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城市党建的根基

2019-11-16张励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党支部特色上海

[摘  要]重视党支部建设,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是我们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上海基层党建的鲜明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在实践中坚持基本原则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强化党支部职能定位;坚持“单位制”与“支部+”模式结合,完善党支部设置形式;坚持规范化、多样化并重,创新支部工作方式活动方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目标,用实际工作成效检验支部建设成效,使党支部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关键词]党支部;建设;特色;上海

[中图分类号]  D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9)10-0009-05

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基础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好支部建设是上海基层党建的一个鲜明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结合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需求,上海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党支部职能定位,完善党支部构建模式,创新党支部活动,提升党支部作用发挥,使党支部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坚持基本原则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强化党支部职能定位

加强党的支部建设,首先必须明确党支部在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定位,规范党支部所应承担的职能。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适应时代之需和发展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党支部的定位,丰富和细化党支部的职能,使党支部真正发挥其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和党执政大厦的根基的作用。

(一)聚焦执政条件下对支部建设的更高要求,明确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这一定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的要求,上海市委在推动党支部建设过程中,一是突出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的定位。我们党在成为执政党后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危险与过去相比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为此,基层党组织的一般任务在基本保留“七大”党章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为领导群众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领导群众发扬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生产计划和工作计划的完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八项内容。二是突出不同类型党支部主要职责的细化。公营工厂企业、学校及群众团体支部的基本任务就是以党员的积极模范行动与团结教育群众发挥其领导作用,保证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及工作计划任务的实现。机关党支部主要对机关中的党员的思想政治情况进行监督,并将单位的缺点及时上报上级党组织。

(二)积极适应改革开放新要求,赋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為了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各项改革逐步深入的条件下,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上海市委按照中央要求,强调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建好了,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才能有坚强的基础,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才能有可靠的保证。赋予党支部职责以新的时代内涵。党支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党的十七大以后又进一步强调,要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突显党支部在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并且制定《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加强新时代党支部建设作出了全面规范,提供了基本遵循。上海立足党支部作为实现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载体这一基本定位,强调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最终要靠支部落实到群众中去,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支部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支部保持和发展。同时强调充分履行党支部职责,具体而生动地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党支部既要认真履行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也要积极履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把党的群众工作落到支部,充分发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党在群众中的耳目手足”和“党在群众中的核心”。

二、坚持“单位制”与“支部+”模式结合,完善党支部设置形式

党支部的设置形式主要解决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问题、党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问题,前者事关党的整体建设的推进,后者事关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结合实际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从以单位为基本单位,到以单位、区域为主,再到单位、区域、行业相结合,以更加灵活务实的模式和做法,精准有效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一)按照基层单位设立党支部,推动支部设置与单位制更紧密地结合。在革命战争年代,上海的党支部管理体制经历了从按地区进行管理到按照不同系统建立党支部、实行垂直单线管理的调整。但在系统垂直管理体制下,同一单位中的党员往往隶属于不同系统的上级党组织领导,缺少横向联系。上海解放后,市委对党支部设置的基本原则作出调整:一是把党的支部建立在工作单位。在一个工厂、学校和机关中有党员三人以上者,即成立支部。按照基层单位建立党支部,党支部在本单位围绕中心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成为党领导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作战部”和“战斗堡垒”。二是以单独组建为主要方式。在基层单位中建立统一的党支部作为组织核心,但对于尚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按行业适当照顾地段建立党支部[2]。三是基层单位的党支部归所在地区的区委统一领导和管理,加强了区委对区内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使区委能迅速将市委决定贯彻到基层党组织中。

(二)创新“支部建在楼上”模式,推进党对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加。面对“两新”组织党员人数少、流动快、党员和党组织“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对传统的党支部构建模式带来的挑战,上海于1999年首创“支部建在楼上”的楼宇党建工作模式。2002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新华社发表的题为《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在实处》的内参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用来指导新的实践”[3]。“支部建在楼上”既是对党支部设置原则的重要创新,探索实施以属地党组织牵头,在单个经济组织体制外以楼宇为单位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点,突破按基层单位建立党支部的局限性;也是构筑地区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交流平台,把楼宇党建纳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推进,使楼宇中的党员更多地参与社区活动,也反过来促使社区党建工作拓展视野,扩大党的工作在城市社区的覆盖面。

(三)推广“支部+”模式,把党支部有效嵌入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最前沿的地区,经济开放度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成长。面对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网络媒体等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上海在坚持基本组织设置和大的组织架构不变、保持组织严密性的前提下,把党的组织设置方式与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文化科研创新方式、行业和社团组织发展方式紧密结合,形成“支部建在园区”“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支部建在市场”“支部建在商业街”“支部建在经济园区”“支部建在行业协会上”,以及党组织建在楼组、群众团队、项目团队和文化科研创新团队等组织设置新模式,精准有效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同时,随着上海承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上海也积极探索自贸区党建,在制造加工、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科技研发等重点领域建立行业党总支,覆盖135个基层党组织近4000名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党员,把党支部嵌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

三、坚持规范化、多样化并重,创新支部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

党支部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和各项活动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也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推动支部建设过程中,既注重规范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又坚持多样化,结合城市发展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创新党支部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提升党支部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从“秘密”走向“公开”,推动党支部和党员直接面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险恶环境所迫,我们党的党员身份和组织活动方式在许多情况下是以隐蔽的秘密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但在上海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执政党,担负着恢复和发展城市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任,需要党的组织和党员亮出身份、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执政党所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的权力要让人民明白是怎么用的,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为此上海市委作出《关于公开党的指示》,把党员的政治身份向廣大群众公开,把党支部的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增加支部活动的透明度。上海各支部在公开党的过程中积极邀请党外群众参加支部大会,向群众报告支部工作,把“党内一切好的与坏的现象暴露于群众之前,为群众所监督,为群众所批评与拥护”[4]。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各党支部采取“公开建党”的方式,不仅听取介绍人的报告、本人的意见及党内的反映,而且采取各种方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党的领导与群众的意见相结合。通过公开党,党支部更广泛、更直接地与群众进行联系,公开地组织领导群众、向群众开展宣传和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要求。广大群众也加深了对党的认识,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都会主动地找党支部商量。

(二)从政治运动模式转为常态化建设,建立“三会一课”、支部评比等基本制度。1953年以后,随着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基本完成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使我们党采取的围绕整风运动、整党运动等政治运动推动党的支部建设的方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央要求,上海市委加强党支部建设的经常化,逐步建立起保证支部日常运作的基本制度。在党员日常教育方面,明确在工厂企业、学校、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实行党课制度,作为经常教育党员的主要形式,党课制度结合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重要活动,开展对党员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教育,保证了党员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在日常运作方面,开展支部工作评比竞赛活动。1958年1月,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开展相互之间评比竞赛的重要方法,被广泛运用到支部工作中,形成了支部评比竞赛活动。这一活动对于激发党员动力、加强党支部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并成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党的生活中确立下来。

(三)从“单一性”走向“系统性”,不断丰富党支部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城市是各种要素、功能汇聚的平台,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内在联系的共同体,因此,上海在加强党支部工作中树立系统思维和整体意识;一是注重整合资源,多方联动。依托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把区域内关系互不隶属、层次高低不同、领域多元多样的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各类基层党组织链接起来、统领起来,以上带下、以下促上,构建目标一致、协同运作、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二是注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健全市、区、街道党建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依托上海基层党建网、远程教育平台直播课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建立网上党支部,为支部开展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手段、更为丰富的工作资源。三是注重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深入推进“班长工程”,建设一支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支部书记队伍。

(四)聚焦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加强党支部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注重久久为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市委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全面加强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凸显支部政治功能,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制定《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纲要》《上海市市级机关党支部建设纲要》《党支部“战斗堡垒指数”考评管理办法》,着眼于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两新”组织五大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围绕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四个方面,分门别类建立考评参考标准,分类施策开展量化积分管理,为党支部建设立“规矩”。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中,命名一批覆盖社区、农村、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离退休党支部等不同类型的“党支部建设示范点”,推出“支部亮牌工程”和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深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真正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

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目标,用实际工作成效检验支部建设成效

党支部建设只有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找准定位、把准方向、凸显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始终强调把党支部建设放到城市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调整完善,使其与上海城市功能建设、城市结构调整、城市发展动力再造、城市基层社会发育成长紧密结合起来,为完成市委各项中心任务提供组织保证和强大动力。

(一)以吸收優秀产业工人入党为重点,发挥党支部在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用三年多的时间实现国民经济的基本恢复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的基础上,于1953年底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我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为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上海市委针对党支部在数量与质量上同繁重的城市工作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全市2300余家25至500人的工厂中87%为尚未建立党组织的空白单位[5]的情况,把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接收新党员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6]。为此,上海各工厂企业结合经济社会建设和各项运动的开展,以产业工人,尤其是以生产上重要部门、重要车间以及先进工作者和技术工人、技术人员为主要发展对象,积极慎重地发展新党员,争取党员空白的工厂企业都能建立党的组织,从而扩大了党在掌握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队伍中的力量和影响,保证了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二)以拓展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为重点,发挥党支部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的主力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从“后卫”走向前沿。随着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海一方面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农村等传统领域的党支部工作,另一方面研究解决加强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积极调整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创新工作方法和活动内容,使党支部建设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同步得到加强,凝聚和动员党员群众发扬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精神,积极投身于重大国家战略和各项改革举措,在实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推动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以强化党对经济活跃领域引领力为重点,发挥党支部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五个中心”,打响上海服务、制造、购物和文化“四大品牌”,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一大批市场主体的活力不断激发。它们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也丰富拓展了城市的内涵外延。为此,上海把加强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各级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放在突出位置。浦东陆家嘴金融城的“金领驿站”从白领的需求和兴趣导向出发,通过各类沙龙组织活动实现政治引领。针对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领域,上海通过推行“党的领导+行业管理”工作机制,探索就地服务、就地培育、就地成长、就地公益“四个就地”工作模式,推出一批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基地,做到重点企业有人指导、初创企业有人联系,抓牢互联网企业这个党建工作重要阵地,扩大党组织在互联网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发挥党支部对这些市场主体和经济活跃领域的引领和服务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推进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证明,实现党的领导、推进党的事业、完成党的使命,都要靠党支部去贯彻落实。只有把党支部这个根基打牢,我们党才能坚如磐石;只有持之以恒地固本培元,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因此,全方位地认识和加强党支部建设,既是当前党的建设中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0—41.

[2]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工厂、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形式的若干问题的请示[M]//上海党建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253.

[3]严爱云,张励,汪丹.上海党的建设三十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0.

[4]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馆.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关于公开党支部的总结报告[M]//上海党建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194.

[5]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馆.中共上海市委整党建党计划(草案)[M]//上海党建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208.

[6]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党建党工作的计划[M]//上海党建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216.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周奕韵

猜你喜欢

党支部特色上海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企业工会与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探析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关于做好离退休党总支部建设的思考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