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式学习课堂的问题设计研究

2019-11-15陈乐圆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高中化学

陈乐圆

摘 要:本文分析了问题式学习课堂中问题设计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在问题式学习课堂中,问题设计应当贯彻基础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符合化学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以问题本体分析为思考点,以学科问题为基础,并以核心问题为统领。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课堂;问题设计;高中化学

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可谓是思维的出发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当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学会如何学习,而问题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性途径。在问题式学习课堂中,如何发挥问题的功能,如何整合教学资源,如何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的问题,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一、问题式学习课堂中问题设计的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是指问题设计既要体现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问题设计的基础性,就是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充分激发全体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形成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探究“如何形成氯化钠?”的问题时,教师通过逐层下降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什么?它们是从什么粒子变化来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些粒子是通过什么作用形成氯化钠的? 借助上述具有基础性的问题,教师就能够很好地从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过渡到离子键的概念以及形成过程。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问题设计要立足于高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备难度的题目,这不但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而且要引起他们探索问题的欲望,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盐水解的性质是什么?”这一抽象的问题就表现出发展性,以该问题为中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在乙酸钠溶液里,存在哪些微粒?其中哪些微粒会彼此产生作用? 乙酸钠溶液里微粒彼此发生作用会对水的电离平衡造成什么影响?乙酸钠盐溶液显酸性或碱性的原因何在?最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分析氯化铵水溶液呈何种性质。

(三)层次性原则

这一原则指的是教师应当根据化学学科的知识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按照梯度设计不同层次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能够为高中学生探究问题提供思维方向,引导他们的思维实现从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的发展。例如:为了探索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老师们可以从“化学能如何转化为电能?”这一问题出发,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进行提问:铜可以置换稀硫酸中的氢吗?为何铜片上会产生气泡?我们应如何借助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找到这一装置的正负极?电子的流向反映出正负极之间产生何种反应?形成原电池应具备何种条件?我们应怎样去设计原电池装置?在教师应用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逐渐得到发展,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

二、问题式学习课堂中问题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以问题本体分析为思考点

要设计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问题的组成要素、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而问题的结构包括问题项和确定项。前者具有未知性,通常表示为“为什么”、“如何”以及“是什么”。而后者则是由问题自身决定的,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需要回答的问题。例如,教师对于 “蒸包子的时候添加碳酸钠能够发挥什么作用?”这一问题的结构可以进行下列分析:

教师以问题本体分析为思考点,按照化学学科的特点设计问题,能够修正问题的方向、范围以及呈现方式,让问题的逻辑结构更加清晰,易于让学生理解。

(二)以学科问题为基础

要进行问题设计,教师需要掌握问题的特点和内在逻辑。化学学科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第二,概念具有抽象性,内涵深刻,联系广泛;第三,知識点复杂,其内部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逻辑性;第四,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化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现在:以元素周期表为基础发展复杂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以物质结构理论为主导发展出原电池、化学键等化学理论的理论知识。物质外部的宏观变化是物质结构内部微观运动的结果;所有物质的制造和应用都取决于其性质。以学科问题为基础是教师科学、合理设计问题的前提。若教师能够以学科问题为中心,就可以有效掌握化学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应当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式学习课堂的重点,看它在化学知识体系中处于哪个节点,在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发展中处于什么阶段,从而合理确定学科问题的结构。

(三)以核心问题为统领

核心问题的确定为教师科学设计问题提供了基本依据。核心问题是在考虑学科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学习兴趣点等因素而设计的问题。这一问题是问题式学习课堂的中心问题,它必须与教学的核心内容密切关联。提出或解决这一问题的活动几乎贯穿整节课。例如,对于“复分解型离子反应产生的条件”这类核心问题,教师就应当具体化为下列问题:怎样借助实验证明OH-与H+产生了反应?→怎样证明NaOH与HCl之间产生反应?这需要开展几组实验以解决问题,为学生建立了可探索的支架,归纳和总结了离子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结语:在问题式学习课堂中,教师设计问题应当贯彻基础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及层次性原则。在具体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问题本体分析为思考点,以学科问题为基础,并以核心问题为统领。

参考文献

[1] 卞晓云.高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式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09(36):73-74.

[2] 朱涌.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4(6):38-40.

[3] 陈瑞雪,陶秀梅,兰俊耀.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 2011(6):18-19.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