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中语言教育探究

2019-11-16李博

青年时代 2019年25期
关键词:语言教育感知表达

李博

摘 要:幼儿学习语言,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与认知能力相结合。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教师及家长要对儿童鼓励及言传身教,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语言学习和锻炼的良好环境,幼儿园课上引导教育和课下的随机语言教育形式,创设性的教育内容,这些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通过研究幼儿的语言学习,论述幼儿教育中语言教育切实有效的方法,使读者更新教育观念,将语言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教育;交流;表达;感知

一、让幼儿在交往中产生主动性,使其敢说、想说,再适时适当纠正字音

实际上,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主动构建的。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若刻意对幼儿语音、词汇、造句和语法进行简单训练,不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特点,违背了语言的本质功能——交往功能。

(一)教师和家长为幼儿创造轻松无压力的语音环境

轻松无压力的语音环境是调动幼儿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的平等。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应成为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并为他们创造自主表达与自由发挥的机会。儿童十分喜欢模仿,也极善于模仿,模仿是儿童学习口语的重要基础。

例如:家长带孩子出去春游,看到随风舞动的柳树,会脱口而出“柳树婀娜多姿”,孩子也会照着模仿,脱口而出“柳树婀娜多姿”,优美的语言再配上优美的感受,让孩子带着感觉学习。对于语言缺陷方面,部分地区的人会把“不知道”说成“知不道”,孩子也会模仿,造成语序的颠倒。

适宜的情景,应是能让幼儿产生话题,易引起幼儿兴趣和情感共鸣的情景。

例如,让幼儿参与活动《购买超市商品》,给幼儿一定资金,教师监督,让幼儿购买需要的文具,先让幼儿思考,然后表达出自己的意愿,与售货员交流,买到自己需要的文具,锻炼幼儿表达与交流能力,面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具,熟悉与售货员的交流,培养自然交流的能力。

(二)敢说是语言学习和交流的基础

教師和家长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当幼儿词不达意,语句不完整时,教师和家长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

例如,教师在与孩子交谈话题“我的小伙伴”的过程中,孩子会对“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表达不好,不会说“我们”或“他们”,孩子说表达上有许多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要直接去纠正他们的错误,应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和他们谈话,并为儿童提供正确的说法,这样能鼓励孩子积极表达。

(三)教师和家长要适时适度纠正字音,字音纠正的方法要正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孩子的发音、用语,甚至说话的声调、语气、速度与他身边的成人如出一辙。因此,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十分重要。

(四)教师和家长的平等介入,让孩子感知情感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和家长的平等参与和良好态度,是调动幼儿有话愿说,有话敢说的外部因素。教师和家长在参与中应是一位沟通者,并将这种沟通建立在幼儿的生活上,使幼儿对谈话内容有胜任感与控制感。

例如,教师与幼儿合作玩游戏“丢沙包”,教师的参与不一定是“指挥者”,可作为幼儿团体中的一员,和幼儿一同丢,平等介入其中,而不是以权威者身份介入等。

二、幼儿的语言教育,树立榜样,培养幼儿兴趣

3~4岁幼儿正是语言接受能力最强的年龄段。这时,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与培养,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家长以身作则,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乐于讲普通话。

(一)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说的愿望

双休日,家长带孩子去公园、书店、游乐园等,充分利用周围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如与其他小朋友、售货员、管理员等进行交流,也可让幼儿与小动物、植物讲话。这样,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内心在想什么。

(二)经常讲睡前故事给孩子听

睡前讲故事对孩子来说是最温馨的事了。孩子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种享受,而且受到了语言的熏陶,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人物的看法,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语言榜样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关,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如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不放弃任何一个语言学习的机会,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孩子睡觉前的时候,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

三、幼儿园教育中的语言教育如何更好进行

(一)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教师应注意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使幼儿有什么说什么,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给幼儿创造语言环境。

(二)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孩子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孩子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两天就能达到的。因此,平时应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

例如:孩子讲《小鸡在哪里》故事里的几个动词,小花鸡蹲在盆子里,小黄鸡钻在椅子下,小黑鸡站在石头上,小白鸡躲在树后面。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请四名孩子分别做蹲、站、钻、躲的动作,使幼儿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然后用游戏的方法,对“蹲、站、钻、躲”进行消化。给孩子讲《会爆炸的苹果》故事中,通过学习,“勤劳的”小猪、“狡猾的”狐狸这两个形容词,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孩子。通过日积月累,孩子的词汇量会不断增多,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三)鼓励孩子说完整话

孩子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筆者非常重视对孩子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孩子学说完整话。如《小猫钓鱼》故事里,首先让孩子理解故事里的重点词、重点句,然后表达自己的意愿。故事中,和孩子一起讨论,讲述: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条鱼也没钓到。接着要求孩子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如“上课时,我三心二意,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看看那,结果什么也不会。”通过练习,对孩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各种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一)户外游戏中进行语言教育

《纲要》中特别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及幼儿间的个别交流都很重要。

幼儿语言水平差异很大,有些幼儿语言成人化、语言连贯、表达清楚、用词丰富。针对这样的幼儿对其要求更高一些,可训练幼儿做“连词成句的小游戏”,教师出示:“蓝蓝天空的”和“的青青草地”,让幼儿连成“蓝蓝的天空”和“青青的草地”,还可再让幼儿扩句成“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和“青青的草地上开着各色小花”,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二)注重创造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情景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采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和文字活动等形式,为幼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

(三)利用晨间、饭前来开展语言活动

可播放“谁来做我的录音机?”让幼儿简单地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模仿老师的语言、声调、速度等,引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在游戏中纠正幼儿的发音。

(四)正规的语言活动,即采用课题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开展语言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从倾听、表达、欣赏和早期阅读等四个方面来发展,笔者着重在早期阅读中培育幼儿。

五、追求语言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创设开放的活动形式

(一)将正规的语言教学活动与语言游戏活动相结合

日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如以诗歌“春天的秘密”为主题的综合教育活动,有找春天、画春天、学习新作品、文学仿编等系列活动,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既可获得有关春天的知识,也可学会欣赏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和表现春天的艺术手段。

(二)在正规的语言活动中以幼儿的亲身活动来建构语言教育

第一,看看说说。例如:“认识花卉”学习中,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观察牡丹花、菊花、百合花、玫瑰花,说说这些花的颜色、花瓣形状,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将看到的内容按一定的语言结构进行表达,再让幼儿展开联想,想想自己还见过哪些花,勇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第二,做做说说。例如:将具体的行为与说联系起来,在做中诱发幼儿说的愿望,在说中进行语言表达的练习,使幼儿在可做的范围内进行语言表达,如教师可设计“电话手工制作”,并让幼儿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小制作,演示自己的电话使用方法,在演示中和伙伴进行交流。第三,议议说说。例如:可让幼儿分组讨论《龟兔赛跑》这个小故事的续集,有的幼儿会说“在第二次赛跑大赛中,兔子吸取了教训,得了冠军。”评价故事《皇帝的新装》故事里的人物特点,有的幼儿会说“皇帝真愚蠢,连自己没穿衣服都不知道”等。

在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互相沟通配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使用有效的方法激活幼儿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及时鼓励,积极引导,将其培养成能适应新世纪的有用人才。有效的语言教育措施,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语言教育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要及时发现方法,有意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积极抓住每一个传授语言能力的教育机会,不断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猜你喜欢

语言教育感知表达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