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国釉陶器的类型及相关问题分析

2019-11-16哈尔滨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上京灰陶器型

□王 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渤海国(698—926年)是东亚古代历史上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在东北地区存在两个多世纪的地方政权,渤海国存在时长229年,传15代王,在其发展和繁华时期与唐朝、日本、新罗及契丹进行贸易往来,交换商品。渤海国凭借丰富的物质,被誉为“海东盛国”。尽管渤海国的文化和物质丰富,但实际在历史中并没有留下什么足记,表明其存在的原始资料只有当时唐朝和日本的资料记载,以及后世考古挖掘的器具和釉陶器,因此,关于渤海国的很多问题难以解决[1]。

一、渤海国釉陶器的类型

我国陶器的发展历史较为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尽相同,基本器型有罐、瓮、盘、杯、碗、瓶、坛、盅、钵、盆、尊、壶、斛等。其中陶罐也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陶罐可反映出制作时间的早晚以及各个地区制作工艺的差异。因此,渤海国釉陶器可以从制作技术上分为三种类型,即手制釉陶器、慢轮休整釉陶器和轮制釉陶器。下面本文对这三种类型的釉陶器展开介绍。

(一)手制釉陶器

渤海国的滨海地区大多以手制陶为主,并采用泥条盘筑法者居多,几乎80%以上的手制釉陶器都是典型的靺鞨式陶器,根据陶器腹部的外形可以分为瓶形陶器、罐形陶器和桶形陶器。渤海国手制釉陶器大多数是夹砂陶和红褐陶,手制夹砂陶多见于渤海国的偏僻地区遗址中。

(二)慢轮休整釉陶器

慢轮休整釉陶器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靺鞨式容器、渤海式罐形器、钵形器和器盖。靺鞨式容器分为罐形、桶形和坛形三种器型。比如,出土的陶重唇靺鞨罐,如图1所示,存在于靺鞨~潮海时期,左边靺鞨罐:口径5cm,高20cm;右边靺鞨罐:口径12cm,底径7cm,高21cm。这种靺鞨式容器的含沙量较多,主要是煅造时的火候不足,而且手工捏制的形状也不对称,形状不规则,在渤海国发展到中晚期时,向唐朝学习了先进的制作工艺,这时制作陶器的火候较高,且质地坚硬,大多是泥质灰陶。在图中很明显地看到慢轮休整的痕迹,因为这件容器在制作时期并没有辅助工具,陶罐口处的纹理大都是手工捏制,作为生活用品使用[2]。

(三)轮制釉陶器

渤海国轮制釉陶器主要是泥质灰陶和泥质黑陶,分为十一种类型,即罐形、瓶形、盆形、坛形、瓮形、钵形、甑形、釜形、球腹罐形、器盖、筑足容器,这十一种类型的分类是根据陶器复原所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并不是根据完整的陶器所得来的。

二、渤海国釉陶器相关问题分析

(一)渤海国釉陶器的发展

一些考古专家认为,渤海国制作釉陶器主要经历了两个工艺发展阶段,即早期和中晚期。从考古挖掘的器具中可以看出,早期陶器和中晚期陶器有着显著的区别和差异。这种区别和差异,一方面可以反映出渤海国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出渤海国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制作釉陶器的工艺的发展进程[3]。

早期陶器应在渤海国政权建立前后产生,当时陶器制作工艺较为简单,因此,陶器的材料比较粗糙,质地宽松,大多使用手工制作。早期陶器的颜色主要以红褐色、灰褐色和黄褐色为主,采用慢轮休整之后,依旧保存着粗糙、质朴的特点。同时,早期陶器的制作还受夫余、高句丽等地区器形和风格的影响。比如,一些横耳器,大多挖掘于太坡上层、杨屯上层,横耳器主要是泥质陶,制作需要的火候较高,外观主要是在陶器的腹部有两个对称的横桥状耳,因此得来横耳器的名称。另外,早期陶器的风格比较简朴,陶器上的花纹装饰较为简单,或者无装饰。渤海国出土的早期陶器主要有盘子、碟子、钵形器、长腹罐、鼓腹罐、长颈瓶、圆腹罐、痰盂等,其中陶重唇靺鞨罐是早期陶器中的典型器具。

中晚期陶器在文王大钦茂迁都上京以后产生,这时期陶器的制作工艺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陶器的器型和种类逐渐丰富起来,出现了碗、杯、盆、壶、瓮、砚台、双耳罐、圈足器、敛口罐等多种多样的器具。中晚期陶器的颜色主要以灰色为主,主要是灰陶,也有少数的红褐色陶器和黄褐色陶器,并逐渐出现釉陶器。灰陶主要分两种,分别是泥质黑灰陶和夹砂灰褐陶。泥质黑灰陶的质地较为坚硬,制作时需要较高的火候,而且需要多次打磨,以此打磨出表面光滑的陶器,也有一些泥质黑灰陶的表面涂覆一层银色的物质,这种陶器大多出现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旧址里。夹砂灰褐陶的质地较为松软,为陶器在制作中夹杂一些细沙而得名,主要采用修轮制作工艺。出土的中晚期釉陶器反映出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精湛,而且这时期的釉陶器有着“渤海三彩”的美称,其制作与唐朝的唐三彩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中晚期釉陶器的花纹种类相比早期陶器来说种类繁多,且制作手法也各式各样,主要有压纹式、刻划纹式、模印纹式和附加堆纹式,花纹种类主要有弦纹、几何纹、图案纹、方格纹等。同时,在此期间还出现了浮雕式花纹,这种花纹一般采用模印纹式和附加堆纹式的制作手法,花纹图案有宝相花纹、连珠花纹、绳索花纹和忍冬花纹等。由此可见,渤海国中晚期的釉陶器的器型、种类、花纹都较为丰富多彩,且陶器的质地相比早期更为坚硬和细腻,工艺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二)渤海国釉陶器的使用等级

根据相关资料来看,渤海国使用的日常釉陶器首次在1934年发现于上京龙泉府的宫城、禁苑内,其次在上京宫城西区的“堆房”遗址中挖掘出5个釉陶盘、1个双耳罐、1个三足器、5个器盖及一些砚台碎片、青瓷碗碎片、白瓷碗碎片等;1999年,在上京宫城第二宫殿内出土了白胎绿釉鸱尾和柱础覆盆、白胎三彩兽头等;2000年,在上京宫城第三宫殿内出土了红胎绿釉筒瓦和柱础覆盆,白胎三彩殿阶螭首和鸱尾等;2000—2001年,在上京宫城第四宫殿内出土了三彩兽头等。由此可见,渤海国中大多数釉陶器使用于王室[4]。

随着渤海国与唐朝的交往日渐密切,在渤海国主要遗址中,除王室遗址外,较多的就是寺庙遗址,其中特点鲜明的有汪清红云建筑遗址和大荒沟寺庙遗址,根据对这两个遗址的挖掘,出土了一些建筑碎片,对这些建筑碎片研究发现,当时寺庙的建筑水平比较高超,所使用的材料工艺比较复杂,甚至和王室的建筑水平相当。由此可见,渤海国釉陶器还使用于寺庙。

在渤海国龙北大和海林山咀子等地区的挖掘中,出土了各种金器、银器、鎏金器及釉陶器,而且这些器具的制作工艺精美,有美观的外形,而且还有整齐的铜饰品排列其中,这种铜饰品是当时渤海国人的身份、地位象征,从这些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一些贵重的器具和釉陶器主要用于一些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中。由此可见,渤海国釉陶器还使用于一些身份地位高的人。

综上所述,渤海国釉陶器的使用等级较为严格,主要使用于王室、寺庙和一些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中,而且陶器的使用也有严格的规范。

结 语

总而言之,渤海国的陶器制作技术精湛,种类繁多,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比出土的渤海国早期陶器和中晚期陶器,中晚期陶器不仅工艺技术相比早期陶器有了较大的改进,而且种类和花纹也变得丰富多样,不管是早期陶器还是中晚期陶器,其器具本身具有强烈的朴质感,这表现了渤海国人淳朴、敦厚的性格,展现了较强的靺鞨风。

猜你喜欢

上京灰陶器型
探究天津东丽博物馆藏张贵庄战国灰陶器
辽上京遗址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一件夏代灰陶象鼻盉的再修复
一件西晋灰陶兽的再修复
今天就吃你
陶器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辽上京宫城遗址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