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苹果园的园相指标、树相指标及调整

2019-11-16王田利

果农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树形花芽树体

王田利

园相及树相是苹果生产能力的最直接表现,根据生产实际观察,但凡高效的果园,园相及树相均应符合以下条件。

1 园相指标

1.1 园貌整齐

就整个果园而言,一般园貌整齐的生产能力高,树体大小参差不齐,爷爷孙子辈都有的,由于生产能力不一,生产效益很难提高。因而在栽植时,要提高栽植质量,保证一次成园;另外在栽植时预留一定数量的苗木集中培育,以备补植;栽植后要加强干腐病和中华鼢鼠的防治,确保园貌整齐(图1)。

1.2 树形规范

树形是人们长期生产中总结的有利丰产优质的树体结构,一般树形规范时生产能力高,而树体残缺不全时,会影响生产能力的提高。因而幼树期管理时要突出树体整形这一重点,在栽植后到进入结果期前,要着眼长远,严格按照目标树形整形,对影响树形培养的枝条应坚决疏除,以保证树形规范。

1.3 行间开通

通风透光是苹果树体正常生长结果必须满足的条件,生产中有“无风不长树,无光不成花”的精辟说法,生产中要始终保持行间开通,一方面以保证果园有良好的通透性,另一方面以保证田间作业道的通畅,以提高工作效率。生产中提倡宽行栽植,现代苹果栽植时行距应保持在5米以上,一方面以保持行间开通(图2),另一方面为便于机械作业,提高果园管理效益打好基础。

1.4 株间少交

果园郁闭,无效光区增加,会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因而生产中应严格控制树体间的交接程度,根据生产观察,现代苹果生产中,树体的交接一般出现在株间,通常树体交接量在枝展的10%以内时,对产量的形成影响是较小的,当株间交接量超过10%时,产量就会下降,因而生产中可将株间的交接程度控制在10%以内,对于已交接的树体可通过回缩的方法进行改造,回缩时要注意回缩到后部壮枝处,以减少后部冒条,另外对已交接的树体应认真评判,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可将临时性株上交接的枝直接疏除,为永久性株的枝扩展腾出空间,彻底解决树体交接的问题。

1.5 树高适宜

光能利用率最大化是生产中追求的首要目标,就单株个体而言,树体越高,则结果空间越大,越有利产量提高,而就果园整体而言,由于树体间相互影响,树体过高时,会相互遮阴,导致无效光区增加,对产量的形成反而不利,根据田间试验观察,一般树体的高度小于行距的70%时,单株个体对周围树体的遮光度最小,全园光能利用率是最高的,因而树高应控制在行距的70%以内是树体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要严格控制。像静宁目前苹果生产中行距大多采用的是5米,乔化大冠一般按行距5米,株距4米的标准栽植,短枝型品种一般按行距5米,株距3米的标准栽植,矮化的一般按行距5米,株距1.5~2米的标准栽植,通常将树高控制在3.5米以内较适宜(图3)。

树体高度管理时除考虑全园光能利用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果园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理论上来说,树体越低,田间作业安全系数越高,树体越高,田间作业时越易出事,一般人的高度为1.5~2米,在果树生产中,树体高处的作业都是借助梯子完成的,人的高度是一定的,树高的情况下,要完成树体上部的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袋、果实采摘等,必然要增加梯架的高度,梯架越高安全系数越低,相对的梯架高度在2米以内时,是较安全的,因而从安全角度考虑,树高也应控制在3.5米以内,这样人的高度配上2米的梯架,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树顶的作业,树太高时,顶部作业做不到位,所产的果品商品性不高,也没有实际意义。

2 树相指标

2.1 枝量恰当

枝量过密,导致通透性变差是苹果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枝量过大时(图4),一方面,相互遮阴,影响花芽的形成,不利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即使结少量的果,所结果由于光照不良,难以着色,商品性不高,因而枝量的控制是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般幼树期,由于枝量少,田间通透性好,枝量管理上以增加枝量为主,原则上能留尽留,以促进光合面积的增加,促使产量的形成,到大量结果期后,易出现枝量过密现象,要注意合理调控,生产实践证明,苹果生产中亩枝量控制在8万条左右时,既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又能结出好果子,卖上好价钱;当枝量少于8万条,虽然结出的果子品质好,但产量的提升受限制,当枝量超过8万条时,由于枝条相互遮阴,无效光区增多,产量下降,超过8万条后,枝量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因而在生产中应通过疏枝、提干等措施的应用,将亩枝量控制在8万条左右,以利高产优质。

2.2 枝距合理

苹果生产中枝条的摆布是很有讲究的,要求所有的枝条不能上下重叠、枝条不能交叉、不能密挤,以最大限度提高光能利用率,现代苹果生产中的枝由三部分结成,即主干、主干上分生的枝轴(小主枝)、枝轴上分生的结果枝,枝的间距主要指的是枝轴与枝轴之间及结果枝与结果枝之间的距离,一般枝轴离地面的高度应在80厘米以上,且随着树龄的增加,这个距离要逐渐拉大,以提高地面的受光量,增加地面进入树冠内膛的进光量,主干上枝轴的间距不能少于20厘米,同侧枝轴上下间距不能少于60厘米,且随着树龄增加,枝轴上分生结果枝的增多,要逐渐拉大枝间距,大量结果期之后,同侧枝轴间距应拉大到120厘米以上,这样可保证有足量的侧射光进入树冠,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在枝轴上结果枝摆布最好保证枝间距在20厘米左右,这样结果枝在枝轴上一左一右分布,可保证枝枝向阳,所结果实果果见光,有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3 枝粗适当

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及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靠枝条输导运送,枝条越粗则运送物质的途径越畅通,地上部与地下部物質交流越顺畅,枝条生长越旺。枝中积累的光合产物越少,越不利成花坐果,在枝相对细的情况下,枝条运送到根系中的光合产物相对减少,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送到枝条中的量也相对减少,有利枝缓和枝条中积累的光合产物的量增多,有利成花结果,因而在树体管理中要控制枝干比,枝条的粗度除影响物质交流外,还与消耗营养有关,枝条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消耗树体营养,一般枝条越粗,所消耗的物质越多,用于成花结果的物质相对就减少了,而枝条细的情况下,则相对有充足的营养用于成花结果,则有利于产量提高,理论上枝与干的粗度差别越大,越有利于结果,一般树形不同,枝干比的要求不同,像静宁苹果生产中乔化大冠稀植生产中推广的改良纺缍形枝干比以1∶3为宜,矮化密植生产中推广的细长纺缍形枝干比以1∶5为宜,高纺缍形枝干比以1∶7为宜。为了很好控制枝干比,生产中在修剪中通常要坚持去大留小的原则,达到“要想苹果大,快把大枝下”,“要想苹果好,大枝全去了”的效果。

2.4 枝角配套

树形不一,枝条开张角度各异,一般情况下呈现直立长枝条平缓易成花的趋势,枝条的生长状态,直接决定其成花效果,一般枝条越直立,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顺皮层下运到根系中的越多,枝条中积累的养分越少,成花数量越少,而枝条的生长势改变后,其中积累的光合产物也会发生变化,一般随着枝条开张角度的增大,枝条运送到根系中的光合产物会减少,枝条的长势会缓和,积累在枝条中的光合产物会增加,成花数量会增多,在一定范围内,枝条开张角度的大小和成花数量的多少是呈正相关的,因而直立枝条的结果量少于水平枝的结果量,水平枝条的结果量少于下垂的,因而利用下垂枝结果最有利于产量的形成(图5),这也被生产实践所证明,我国苹果高产记录者,山东曲姓果农利用垂柳式树形,将苹果的亩产提高到13 800多千克,就是很好的佐证,因而生产中要根据树形,注意拉枝开角,保证枝条伸展的角度与树形相配套,以利产量提高,提升生产效益。像静宁苹果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改良纺缍形树形中要求枝轴开张角度90°为宜,枝轴上着生的结果枝与枝轴的角度保持在85°~90°,呈下垂状结果最理想,而矮化密植栽培中应用的高纺缍形或细长纺缍形树形中,着生在中干上的枝轴开张角度一般要达到110°左右,呈下垂状效果最好。

2.5 叶大厚黑

叶片是光合产物的加工厂,叶片大,黑色黑又亮,叶片厚,则叶片制造光合产物的能力强(图6),光合产物积累充分,有利于产量的形成,相反如果苹果叶片小、叶片薄、叶色发黄,则叶片制造光合产物的能力弱,不利于苹果产量的形成,因而生产中一定要促大促厚促黑叶片,以提高产能。叶片的大小、厚薄、色泽的深浅与氮肥有着极大的关系,在生产中要注意适时、适量供给氮肥,以保证叶片肥大、叶色黑亮,提高光合能力,促进产量提高。

2.6 花芽饱满

苹果花芽如果饱满,则说明花芽分化充分,花芽中细胞数量充足,有利于结大果;如果花芽秕,则说明花芽分化不彻底,花芽中细胞数量少,这类花芽所结的果很难长大。这一现象在苹果生产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大小年结果现象,在结果多的大年,由于前一年结果少,树体中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花芽分化,形成的花芽饱满,结的果多,果实普遍较大;而结果少的小年,由于前一年为大年,树体结果量多,大量的营养用于长果实,用于成花的营养相对欠缺,导致形成的秕花多,虽然结的果实较少,但果个普遍长不大。因而促进花芽饱满是苹果优质丰产的关键环节之一,花芽饱满也是高效果园的重要树相指标之一,生产中要切实加強管理。

要保证花芽饱满,一方面要注意控制结果量,另一方面要保证苹果花芽分化期养分供给充足,因而生产中对六月追肥应高度重视,此期追肥不但影响当年的产量、质量和效益,而且对来年的产量、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保证形成优质花芽,追肥时应坚持以磷为主的原则,采用配方施肥措施,保证营养物质均衡供给。

(作者联系电话:13993348628)

猜你喜欢

树形花芽树体
会飞的鸭
不同砧木对沃柑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苹果发生冻害怎样补救
树形灯
海藻精对红掌生长和花芽形成及其越冬性的影响
云南葡萄架式和树形应用调查分析
浅探日本松柏类盆景的制作
疏花疏果和整形修剪对桃果实大小的影响研究进展
如何掌握苹果挂果树的花前复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