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品主题单元与主题项目课程统整教学的思考
2019-11-16马媛
马媛
[摘 要]小學思品主题单元与主题项目课程统整教学,就是把思品课教学与学生校园主题项目课程相融合,使思品课原有的单元设置更加丰富,从而让思品课更具活力,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与内化。
[关键词]小学思品课;主题单元;主题项目课程;统整;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0-0047-01
所谓的主题单元教学,指把教材内容具有共性的某一主题,结合在同一单元内进行教学。主题项目课程,则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小学思品主题单元与主题项目课程的统整教学,既是传统教育和现代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又是小学思品课教学延伸的新载体。
一、统整的课程向内深入,让学生的视野更宽广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利用教材在课堂内进行深入的教学,是与主题项目课程统整的基础与前提。
例如,《最炫民族风》是三年级的民族团结主题课程,基于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的第四单元《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课来进行统整教学的典型案例。“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课程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打破班级教育的格局,组织全体三年级学生开展“最炫民族风”的民族团结主题课程研究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首先确立了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知识、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树立“伟大祖国,和美家庭”的认识,及培育学生民族团结的认知和情感这一目标。同时,结合关键词“民族团结”“学科融合”“认知发展”,在课程项目推进中建立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情感。此外,教师应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教学的内容中发掘教学资源,实现基于儿童、丰富儿童、发展儿童的目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确立了课程研究开发的路径:首先,通过年级组的深入研讨,找到融合点。以教研组为单位辨析、筛选,确立融合点,商量确立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其次,教研组内深入研讨,确立主题活动专题,明确课程研究目标:一是要打通学科壁垒,开展专题研究,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积累个体经验;二是要收集、筛选、整合信息,形成对民族风情、文化等的个体认识。接下来,制定课程实施的步骤和要求:教师之间开展对接式研讨,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确立各年级课程专题,拟写课程活动方案,布置教室民族专题外墙展览,及确定进行课程汇报展示的具体时间,让学生真研究、真体验、真收获。
有了明确的任务和实施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信息收集、课内学习计划制定、班级内实践成果的评价等工作,从而获得新知,提升了能力。
二、统整的课程向外延展,让学生的体会更深刻
有了校内统整的尝试,我们把研究视角再次放大,希望以课堂为主阵地,继续挖掘和利用课外的有效资源进行统整教学,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感悟。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一课,以“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获”“秋游去”“秋天的节日”为子版块,旨在让学生观察和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这样的课倘若仅仅在校园内和教室中去学习,学生的体验一定不够完整、深刻。于是,我们通过单元主题与主题项目课程的统整,设计了《走近秋天》主题课程,以“在生活的沃土中,培植学习素养的种苗”这一课程理念,依托真实的生活情景,发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开辟丰富的探寻路径,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综合素养。
通过对课程的挖掘,我们提出以下的开发建议:一是亲近自然,涵养童心。即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了解秋天,初步感知秋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并开展“捕捉秋的身影”“倾听秋的声音”“和秋姑娘约会”等富有童话色彩的主题项目。二是生发问题,探寻发现。即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开展研究,使学生在自身认识经验的基础上生发研究问题,开展“一叶知秋”等科学探寻活动。三是文化浸润,启智导行。即从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传说入手,以文化传承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秋的文化,并利用节假日在家庭、社区开展“中秋节的故事”“月亮的奥秘”“秋日美诗”“动手做月饼”等活动。
学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特别是思想品德的学习,更应该秉承完整体验的理念,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自我挖掘,使学生感受并会辨别善与恶、美与丑,获得心灵的触动。将小学思品主题单元与主题项目课程统整教学,就是要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贮备知识、社会生活、文化传承等方面找寻经验生长点,通过自身实践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形成“生活即学习”的认识。实践证明,小学思品主题单元与主题项目课程的统整教学,由理论到实践,构建更为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达到学校、社会多重的教育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舞台。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