区、边远山区的不少民族同胞至今还不通汉语。为此,普洱中支、澜沧支行在组织宣传工作時,将宣传内容本土化,宣传语言民族化。编印《普洱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通讯》《普洱市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及产品须知》;协调将金融扶贫政策纳入《普洱市脱贫攻坚领导干部手册》;利用少数民族赶集日人群聚集的特点,开展宣传活动,强化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这些广泛、持续的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扩大了金融扶贫政策宣传的覆盖面,特别是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提高了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了当地居民的金融素养和诚信意识。
在澜沧,用汉语和拉祜语进行宣传,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推动当地脱贫攻坚是很普遍的现象。糯扎渡镇落水洞村下芒红组距离镇上有53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地村民的金融知识相当匮乏。支行工作人员多次来到这里,深入农户家中为他们讲解扶贫小额信贷、征信等金融政策知识,逐步改变了村民没贷过款、也不知道去哪里贷的局面。村民徐从贵家中有三口人,此前一直靠种植玉米、甘蔗和养鸡、猪维持生活。在支行员工一次次上门耐心讲解之后,他有了向银行申请贷款改变家中生活现状的想法,并最终成功向澜沧县农信社申请到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竹塘乡迷谷吗村小组村民李扎拉,家中仅有父子二人,均不懂汉语,澜沧县金融机构的宣传人员多次来到李扎拉家,了解他们生活的困难,并用拉祜语向其宣传扶贫小额信贷、创业促就业等金融扶贫政策,将金融知识带到了这些边远地区拉祜族老乡的身边。
人行澜沧县支行金融管理部拉祜族姑娘李红,刚为一位远道而来的村民讲解完,笑容还在脸上洋溢,她对记者说:“之前好多相亲对金融知识一片空白,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他们不仅慢慢了解了,还会主动询问,而且还有了征信意识,我打心眼里为家乡人民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