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三策略”
2019-11-16葛华娣
葛华娣
[摘 要]用好统编语文教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学改革的大事,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积淀,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素养;整体把握;学习经历;读书积淀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0-0019-01
统编语文教材立意高,选文精,编排美,让广大师生耳目一新;在教材的编排上,主要采用了“双线并行结构”组织单元内容,对于学生把握人文主题与提升基本能力起到了推促作用。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统编语文教材的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注重前后勾连,整体把握文本
整体性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它主要体现在单元的整体性、年段的整体性以及教材的整体性方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从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交流平台,到词、句、段的运用等方面,教师都要关注其整体性。
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赵州桥》一课,由于这单元的课文还有《纸的发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课,而这个单元的提示中又有这样的要求: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了解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因此,基于单元要求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从过渡句出发去提炼概括各段主要意思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取关于赵州桥的相关信息。之后,教师结合学生提取的信息进行板书,再让学生认真品读重点句段,以使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在《赵州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从单元要求出发,结合本课各部分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赵州桥精巧与美观的特点展现出来的。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而且在前后勾连中,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注重学习经历,推行实践策略
统编教材 “双主线并行”的编写与安排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搭建了恰当的平台。对此,教师可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沉浸到文本教学中,调动已有经验,在实践中感受真知,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极大提升。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课,属于这册课文的第一单元,而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基于这个语文要素,在学习《花的学校》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然后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当学生找出“湿润的东风走过田野,在树林里吹着口哨”这样的句子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把句子多读几遍,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句子,它好在什么地方。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有学生说读着这样的句子就好像看到了东风轻轻走来,一边走一边吹着口哨高兴的样子;有学生说这种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像极了自己。最后,教师再鼓励学生仿照着文本中的样子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教学,由读到品,再到学习说话写话,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更深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经历,并指导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语言品味、读写练习。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中感受到文本语言的优美,而且语文学习与美好情感的熏陶也能自然达成。
三、注重读书积淀,营造多彩语文
课外阅读课程化是统编教材的一大特点,统编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单独设立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自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而使“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状态。鉴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引领他们有针对性地读书,鼓励他们在完成课内任务的基础上,主动阅读更多的课外书。
为了帮助学生把“三位一体”的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指导:一是榜样示范,带头阅读。教师首先要坚持阅读,每天阅读一定量的书籍,并把自己的阅读内容与阅读收获同学生分享,以使学生能够在向师性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二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结合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预测、提问以及提高速度等阅读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应用,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三是课内外阅读要有机融合。为了使编者“1+X”的阅读理念得到落实,教师要善于采取一篇带多篇的形式對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整合,以帮助学生完成读书积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的方法还有许多,比如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以及家长共读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丰富学生的阅读积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编者意图,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定然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