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
2019-11-16鲍明晓
鲍明晓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办发〔2019〕40号)(以下简称“《纲要》”),是指引新时代体育改革发展的总纲领。全面建设体育强国,根本目的是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学习贯彻《纲要》,必须把握精神实质,把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体育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这既是党和政府对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新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1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体育
体育是远古时期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非生产性的自然的身体律动和情绪表达,是祭祀上苍、教会幼儿跑、跳、投、射生存技能的身体活动的总称。在上古时期,体育具有天然的“人民性”,只是人类社会步入阶级社会后,体育活动主要成了奴隶主和贵族们专享的休闲文化活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普罗大众反而鲜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权利,体育的人民性被普遍剥夺。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城市化全球勃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大量产业工人和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特别是以前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体育的人民性又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全面回归,尽管体育参与在形式和内容上仍呈现阶层区隔的分众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的人民性写进了宪法,国家赋予每位公民平等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为人民发展体育,依靠人民发展体育,成了理论上的指导思想和实践中的行动指南。尽管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支持体育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的变动,体育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还有波动,体育发展的人民性在实践中还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但在发展宗旨上始终没有变,人民的体育实惠、人民的体育福祉一直是中国体育的奋斗目标。
人民满意的体育是基于高质量实践体育发展人民性的体育形态,是以人民群众对美好体育生活新期盼为指针,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准则,更加注重解决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服务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体育样式。它与既往体育发展形态的区别在于:
1)公民本位。它以每一位公民的运动生活为轴心,以实现和维护好全体公民的体育权益为己任,同时也强调公民参与体育的个体责任;它不以国家体育需求、国家体育战略来简单地替代公民的体育需求和体育期盼,而是通过满足公民的体育需求和期盼来实现国家的体育需求和战略。
2)全面均衡。它追求体育事业发展内容、发展水平的全面均衡,更加重视补短板、强弱项,更加重视解决体育发展在城乡、地域、行业和人群间的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它不以局部突破,赶超争先的方式搞体育,而是以搭建最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良性生态,推动体育事业各子系统内生协同和相互赋能,以体育与经济社会交织融通和互促互益的理念发展体育。
3)贯通发展。它以体育自身发展为根基,追求体育自身发展与通过体育促进发展的内在统一,更加重视体育在促进国家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更加重视体育发展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要求把通过体育促进的发展放在与体育自身发展同样重要的位置,并在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推进方式、保障措施方面统筹协进、贯通执行。
4)科技驱动。它以新型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在运动场景中的全面应用为切入点,追求一切运动参与的数字化呈现和智慧化运营,以科技的全方位接入来催生体育发展的新动能,打造体育发展新引擎,拓展体育发展的新空间。
5)人民检验。它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一切体育工作的最终检验标准,强调对人民群众真实的体育需求和殷切期盼的快速应答与持续跟进,不以“人民意志”为体育人的利益背书,不以“专家检验”切割和替代人民检验,而是以人民群众对体育事业的参与度、获得感作为一切工作取舍和成败得失的判定标准。
我国的国体、政体从体制和制度上保障了体育事业的人民性,但人民性的实践则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支撑人民性实践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实践落地的质和量也不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之际,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期转换的重要历史节点,党和政府提出全面建设体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这样一个新的奋斗目标,是基于我国社会已整体步入小康社会,体育事业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大国,人民群众对超越基本体育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体育需求有更高要求这样的客观现实,着眼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做出的战略抉择。
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不仅是一个使命和理念,更是一个需要实践检验和追责问效的工作体系。它内容丰富、要求全面,包括愿景使命、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实现路径和检验方式,核心内涵是“四个一切”。
发展理念,一切为了人民。我国体育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人民体育,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党领导之下的全部体育工作都要扎根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要时刻倾听人民群众对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呼声,要以行动和实干来快速回应人民群众对体育工作的要求和期盼,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艰难而退缩,始终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切的体育利益作为最高工作标准。这既是中国体育的人民立场,更是中国体育的发展理念。
发展动力,一切依靠人民。人民体育人民是根基、是主人,是推动体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在实现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依靠人民来发展体育事业,就是在思想和观念上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推动体育持续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蕴藏在广大人民之中;在实践和行动中充分发挥所有体育运动参与者的能动性、创造性,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意愿,总结和推广他们创造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坚持在一切体育事务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人民群众在全面实践、全面参与中共建共享,创新创造。
发展成果,为了全体人民。人民满意的体育是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体育,不是体育专业人士的体育,更不是少数人享有的体育,一切体育工作都必须以增进全体国民的体育权益和福祉为宗旨,一切体育发展成果都必须惠及全体国民。要着力补短板、补弱项,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城乡间、区域间、民族间和人群间的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高度重视农村体育、西部体育、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发展。同时,还要处理好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辩证关系,确保体育发展成果人人享有,人民体育利益永续发展。
发展绩效,一切由人民评判。“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体育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绩效,不能由体育工作者自己说,更不能由少数何谓的“专家权威”来说,只能由广泛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的人民群众自己来评判,而评判的标准也只能是人民群众对体育工作的满意度,对体育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只有真正做到以民心为愿,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才能做到以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期盼来设定发展目标,推动改革进程,才能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绩效。坚持人民立场,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主动接受人民检验,让人民愿望来指引体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2 当前人民群众对体育改革发展的期待
2.1 实证调查
为更加全面客观反映当前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人民群众对体育工作的期待,课题组与人民网合作,于2019年6月1日-15日在人民网客户端做了专题问卷调查①人民网是正规官方网站,选择人民网做调查能保证调查的可靠准确。但鉴于目前网络调查大多为单一问题调查,综合问卷调查受众接受度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次调查获取的有效样本量相对较低,但样本总体的年龄和职业结构基本合理,所以,本次调查获取的初步数据大体上还是能反映人民群众日常运动生活中的问题和期待的。。共获得有效问卷335份,其中,女性填写者占54.0%,男性填写者占46.0%;年龄18~28岁占42.0%、28~50岁占40.0%,以中、青年为主;职业构成,学生群体占32.5%,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占27.5%,专业技术人员占19.4%。
在群众体育开展方面,调查显示,当前人民群众主要是在公共体育场馆、郊外自然空间和商业健身俱乐部进行锻炼,而在社区文体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进行锻炼的反而较少(图1)。
图1 锻炼场所选择Figure 1.Selection of Exercise Places
在使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过程中,人们认为的最突出问题是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开放率低,能开展户外运动的场地设施少以及场地设施质量差,离家较远(图2);在商业性体育经营场所中,人们认为场地和服务收费太高是突出问题(图3)。
在影响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中,缺少体育场地、缺少专业指导和运动伙伴排在前3位(图4)。在您最需要体育社团组织提供怎样服务的选项中,组织体育活动、普及运动知识和推广运动项目、建立体育交流平台排在前3位(图5)。
在当前制约我国老年人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中,缺少老年人的体育社团组织、缺少健身活动场地、社会提供的志愿活动不足、缺少专项扶持政策被认为是主要原因(图6)。
在希望体医融合提供怎样服务的选项上,体质健康测试、运动健康大数据服务、运动伤病防治是主要期待(图7)。
足球改革与发展是大众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次调查围绕民众对足球发展的期待和校园足球的开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对中国足球发展的期待方面,足球运动普及、青训体系健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精神面貌,提升比赛成绩、国足进入世界杯排在前3位(图8);而在校园足球开展存在问题的选项上,缺少专业教练指导、青训体系不健全、足球场地不足排前3位(图9)。
图2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使用中的问题Figure 2.Problems in the Use of Public Stadiums and Facilities
图3 商业性体育经营场所中遇到的问题Figure 3.Problems Encountered in Commercial Sports Venues
图4 参与体育锻炼的障碍因子Figure 4.Obstacles to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Exercise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全国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对于举办这一盛事,民众有怎样的期待?调查显示,传播冰雪运动文化、普及冰雪运动教育,促进冰雪运动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冰雪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占比较高(图10)。重要领域。本次调查在这一方面设置了4个议题,在当前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选项上,居民缺少足够的收入和闲暇时间、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丰富、居民的运动消费意愿不强列前3位(图11)。在民众期待政府在促进体育消费给予怎样的扶持政策方面,将医保卡余额用于体育健身消费支出、将居民体育消费支出纳入年终个人所得税抵扣项、给特殊人群(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士)发放一定额度的体育消费券是主要期待(图12)。在当前我国职业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选项上,联赛管理和运营水平不高、开展职业化的运动项目较少、竞技水平有待提高被视为突出问题(图13)。在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方面,人们认为目前突出的问题是不重视对青少年心理和意志方面的锤炼、对培训机构缺少必要的行业监管、教练员的资质管控以及收费不合理(图14)。
图5 需要体育社团组织提供怎样的服务Figure 5.What Services Do Sports Associations Need to Provide?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体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体育生活的
图6 制约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Figure 6.Factors Restricting Elderly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
图7 期待体医融合提供怎样的服务Figure 7.What Kinds of Services Are Expected to Be Provid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edicine?
电子竞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民众普遍关心的一个议题。本次调查围绕民众对电子竞技的态度以及如何监管设置选项。在公众对电子竞技的态度方面,调查显示,近半数的人持开放态度,认为“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而支持和抵制的人数相差不大,占比均不到20%(图15)。在加强监管方面,大部分人认为建立防沉迷系统、加强对电竞和赛事的行业进行监管、提升电竞俱乐部规范管理水平尤为重要(图16)。
在体育文化建设和提升我国体育国际影响力方面,调查显示,民众最感兴趣的体育文化产品分别是体育电视节目、体育节庆活动、体育电影、体育主题展览、博物馆、名人堂(图17)。在如何提升我国体育国际影响力方面,培育国际性体育明星、提升国际赛事成绩,打造世界级体育俱乐部及体育企业,促进中华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17.3%),提升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话语权被认为是主要方面(图18)。
图8 对中国足球的期待Figure 8.Expectations for Chinese Football
图9 校园足球开展中存在的问题Figure 9.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otball
2.2 当前人民群众对体育改革发展的期待
根据上述的调查以及课题组对部分基层体育社团的访谈,我们认为,当前人民群众对体育改革发展有如下期待:
1)期待在自己身边有可及可用的公共体育空间和运动设施,期待社区周边的学校、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共体育场馆能向居民开放,不再出现小伙子与广场舞大妈争抢篮球场的窘境,让基于社区的运动健身空间和设施变得可及可用,便民高效。2)期待商业性健身场所能降低收费,提升专业指导水平,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进一步更新场地设施。对近年来火热的青少年培育,公众期待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行业监管和教练员的资质管控,杜绝不合理收费,培训机构要更加重视对青少年心理和意志方面的锤炼。3)期待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有更好的政策支持,切实加强老年体协和相关社团建设,为老年人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多更好的场地设施条件。同时,动员社会力量为老年人体育活动提供更为周到的自愿服务。4)期待进一步重视学校体育,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希望体育课不再被文化课侵占,不要变成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课和中考体育加试的挣分课,希望校园足球不要流于形式,课外体育活动内容能更丰富,活动更加有趣。5)期待政府在促进体育产业、激活居民体育消费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将医保卡余额用于体育健身消费支出,将居民体育消费支出纳入年终个人所得税抵扣项,给特殊人群(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士)发放一定额度的体育消费券。同时,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提供更多高质量体育赛事产品和体育文化产品。6)期待中国足球能早日摆脱落后局面,扎实做好青训、校园足球工作和足球专项场地建设工作,全体足球工作者的精神面貌、责任心能大幅提升,各级国家队的竞赛水平能显著提高,希望男子足球队能再次闯进世界杯。7)期待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能办的精彩、赛的出彩,希望借助本次大赛带动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与提高,带动冰雪文化在中国的生根与传播,促进冰雪运动与冰雪旅游的融合发展。8)期待政府能加强对电子竞技开发商和运营商的监管,切实加强对电竞赛事、电竞俱乐部、电竞运营平台和衍生品开发的行业指导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更加有效、更加完备的防沉迷系统。
3 以人民期盼补短板、强弱项
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是一个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始终的永恒使命,它不仅是理论上的属性判定和方向定位,更是行动上对当下人民群众体育期盼的务实回应和具体的工作安排。现阶段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加快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定局的今天,人民群众健身难已经不再主要表现为观念和意识的障碍,而是我想健身但我生活的合理半径中却找不到合适的运动空间、设施和场所,致使运动健身知易行难。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各级政府在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时,要确保公共体育空间、设施、场所的统配与建设,要制定更加严格的城乡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配建标准和监督评价制度,确保新建和改扩建的居民小区都有健全适用的社区运动中心。二是对没有配建或没有达标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城乡社区,要协调相关部门和社区物业,合理利用社区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广场绿地、街心公园、建筑屋顶、权属单位物业附属空间补充社区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三是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对有条件向社会开放但以各种理由拒绝开放的单位要进行问责。四是要鼓励引导商业机构在城市社区新建和改建各类体育健身综合体,为社区居民提供有偿健身培训服务。政府相关部门要增加对运营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商业机构的政府采购,鼓励住宅、商业、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商业机构增设和运营运动健身、体育培训等业务板块,开展“体教文商”的综合开发与复合运营。五是要推动全民健身路径的转型升级,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兴建小型社区体育中心,满足不断增长的全民健身项目化、竞赛化的发展需求。六是要加快推进国家公共户外运动设施的建设工程,实施国家步道(登山道、绿道)、国家自行车骑行道、国家公共户外运动营地的认证工作,结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在自然乡野建设一批户外健身休闲功能区,推动“体旅农商”融合发展的乡村健身休闲产业。
图10 希望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带来哪些提升Figure 10.What Improvements Do You Expect from Hosting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in Beijing?
图11 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因Figure 11.Reasons f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3.2 大力支持社会办赛
运动竞赛是推动体育持续健康发展最有效的杠杆。随着体育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无论是高水平赛事还是民间自组织的草根赛事都面临巨大需求。然而,由于主客观原因,办赛难依然是目前制约体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痛点,突出表现为高水平赛事安保成本过高,赛事运营机构难以承受,尽管体育部门取消了民间草根赛事的审批,但其他部门仍要求体育部门审批,致使放开审批后办赛难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同时,草根赛事租用场地设施的费用太高、自愿服务机制不健全也是客观的制约因素。解决办赛难,一是要推进各级政府的“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体育赛事审批取消后的多部门综合配套服务的标准和流程,切实加强体育赛事赛中、赛后监管,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为赛事举办单位提供便捷的贴心服务。二是各级公安部门要以鼓励和支持各级体育赛事举办机构积极办赛为初心,制定科学合理的赛事安保标准,适当放宽体育场馆因安保要求而设置的门票禁售比例,严禁赛事安保服务商超标准收费,切实降低赛事举办的安保成本。三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运用政府购买、租金补贴、赛后奖励等多种手段支持各类社会机构举办基层草根类赛事。四是要大力发展体育志愿者队伍,鼓励各类体育专业人士和热爱运动的人士为赛事运营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综合保障类的自愿服务。
图12 民众期待政府在促进体育消费方面给予的扶持政策Figure 12.The Public Expects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Policy to Promote Sports Consumption
图13 制约职业体育发展的原因Figure 13.Reasons f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ports
3.3 加快推进体育组织化建设
体育组织化是体育生活化、品质化、社交化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一国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也是推动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体育组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家级单项运动协会改革落地后的顺畅运作难,省(市)级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化组建难,民间草根类社团依法备案难和网上基于兴趣爱好的自组织非正规体育社团规范难。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根据国家级单项运动协会改革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理顺行政、中心、协会、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协会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协会的社团治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实际工作中的创造能力,尽快形成“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协会实体化管理体制。二是要加快推进地方单项运动协会的配套改革,重点解决好协会资产权属、资产使用方案、财政预算授权管理和事项约定协议,建立政府向协会购买公共服务的专项资金,支持协会做好专业技术服务和无形资产开发,使协会具备实体化运行的基本财力和可持续生存能力。三是体育和民政部门要以激活社会体育组织活力为首要工作目标,要主动担责、扶持支持,绝不能相互推诿、互不作为。体育部门可试行社会体育组织推介制度,积极向民政部门推介具备基础条件的民间体育社团组织,民政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备案流程,支持这类社团组织依法依规组建、规范自律运行。四是要开展网上非正规体育社团组织的摸底工作,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运动社区、跑团、微博、微信公众号、草根运动达人都要进行摸底排查,了解这类组织的运行特点和共性诉求,为他们在线下组织赛事和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其依法合规、自主自律运行。
图14 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Figure 14.Problems in the Youth Sports Training Market
图15 公众对电子竞技的态度Figure 15.Public Attitudes towards E-Sports
3.4 多渠道激活大众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水平是衡量一国体育产业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核心指标,是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维度和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协同互益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和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体育消费日渐活跃,但制约民众持续进行体育消费的障碍因子依然不少,突出表现在群众身边的体育消费场所少,部分经营机构服务差、收费高,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资质缺乏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租赁场馆比例过高、经营不稳定,赛事和活动类产品过少,以及绝大部分民众对新颖时尚类运动项目缺乏必要的消费技能。当前,进一步激活大众体育消费,一是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有实力的品牌体育企业扎根社区开设连锁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和利用废旧工业厂房、库房、物业闲置空间、老旧商业设施改造兴建新型体育健身综合体,有效增加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消费场所。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营利性体育机构和非营利性体育社团组织租用包括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在内的公共体育场馆,提供低收费的体育健身、体育培训、体育竞赛服务,化解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三是要加强开展对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市场监管,鼓励行业协会和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制定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评定,推介优秀诚信企业,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同时,工商、税务、体育等相关行政部门要联合执法,对不合理收费、恶意骗费以及出现重大伤害事故的运营机构加大处罚力度,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各级政府要增加城市社区体育产业经营用地,鼓励体育健身培训机构自建场馆和长期租用社区公共空间开展经营,解决体育经营机构因租用场地比例过高而造成的经营不稳定的问题。五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组织大众体育赛事和活动运营机构的政府采购,鼓励和引导他们增加赛事和活动类消费产品的供给,解决市场上静态练和训的产品多而动态比和赛的产品少的问题。六是要研究将公民体育健身消费支出纳入年度个人所得税抵扣的可行性办法,鼓励有条件省(市)试行向特定人群发放体育消费券,鼓励有实力企业向职业发放健身补贴,进一步激活大众体育消费。七是要配套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增加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比重,让青少年在学校期间就能初步掌握一些新兴时尚的运动消费技能,解决国民对中高端体育消费普遍不具备消费技能的问题。
3.5 鼓励和支持体育创业
现代体育是事业与产业的复合体。随着国民体育需求的不断提升,体育中的产业部分也呈现不断壮大的趋势。全面建设体育强国,推动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是必然要求。体育产业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幸福产业,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投资人创业热情高涨,但现实中众多希望在体育产业领域创业的人仍然感到创业难,守业和成业更难。突出表现为用地指标申请难,租用场地费用和能源价格高,融资渠道不畅,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复合性团队组建不易,缺少支持体育创业的专项政策等。解决体育产业创业难,首先要提升各级政府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重大战略意义和对体育产业基本发展规律的认识。体育产业是一个具有极强正的外部溢出效应的民生产业,是一个地区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重要拓展方向,对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增效益、提升区域影响力和人民幸福感都有独特作用。同时,体育产业也是一个长线产业,不是赚大钱赚快钱的行业,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市场的持续培育,但是一旦产业形成并涌现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项目和产品,就能给这个地区带来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优质资产。目前全球吸金能力最强的品牌赛事大多具有百年历史,而且是越老越值钱,职业网球的“四大满贯”和环法自行车赛就是典型案例。其次,各级政府要在不断提高认识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切实在体育产业开发用地、场地租金减让、能源价格优惠、产业基金扶持、开发期的税收减免、公益广告宣传资源投入等方面给予投资人、创业者落地的支持,解决创业成业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高等院校要做好优秀退役运动员和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辅导和培训,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社会力量,组建一些体育产业孵化器和体育产业创业工坊,帮助创业者组建团队,精研商业模式,提升创业能力。
图16 如何加强对电子竞技的监管Figure 16.How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E-Sports
图17 民众最感兴趣的体育文化产品Figure 17.Sports Cultural Products of the Most Interested Population
3.6 全面扭转青少年体质下滑态势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体质状况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兴盛。然而,自1985年我国进行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以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的趋势一直没有逆转,突出的问题是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近视发生率继续增加,速度、力量素质增长趋于停滞,耐力素质低谷徘徊,血压调节机能不良比较普遍等。产生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经济社会人口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原因,但与教育和体育发展关系更为密切。解决这一难题必须综合施策,一是全社会都要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青少年体质下滑带来的危害和风险,要推动各行各业从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检视可能存在引发青少年体质下滑的诱因,包括人口政策、环境政策、文化政策、医疗保健政策、食品卫生政策、住房交通政策等,尽可能消除制约青少年体质增强的外部大环境因素。二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贯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学校体育改革的一系列文件,在全面总结成败得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力戒急功近利、“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和“以毒攻毒”的做法,全面探讨以实施身体素养理论为目标的新教育体系,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帮助学生掌握2~3项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技能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和以多项目、分年龄的校园、校际、地区和全国性竞赛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改革,一切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规律出发,从学生切身的身心感受出发,让学生在体育中真切地感受到身体的成长、心智的健全、精神的愉悦,青少年体质下滑才能依靠全体学生自身主体的力量实现真正的逆转。三是体育行政部门要全力配合好教育部门,切实把青少年体育摆在重要位置,在专业资源投入、专业人才培养、竞赛体系联通等方面多做实事,要责成所有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建立健全U系列赛事,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各类青少年赛事和活动,规范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和体育类研学产品,制定体育明星进校 园专项计划,鼓励体育工作者面向校园开展自愿服务。
图18 如何提升我国体育国际影响力Figure 18.How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Impact of Sports in China
3.7 推动“足改”早见成效
我国足球运动的开展状况和竞技水平与我国体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人民群众对提高足球运动发展水平有殷切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审视足球问题,成立了中国足球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并颁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足改方案》”)。《足改方案》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足球改革的战略意义,从总体要求、主要目标、管理机构、职业俱乐部建设、完善竞赛体系、校园足球、社会足球、人才培养、国家队建设、场地建设管理、完善投入机制12个方面对深化足球改革作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尽管过去20多年的足球改革几乎涉及了足球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新一轮足球改革在国家层面推动,调动和整合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但从改革实效上看,当前足球改革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中国足球协会的行业领导力不强,专业度不高,地方足球协会实体化改革难以推进,青训基础不扎实,校园足球存在形式主义,国字号球队的竞技运动水平没有显著提高,以及全行业精神面貌消沉,搞足球的人不快乐、不自信等。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足改方案》的各项战略部署,以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带着使命和责任筑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求突破。二是要做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这一基础性工作,让孩子们有地方踢球。除了要调动各方力量兴建更多正规足球场之外,要更加重视盘活可利用的自然空间(公园、广场、草地、沙滩、地下和屋顶空间等)和非体育空间(废弃的厂房、库房、待开发的建设用地等),增设非标、临时(特殊时段)、可拆卸可移动的足球场地设施。同时,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公共体育用地,如果不增加体育用地指标,即使政府给予专项财政贴补和奖励,也难以调动社会力量来新建更多的足球场地。三是加强足球组织建设,要转变从应然的制度层面机械地抓机构改革和组织建设,不能光研究体制制度,不研究干足球的人,要了解足球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人与组织互动、人与人的互动中去改组织、建组织、活组织、强组织。要在抓好中国足球协会改革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地方足球协会和公民自组织的足球社团建设。四是要全力抓好国家男子足球队竞技水平提升这一关键和龙头,加大归化球员力度,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确保国家男子足球队在未来几年的国际大赛中有好的成绩表现。国家男子足球队竞技水平的明显提升是整个足球改革能否发生良好“化学反应”的关键。五是要制定并实施“足球主人”专项计划,消除一切污名化足球的社会舆论环境,给予广大足球工作者应有的社会尊重和有尊严的工作生活条件,激发他们自信心、责任感,让搞足球的人快乐起来、自信起来,中国足球的振兴才具有持续的内生动力。
3.8 推进科技兴体、科技助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全面建设体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更需要科技助力与提升。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体育发展中更强调“三从一大”,更强调体育人顽强拼搏、勤练苦练,不相信科技、不重视科技的人和事较为常见。同时,人的运动不是一个机械的刚体模型,团队的竞技更是身体和心智的瞬间交互博弈,在运动领域科技应用的难度一般要远高于机械工程领域,这就从主客观两方面造成了当前体育发展中科技助力难、科技提升难。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要从观念转变入手,全面提升全行业的科技意识,要看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性应用,人体运动的灰箱、团队博弈的黑箱都有了更加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科技在解决体育发展中关键问题的能力将大幅提升。要在体育领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和新科技、新应用的专题讲座,让相信科技、依靠科技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另一方面,要下决心解决体育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调整机构设置,在训练一线组建一批“训科教医服”一体化的科训综合体。同时,要围绕基因选材、大数据战术设计和运动监控、人工智能辅助训练、交互性观赛、先进智能运动装备研发、智慧场馆应用等前沿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出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和应用案例,做好竞技体育科技成果向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的转移和应用,带动全行业的科技进步。
3.9 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技能
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是人民群众快乐生活、幸福生活的主要追求。随着全民健身日益呈现全面深入广泛开展之势,人民群众对科学健身知识技能的获取有了更高的要求,突出表现为科学健身的知识普及和获取难、大众健身的技能学习与提高难。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提升全民族科学健身的素养,让科学健身的知识、行为、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构建国家级全民健身科普资源库和国家、省(市)、区(县)三级全民健身科普专家库,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将传授科学健身知识和技能作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晋级的主要内容。鼓励扶持各类媒体开办全民健身科普节目、专栏,推动“互联网+全民健身”,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科普工作,引导各类体育健身和培训机构,开发基于新媒体的传播工具,重视发挥各类草根名人和健身达人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二是要全力推进全民健身项目化和竞赛化发展,要明确各级各类运动项目协会普及本项目知识技能的首要责任,不断扩大项目化参与全民健身的人口比例。要合理构建各运动项目的业余赛事体系,推动形成以全国业余公开赛、总决赛为龙头、社区联赛、城市联赛为支撑的竞赛体系,鼓励和引导各地因时因地因需举办和创办各类全民健身节庆活动,打造和推广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通过全民健身的项目化和竞赛化来带动大众健身技能和水平的提升,增加全民健身的黏度和终身参与度。三是要加强对各类全民健身科普平台的监督管理,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信息传播平台,特别是传播虚假信息的要依法依规、勒令整改,对于科学性强、传播效果好的全民健身信息平台要予以推广和表彰。四是要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化和推广以及国外新型优质大众健身项目的引进工作,不断丰富和拓展全民健身的内容体系。
3.10 推动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落地
2014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其中在财政、金融、用地、用工、能源、创新创业等方面都明确提出了一些鼓励和引导性支持政策。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各地落实国务院要求的专项支持政策在执行上并不理想,突出表现为体育产业用地难、优惠能源价格落地难和专项财政支持难到位。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国家和省(市)两级要组建体育专业专家讲师团,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宣传部门的联系,将体育产业专题讲座纳入各级政府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培训内容,通过理论政策讲解和实证案例分析,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官员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引导他们将体育产业作为地区长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产业来看待,提高他们对体育产业在提高区域竞争力、联动辐射力、优化投资环境、营造健康活跃生活方式、打造多元文化形态和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方面独特作用的认识。想得到看得到,才能行得到做得到。二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对体育产业促进社会和民生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要在体育产业促进社会就业、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促进社会文化建设、提升民众幸福感方面拿出一批高质量、有说服力的成果。改变过去单纯从体育产业总产出、增加值和发展增速等少数几个经济指标向相关政府部门要政策的做法。因为若仅比这些指标,仍处于成长期的体育产业与科技、地产、商贸、文化、旅游、医疗等相关产业确实没有优势,就很难让各级政府拿出宝贵的用地指标和紧缺的财政资金来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但是若能将体育产业的综合效益算清楚,特别是把体育产业在解决当前及未来各级政府都可能面临的越来越大的促进社会就业方面的压力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讲清楚,争取各级政府落实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才可望得到解决。三是要通过做好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来要政策。要专题研究体育产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的端口、平台、机制和重点项目,推动“体医养”融合发展,要结合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体旅文商农”融合发展,通过项目捆绑、亮点提升来组团要政策。
4 结束语
全面建设体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是中国体育的永远追求。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我们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动摇,在改革发展创新中持续不断地回应人民群众的体育诉求、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利益,体育事业就一定能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