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战时心理服务工作特点及原因评析
2019-11-16季晓杰
季晓杰
摘 要:美军战时心理服务工作运转有效、保障有力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成四个方面六大特点。四大方面具体为:一是专业团队和宗教力量的无缝衔接,主要表现为随军牧师制度和战斗应激职业医疗队制度;二是军地资源的创新互动,主要表现为高效的军地合作模式和民间团体的有力支援;三是前沿成果的大胆应用,主要表现为对先进理论和理论成果的灵活应用;四是信息化服务新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
关键词:美军;战时心理;工作服务;特点
一、美军战时心理服务工作保障有力的六大特点
美军作为最早将战时心理服务工作列入军队服务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战时心理服务工作能够做到将实践创新和传统继承有机衔接。
(一)行之有效的随军牧师制度
美国是一个具有很强宗教特性的国家,宗教信仰在美军中的创新应用是其战时心理服务工作的一个最大特点。美军认为宗教在有效改造官兵思想和行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自我认知方面。美国军队信教者占98%(主要是基督教,其次是天主教,也有少数人信仰犹太教)[1]。为了给部队出现心理障碍的官兵提供心理治疗和精神支持,美军很早就建立并运行一套行之有效的随军牧师工作制度。随军牧师制度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该群体参与授衔。美军部队随军牧师不是传统意义的宗教服务人员,是作为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军事人员服役。美军在部队中设有军事大主教,统领三军事务,国防部设有武装部队牧师委员会,三军均设有少将军衔的牧师长,随军牧师通常是编配到陆军营、空军联队、海军大型舰艇和小型舰艇中队以及机关和军队医院,并授军衔,穿军装、佩牧师标志。二是随军牧师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信众,还涵盖不信教的众多美军官兵。
(二)技术专业的战斗应激职业医疗队
美军第二个特点是战斗应激职业医疗队制度。美军在组建该医疗队中创新性的通过无军职任命形式引进地方专业力量。战斗应激职业医疗队一般由47名成员组成,包括5名精神保健医生、1名临床心理学家、28名行为科学和精神病专业军士、6名社会工作军官以及数名护士和行政官员[2]。该医疗队作为专业的服务团队被要求深入基层展开工作。同时,医疗队的组建形式和运作机制使专业的心理服务工作者可以直接上战场为官兵服务,进一步保障和提高了服务的效率。
(三)高效灵活的军地合作模式
美军第三个特点是通过项目资助和课题合作的方式不断加强与地方学术机构、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海湾战争后,鉴于军队精神卫生需求持续增加和医疗资源的逐步缩减,美军将心理干预系统纳入到TRI-CARE的卫生计划体系内,由地方协作提供医疗服务[3]。一方面,美军通过项目赞助的方式引导地方专业的学术机构开展大量战时环境下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美军还为地方在校生提供优厚的助学金,待遇很好的带薪实习机会,以吸引更多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优秀人才参与各项科研计划和行动计划。通过这一有效的军地合作机制,美军不仅成功吸引专业的心理服务工作人员参加工作,保证了战时心理服务工作的质量优势,而且充分利用地方高效的工作运转模式,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四)支援有力的民間团体
美军第四个特点是能够有效组织和充分利用民间团体来展开全国范围内的战时心理保障支援活动。美国有为数众多的民间社团。以美国退伍军人协会为例,该协会有1.5万个地方分会,拥有300万名会员,是一个与美国国防部紧密合作,具有很高影响力的社会组织。美军通过协助建设、联合宣传等方式利用这些团体开展服务和支援,效果显著。一方面美军通过大量活跃的团体为在役和退役的所有官兵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援;另一方面美军在紧急时刻通过民间团体号召社会力量组成支援团队深入前线开展战时心理服务工作。在美国防部发起的“美国支持你”的活动中,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就在国防部的组织中,有效动员了美国社会各界表达对军人及其家庭的支持,对反恐战争和维护行动的支持,激发了执行任务官兵的战斗精神和行动荣誉感。
(五)充分应用的前沿理论和科研成果
美军第五个特点是非常注重对心理学前沿理论的应用和研究成果的转化。美军积极主动吸收最新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致力于在战时环境中对研究成果与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融合并展开实践检验,充分应用多种最新的技巧为身处不同战时环境中的美军官兵提供更富针对性和开放性的服务工作。具体实例包括在美军官兵中广受欢迎的理性情感疗法,青春期前行为小组治疗在部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自控训练法等。
(六)广泛采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
美军第六个特点是十分强调战时心理服务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水平。美军通过不断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力度,在战时心理服务工作多个领域积极寻求高新技术应用,并借此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当前,美军在战场适应、心检评估、失眠治疗及职业选拔等多个场景试用新技术手段,如美军利用VR系统、AI技术等虚拟手段,将官兵预置在相应模拟环境中展开战时环境下的心理测评和自适应训练,并进行后续追踪检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二、美军战时心理服务工作主要特点的原因分析
美军对宗教文化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有效应用,军民资源的有机融合,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的高接受度和创新实施等工作特点,均与美国的宗教信仰、个人主义、理性观念及实用性取向有密切关联。
(一)宗教信仰是随军牧师制度成功的文化基石
美国公民是以宗教信仰作为社交核心开展各项活动,美国共有三十多万个教堂,包括基督教堂、清真寺及犹太教堂等,其中以天主教堂数量最多,超二十万个。《圣经》是美国最畅销的书籍之一,美国有许多电台和电视台都有宗教类节目,美元上也印着“in god we trust”的字样,甚至美军的入伍誓言中也是以“God Bless America”作为结束语。这些足见宗教信仰对美国人的思想、态度及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皮尤论坛的“美国宗教调查”对全美三万五千多名成年人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基督教在美国的宗教身份认同上占据主要地位(70%),同时,86%的美国人称自己是在基督家庭长大的[5]。同时,美国军队领袖多样性委员会于2010年对比了来自国防人力数据中心、美国宗教认同调查中心等四家机构的数据后,得到美国军队的宗教信仰情况统计的初步结果,美军官兵中信仰基督教人数占比62.58%,信奉其他宗教人数占比8.31%,总体信教比例超过70%。这些数据表明,美国军队的宗教信仰与美国社会的宗教信仰情况基本保持一致,信众比例很高,基督教信众比例最高,宗教信仰的影响范围大。这一现状也为随军牧师制度的存在和有效展开工作提供了广泛的受众基础和文化基础。
(二)个人主义是服务工作有效的认知“公约数”
个人主义是美国社会的重要人文特点,为美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不竭动力,也对美军战时心理服务工作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个人主义使美军官兵更加注重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并能够以开放的态度去接受自我和感知自我。个人主义作为美国最深刻的民族特性,形成的历史深受地理环境、移民结构及西方文明三方面的影响。
首先,美国幅员辽阔,农业、矿产和自然资源丰富,邻国少,边境纠纷少。这为美国公民张扬个性,提供了发展土壤。其次,早期移民在独自面对广袤的美国领土情况下,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奋斗。这样的习惯促成了早期移民自力更生的工作风格。最后,作为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历史就是一部移民史,美国公民中白人最多,占比超过70%,其次是拉美族裔、黑人和亚裔,多样化的移民结构孕育了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这也为个人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战时心理服务工作要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病患能够正视自身,主动接纳,积极配合,以开放的心態参与诊疗全过程。受到个人主义的影响,美军官兵在遇到心理障碍时,更倾向于去接受和面对,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所以在美国军队中,战时心理服务工作更易被理解,工作方法更易被接纳,所以也更能够取得实际疗效。
(三)理性观念是理论研究迅速发展的思想助力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但一直以来占据美国文化核心地位的观念是理性主义。美国社会推动心理服务工作发展非常迅速,究其原因,也有崇尚科学的理性观念的有力推动。
美国文化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西方文明又是源自古希腊,最初的医学发源地也是古希腊,当时对医学的界定就是要反映身体对疾病的一种关注,西方自古强调通过科学和实证的方式来获取具有客观意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些思想都可以被视作是崇尚科学的理性观念的自然发展。理性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推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作为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产物,心理科学也随之发展,故战时心理服务工作的理论研究水平也会得到大幅提高。美国文化中的理性观念使美国人有更多机会和更扎实基础去发展战时心理服务工作的理论研究,同样在军队建设中应用战时心理服务工作相关成果也就更迅速和便捷。
参考文献:
[1]杨彦明.美国军队中的随军牧师[J].世界宗教文化,2004(3).
[2]陈玲丽,李璜.美军心理服务经验做法及对应用心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军事体育学报,2017(4).
[3]兰芬,陈林.美军依托地方资源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现状[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