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1-16辽宁锦州市实验学校
吴 丽 (辽宁锦州市实验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研究表明,人是通过交往活动来发展自身的。交往能力被视为一种生存能力,纳入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时代在飞速发展,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但不变的是要想拥有幸福的人生,就要构建与他人的和谐关系,才能获得安全感、成就感、幸福感。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学会人际交往的基础阶段。作为未来人才的培养者,教师要培养学生宽容豁达的品格、勇于担责的意识、换位思考的习惯、有效沟通的能力,从而在当前乃至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应对各种问题责无旁贷。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推卸责任:在出现矛盾时,双方往往各执一词,把责任推给对方;拒不道歉:有了影响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后拒不道歉;过分计较:缺乏包容之心,导致陈年旧事不能释怀,甚至不待对方致歉就急于挥舞拳头;不善沟通:与人交流时说话声音小、甚至寡言少语,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说话含糊、表达不清。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我保护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推卸责任这种行为是小学生自卫的一种心理,目的不在于故意推卸责任,而在于逃避惩罚,孩子犯错后父母不是循循善诱地说服而是简单粗暴,非打即骂,孩子往往就会为逃避责罚而“拒不认账”。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小学生经过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开始明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却似懂非懂,并未真正理解责任的含义,所以推卸责任的行为较为常见。
2.以自我为中心
优越的物质条件以及父母老人的呵护关爱甚至是宠溺娇惯,让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们产生了优越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甚至滋长了固执任性、骄横无礼,哪怕一点点“侵犯”或“伤害”都无法承受和容忍。而当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影响和伤害时,又拒不道歉。而后者的行为是由以下心理造成的:第一,侥幸心理,认为认错会被批评或被惩罚,所以小学生选择不道歉,以期逃避惩罚;第二,羞怯心理,认为承认自己做了错事是特别难为情的,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第三,效仿心理——曾经看到身边的人,如家人、同学等犯了错误没有认错,认为自己也无须道歉。
3.缺乏交往机会
这是因为作为独生子女在家很少接触同龄的孩子;父母工作繁忙,由保姆或祖父母看护的情况居多;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等介入家庭生活,孩子在家有一部分时间要面对这些高科技产品,不需要主动交流,只需被动接受,因此缺乏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三、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对策
马克思曾说:“人的发展取决于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与同伴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为此,教师应立足于班集体开展活动,着重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进行交往。
(一)培养宽容豁达的品格
宽以待人是做人的美德,对他人宽容、凡事不斤斤计较是使人际关系融洽和谐的基础。因此,培养宽容豁达的品格是提升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起点。
1.故事明理
在班级开展以“宽容”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学生知道了“六尺巷”的来历以及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对邻居的宽容;了解周总理对理发师的宽容。
2.名言导行
在自制书签活动中,一句句谚语、名言滋养了学生的心灵——“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有容乃大”“学会宽容,世界将变得广阔;忘却计较,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
(二)培养勇于担责的意识
勇于担责、知错就改是立身之本,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小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犯错或出现无心之失,这就需要培养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的担责意识。
1.进行榜样示范
充分利用班务时间,组织学生讲述自己与同桌的故事,交往愉快的作为人际交往的范例全班推广;发生摩擦和矛盾的组织集体研讨,提升学生知对错、辨荣辱、明是非的能力,对于勇于认错并改错的行为给予表扬。
2.开展团队合作
从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到班级的值日等各项活动,尽可能多地组织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4~6人,为学生创造既有明确的分工,又需要团队协作的机会。通过团队合作活动的开展和优秀团队的评选,培养学生遇到问题不推诿、不指责,在问题面前勇于担责的意识和行为。
3.形成奖惩机制
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曾说:“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艺术的惩罚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惩罚教育“能使学生更深刻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和操行,迫使他(她)更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行为,有助于锻炼他(她)的抑制能力,就是说能够抵制引诱,抑制那些破坏规定准则的不体面的行为。”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行为。制定“班级生活一日细则”,犯错则按照制度的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就餐时餐桌不洁净,不但要自行清理还要负责清理全班的餐桌;家庭作业忘记带就要当日在校补写。学生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逐步明确自身的责任,从而强化责任行为。
(三)培养换位思考的习惯
“想人所想,理解至上”,这是在交往过程中彼此建立理解和互信的前提。古有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而今,“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会大大降低人际交往中出现摩擦与矛盾的概率。
解决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对策之一就是要注重培养其换位思考的习惯:春天来了,可以引导学生以“小草”的名义给人类写封信,让他们体会小草的心情,学会与自然相处;布置家庭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坚持做家务,体会父母的艰辛,学会与父母相处。亦可把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运用于处理学生矛盾之时,引导学生开口即说“假如我是他,当时……”,以及“是我错了,我不该……”作为结语,于是无须教师循循善诱、苦口婆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四)培养有效沟通的能力
“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这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过的一句话,可见有效沟通至关重要。因此,提升小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可以从培养耐心倾听和积极表达两方面着手。
1.积极表达
(1)共建“快乐”银行,促学生勇于表达
信心是获取成功后的一种良性情绪,有了这种良性情绪学生才会主动而积极地表达,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获取成功至关重要。首先,教师率先垂范,以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他们的长处,以树立其自信。其次,引导学生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在班级开展的“共建快乐银行”活动中,学生纷纷关注好人好事或同学的优点、进步并加以表扬。被表扬的同学在“快乐银行”的账户上,就存入一分快乐,存储的快乐最多的学生就是“快乐之星”,表扬他人最多的学生就是“发现之星”。被表扬的学生有了自信,产生了主动表达的愿望;表扬他人的学生更加勇于表达,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与人相处的美好。
(2)开展“微信”速递,促学生乐于表达
为了创造更多表达的机会,架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班级开展“微信”速递活动。既然是“微信”,篇幅无须过长,只言片语即可,当自己对老师、对同学有心里话想要表达又不好意思开口时,采用这种书面表达的方式最为适合,起到了及时沟通的作用。
2.耐心倾听
人与人交往需要沟通,“表达”固然重要,但“倾听”也不容忽视。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平和的心态去倾听别人的表达,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才会更加顺畅。
首先,教师要进行榜样示范。课堂上,当学生表达不顺畅时,一定顾及学生的感受,绝不抢学生的话语权,做到耐心倾听;课间,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绝不根据所谓的经验,武断地判定谁是谁非,做到耐心倾听;班级中遇到事情需要处理时,对于学生表达的不同的意见,更要做到耐心倾听。
其次,引导学生学习效仿。班务时间,学生告状:“老师,咱们班的某某到花坛里去捉蚯蚓玩……”我说:“每件事背后都一定有原因。你说,我们听!”当捉蚯蚓的男孩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让蚯蚓给班级的花盆松松土,让花开得更漂亮时,这次“倾听”让学生真正懂得了:有时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事实,若想知道真相,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还要用耳朵去倾听,更要用心去感受。于是,“你说,我们听”成为班级中人际交往的一句习惯用语,因为有了耐心倾听的习惯,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多数矛盾得以有效化解。
正视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可以帮助其树立自信,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并立足于未来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