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初心
2019-11-16潘璋荣湖南武冈市教科所
潘璋荣 (湖南武冈市教科所)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笔者认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著作中的说法是很值得肯定的。他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幸福的人”,围绕这个说法与观点,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面对苏霍姆林斯的这个说法,可能很多人会感到很漠然,不会对它引起什么共鸣。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句很普通的话。
苏霍姆林斯的这句话,实际上较好地诠释了教育的初心。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阐述,所谓“培育幸福的人”,就是不仅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要幸福,而且要为学生毕业后的终身幸福奠定坚实的知识的、技术的和心灵的坚实基础。
因为,在我们的现实中,我可以看到教育中种种跟这个初心背道而驰的思想和行为。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种背道而驰的情况。
首先,初心的乖谬。
所谓初心的乖谬,就是指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很多人,一开始就萌发了错误的教育“初心”。譬如有很多做父母的,送孩子上学,或者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而所谓出人头地,往往就是指比别人有钱,今后生活得比别人体面、富贵。由于存有这样的目的与“初心”,实质上是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不良的种子,让学习成了一种势利的追逐的手段。
而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也往往存有不良的“初心”,他们往往也是跟一些父母一样,只是希望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在各种考试中能“出人头地”,实际上是给教师自己赚足面子和“业绩”。这样的初心,同样是一种将学生的学习引向势利的错误导向。
它们本质上存在对学生心灵的污染,让学生的天性,一开始就蒙上了功利的灰尘。污染和扭曲了学生学习的初心。这种错误的初心,完全不顾及学生当下的幸福。
其次,手段的乖谬。
在手段上,我们的各类教育者,往往揠苗助长,不择手段地逼迫学生读书,做作业。凡是不利于取得好的考试成绩的书就禁止学生阅读。为了孩子的成绩,父母和老师,都千方百计地剥夺孩子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千方百计地将孩子跟丰富的生活世界、劳动世界剥离开来,从而让孩子躲进狭隘的书堆和作业堆里。
这种乖谬的手段,概括起来,就是把学生变成了被囚禁的“学奴”,完全剥夺了学生作为人的生活的本质,让学生跟生活的幸福无缘。种种错误的变态的手段,让孩子当下的幸福被彻底抹杀。而这样的教育者,却还振振有词地说:“读书就是要吃苦的”。
最后,结果的乖谬。
正因为初心和手段的乖谬,往往让学生,最后出现了结果的乖谬。本来应该通过教育让学生幸福的,结果却让学生陷入了无边的痛苦。不仅学习过程变得痛苦,也让学生的未来人生充满创伤和缺陷。为何现代社会,人们的知识越来越多,而人的心理的问题、身体的问题,却越来越多。譬如为何极少数高学历、高职称、高地位的人,他们的内心却无比阴暗,他们的行为充满种种乖戾,他们的幸福感是那么的欠缺,这是教育结果乖谬的重要表现。这正是教育初心和手段的乖谬,导致了教育结果的乖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