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2019-11-16赵利兵

青年时代 2019年25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赵利兵

摘 要:精准扶贫战略为解决当前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当前,河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体现在学习、心理、德行等各方面,本文从家庭、政府、学校、社会等层面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精准扶贫背景下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精准扶贫为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供契机

随着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我省针对河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开展了多样化的帮扶措施,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1%,数量较多,且分布不均。因此,长期以来,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为解决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了契机。精准扶贫可以实现对我省农村留守儿童一对一的帮扶,并且能够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动态了解帮扶对象的信息,重点聚焦其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制定精准帮扶的措施。

(二)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地区经济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的腾飞。扶贫先扶智,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能够提升我省贫困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腾飞。另外,精准扶贫的方式有很多,如技能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等。其中,教育扶贫主要涉及技能培训、中等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三个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精准扶贫是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留守教育问题的重要之策

践行精准扶贫,可以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业,使留守儿童得到父母的关爱、保护和教育,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在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学校势必会加大农村基础教育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从而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度。对于政府而言,在精准扶贫政策下,积极探索精准帮扶机制,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较差

长期的留守生活,使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父母的有效监管,容易形成上课迟到、下课不写作业、到处玩耍、没有进取心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受其他孩子影响。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不利于留守儿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培养和提高,由于父母监管不力,留守儿童常常沉迷于小视频等手机游戏。

(二)留守儿童自卑倾向明显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的分离生活,使得留守儿童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虽然有祖辈的悉心照顾,但老人们更多关心的是留守儿童生理和生活方面的状况,大多难以察觉其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者察觉出来了,由于知识的局限,他们也大多爱莫能助。上述情况极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焦虑、遇事比较敏感,还会无端感到恐惧和紧张。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自卑倾向,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的德行性别差异明显

经过实地调查,笔者发现留守儿童中男生的德行表现明显差于女生。从性别差异上来看,一般情况下,女孩更加文静,更加乖巧温顺,男生往往淘气顽皮,自制力较差,在组织纪律性方面差于女生。从观念上,河南农村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男轻女”现象,祖辈们对男孩更加溺爱和娇惯,甚至还很放纵,相反对女孩的管教却相对严厉,祖辈比父辈更偏爱男生,形成了女生在德行和纪律方面的表现要优于男生的现象。

(四)易受不良文化安全侵害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兒童放学后无法与父母进行亲子活动,也无法享受家庭教育的温暖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常常会感到孤单和空虚,因此,他们会把网络当成他们的“精神家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他们的空余时间常用来看抖音、刷朋友圈等。而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加上其心智不健全,常常会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袭。特别是网络游戏、网络上的暴力信息和网络直播等,容易将他们引入歧途,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层面

相关政策不完善是导致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均比较特殊,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合理性的措施来解决它。虽然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河南农村的留守儿童得到了更多关注,国家和河南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他们。但目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相对不健全,不利于我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例如,监护人监护不到位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如何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尽到其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及怎样承担责任;社会各界应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中应当做出哪些努力等。进一步完善政策,是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

(二)家庭层面

亲子关系和监护责任的变化是导致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本应承担起监护和教育子女的责任。而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养家糊口,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得不外出务工,长期与子女分离,缺乏深入交流,导致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能很好地行使其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隔代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又十分有限,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能力有限,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方面较多。同时,隔代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照顾大多是溺爱。

(三)学校层面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言,在家庭教育缺失时,学校教育应充分发挥其补充作用。但从实际来看,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具有特殊性,就目前来看,学校在加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一是资金不足。由于农村教育财政体制不完善,导致缺乏投资成为了建立完善寄宿制学校的瓶颈。二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农村留守儿童需要专门的生活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与之建立一对一的引导和帮助,但在河南,大多数寄宿制学校存在普遍缺乏专职保育员的现象,如果让专职教师担任,又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加重他们的负担。除此之外,专职教师对于留守儿童迫切需要的心理辅导和课余文化生活的帮助又十分有限,使寄宿制对留守儿童所起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这种缺乏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社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社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我省农村留守儿童也应纳入到精准扶贫工作当中来。从实地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相对落后,农村社区尚未建立专业的教育辅导机构以及农村基层社区的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和管理缺乏等因素,河南大部分农村还未建立社区有效解决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机制。

四、精准扶贫背景下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扶贫制度

在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政府建立了帮扶机制,成立针对河南留守儿童的帮扶小组,配置财政补贴和帮扶资金,专款专用,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二)转念观念,积极学习育儿知识

留守儿童父母要想更好地承担起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就需要转变观念。家长要教育留守儿童好好学习,提高思辨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掌握能在社会立足的本领。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作为监护人也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不应放任不管。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和4G网络的普及,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微信公众号学习一些育儿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从而与留守儿童进行更好地沟通,帮助其健全人格和心理。

(三)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相关课程

在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农村学校需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其走好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对此,学校要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精准帮扶。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基础上,心理教育教师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承担起对留守儿童显现的和潜在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通过上述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对留守儿童进行亲子教育補偿,帮助留守儿童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四)强化社会关爱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还应强化社会关爱,充分发挥河南18地市“关工委”和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队伍的作用,组织党员干部、社会热心人士、企业家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引导他们更好成长。

参考文献:

[1]梁玉珍.微信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9,811(1):162-163,201.

[2]牛宁宁.共享发展理念视角下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4):14-18.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