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语习得动机理论发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与指导
2019-11-16杨陶
杨陶
摘 要 在二语习得领域中,英语作为二语习得在我国二语学习占据最大的比重。如何有效率的实现二语的习得一直困扰着众多英语教育者。笔者认为,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动机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整合二外习得中的各种动机理论,将各种动机理论融入教学实践,指导教学过程才是学习二外习得动机理论目前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动机理论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如何有效率的进行英语教学,困扰着众多教师,学者与教育工作者。英语习得作为二语习得中的一部分,在我国各年龄层的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把纷繁复杂的各种二外习得中的动机理论进行整理与应用对我们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至关重要。动机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和应用语言学研究当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动机的定义是什么,研究学者们很难达成一直。根据布朗(Brown,2001)的描述,动机是一种内驱力,冲动,愿望的情感,它使人做出特定的行为。在不同研究领域中,动机的描述也不尽相同。
二语习得动机理论研究领域开始于半个世纪前,前期主要的研究理论基于加拿大学者罗伯特·加德纳和华莱士·兰伯特(Gardner& Lambert,1972。目前二外动机理论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社会心理学时期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iod (1959–1990)
这一时期的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加拿大的双语语境研究,加德纳认为人们学习二语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融入当地的文化社区。(Gardner & Lambert, 1959)。加德纳与兰伯特将动机划分为两种动机倾向。“融入型”与“工具型”动机倾向,加德纳认为,学习者学习二语的目的主要在于融入其目标语社区可归类为“融入型动机倾向”。为了实际需求例如提高社会地位,升学等目的可以归类为“工具型动机倾向”。众多进行动机研究的学者或学生常将这两种动机倾向单纯的视为两种不同的动机类型,实际上动机倾向与动机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倾注了个人努力于其中。很多专家学者对两种动机倾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讨论,这一阶段加德纳提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教育模型”(Socio-Educational model)在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型当中,动机被定义为一个复杂的变量,由良好的学习态度,完成学习目标的心愿和努力的学习组成。(Gardner,1985)。早期的动机研究几乎都基于此理论,随着动机研究的深入,有学者认为融入型动机倾向与工具型動机倾向的区分界限模糊,例如为了留学而学习英语,可以是为了融入英语社区,也可以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所以此种分类对于动机的解释力稍显不足。但加德纳等学者为二语动机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动机理论的发展研究。
2认知-情境时期The cognitive-situated period (1990s)
认知-情境时期的主要研究焦点集中在教育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及以研究思维过程为主的心理学领域。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为匈牙利学者Drnyei提出的二语动机三层次理论,从学习者层面,语言层面,学习情境层面进行动机研究。除此之外,英国学者(Williams&Burden,1997)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知识不是由他人传递的,而是由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构建的。这一时期的理论都加入了对语言学习教学情境的因素讨论,但并未完全抛弃社会心理因素。这一阶段相对前一时期的理论更加的全面,但依旧有其局限性,大部分理论停留在对众多动机心理学理论的整理研究,理论之间缺乏关联。
3过程导向时期The process-oriented period(Since 2001)
二语习得对于众多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这过程当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一成不变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动机就像人们的情绪一样,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动机研究学者在过程导向时期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动机的动态性和时间性上。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者Ushioda对20个爱尔兰学习者进行研究发现,16人的学习动机受曾经的学习经历所影响。因此她认为,二语学习者的动机是一个受学习经历影响较大的长期变化的过程。除此之外,(Drnyei&Otto,1998)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过程动机理论,该理论详细的描述了二语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该理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行动前阶段,行动阶段,后行动阶段。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调整想自己的行为,并付出努力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Drnyei的理论对二语动机教学的应用带来很多启示,对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但这一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瑕,它将学习者的行动分为三个阶段,但并未说明各阶段的起始界限,此外,个体的动机是在变化的,同一个行为可能同时处在不同的阶段,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个多的实证研究来证明。这一时期的学者们的研究描述了动机的时间性与动态性,对二语习得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Drnyei(2001a)还提出而与动机教学策略框架,总结了上百种动机教学策略,为课堂动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此同时,Drnyei提出“动机研究是非线性的,动机是复杂多变的”,推动动机研究从过程导向阶段走向了下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社会动态阶段。 (下转第213页)(上接第195页)
4社会动态时期The Socio-dynamic period
动机的不断变化与学习者的互动是现阶段二语习得动机研究重点,与此同时,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引起动机学者的关注。英语的使用很难用传统的融入性动机来解释,英语学习者更多的是以“自我”的状态来进行二语学习。基于这一视角,Drnyei(2005,2009)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从三个维度关注学习者的动机心理,其中包括:(1)理想自我(Ideal L2 self),学习者对自我学习的认识,希望拥有的自我特征,大多是正面的。(2)应有二语自我(Ought-L2 self)指学习者相信自己可以拥有的特征。(3)二语学习经历(L2 learning experience),Drnyei认为动机与学习者过往的学习经历密切相关。这三个维度的研究对二语习得动机有着重大的影响,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现实自我与心理自我间的差距。
5結语
二语习得理论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语教师作为学习者的引路人与指导者,对学生的二语习得产生最直接的影响,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的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学习,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有着巨大的帮助。国内学者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阶段,缺乏实证研究,研究方法不完善,通过学习二语习得的理论发展过程,找出未来研究方向与热点,对我国学者们进行二语习得的发展研究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Brown,H.D.M & Ms for language classrooms? Another look at motivation. In J. E. Alatis (Ed.), 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0:383-393.
[2] Deci,E.L.&R.M.Ryan.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 macro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development, and health[J].Canadian Psychology/Psychologie Canadienne,2008,49(03):182-185.
[3] Drnyei,Z.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ILA Review,2006,19(1):42-68.
[4] Drnyei,Z.The 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 In Z. Drnyei & E. Ushioda (Eds.), Motivation, language identity and the L2 self [J].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2009:9-42.
[5] Drnyei,Z.&Z.Ibrahim&C.Muir.‘Directed motivational currents:Regulating complex dynamic systems through motivational surges. In Z. Drnyei, P. MacIntyre and A. Henry (eds)Motivational Dynamics in Language Learning[J].Bristol:Multilingual Matters,2015:95-105.
[6] Drnyei,Z.&A.Henry&C.Muir.Motivational Currents in Language Learning:Frameworks for Focused Interventions[M].New York:Routledge,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