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与构建策略

2019-11-15张锦玲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

张锦玲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时代性,以重视学生发展为主体,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导学,以灵活驾驭教材为导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能力导练,使课堂充满时代气息,提高学生思维层次,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情和人物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多方位、多渠道探索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初中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共同活动,变只注意传授知识为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能力,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学智慧,不妥的方法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學又无定法,教学方法必须机动灵活。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悟教悟学,点到即止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度”不仅仅是质与量的统一,更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一。因此,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于把握好一个“度”字,能否有效把握好数学课堂的“度”,不仅影响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关系着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教师要对目标、学情、教材、教法的把握要有度,要有针对性,做到恰到好处的掌握。

笔者在下学校进行教学调研的过程当中,有一种现象是让笔者很有感触的: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抱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去开展课堂教学,教师拼命讲,拼命演示,学生拼命模仿、练习,但到了最后教学评价时却效果廖廖。其实在实际教学当中,这种现象较为普遍,教师为了把所有的知识讲解清楚,为了让每个学生能掌握一节课的所有内容,把绝大多数的知识“灌输”给了学生,而学生自由思考和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被大大的压缩了。结果学生上课听懂了,课下会做了,考试出错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一种“面面俱到”的思想在作祟。

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一种自然、原始的状态下去学习,教师不要什么都讲,什么都要教给学生,而是要采取一种“点到为止”的教学策略,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留下一片“空白”,让他们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他们学有所“悟”,从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使数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发展。

二、重视概念,阅读理解

数学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学好数学概念是理解数学思想,运用数学方法,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然后在概念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结果,轻过程,“概念教学=解题教学”式大容量训练,大部份老师是通过讲例题,做题去理解概念。 开门见山,教师直接给出定义,归纳注意事项、例题教学替代概念的概括过程,对概念的形成过程关注不够,学生对概念学习缺乏参与和体验。

对每节课的基本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理解记忆。通过阅读,首先要领会新概念的引言,然后要掌握新概念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在了解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达到真正读得懂、想得通。复杂的概念,在阅读中还要划出重点。为提高阅读效果,教师最好亲自阅读一下,并选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先读一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将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教师根据这些问题综合归类,分出主次,拟出阅读提纲,在学生看书、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把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做画龙点晴的讲解,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启发思路,重于诱导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中学数学的教学可以说是解题的教学。而对于解题教学的策略是:题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思想就灵,力求“做一题通一类,会做的题都做对”。所谓“会做的题”就是指学生有思路的题,所以要提高解题教学的交效益,关键在于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点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几何推理类的证明题的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看图,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化到图形上去,也就是要注重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三种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解题的本质就在于实现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正确灵活的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转换就能更快地理清题意、明确思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证题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还 要开拓思想,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去归纳,去概括。在讲解例题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探求解题途径,教师要根据适当梯度和难度,有系统地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成一个个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认识的深入迁移,学生将问题逐一解答后,能综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几何定理的证明,教材上都经综合法的形式写出证明的步骤,并未写出分析过程,

四、针对弱点,有的放矢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会出现知识弱点,所谓知识弱点,一是指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新概念、新定理,例如函数的概念,由于涉及到变量的问题,学生刚刚接触的时候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二是指相似知识容易混淆的地方,例如分解因式和整式的乘法,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内切圆和外接圆等等;三是指解题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例如在解不等式时,去分母时漏乘;系数化为1时,所除系数

是负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或结果出错。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由于学生的程度和接受能力各异,知识弱点不尽相同。教师要针对以上情况有目的,有方向地精心设计练习题,以达到因材思教,分类推进,从而摆脱题海战术,减少无效劳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练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和缺陷要一丝不苟地指出,让学生去寻找出现错误的原因,自已做出正确的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一翻曲折的道路,有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一系列活动,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生探索、发现的关键时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五、运用手段,改变方式

《新课标》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现运用现代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堂内容的融合,注重实效。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化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自觉利用这种信息技术的手段投入到他们现实的探索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强现代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象和颜色一目发然。其次,信息技术的使用要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功夫,在设计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融合的这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学目标想清楚,这一节课你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

我们常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节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学生认知能力相得益彰。课堂的精彩在于高效,如果没有效率,再热闹,再花哨的课堂也是不值得提倡的。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注入创新思维的研究课题,也是构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实质与核心。

参考文献:

[1]谈伟强.论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4.

[2]张永社.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新课程(中学), 2013(8):175-175.

[3]陆冬梅.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有益探索分析[J]. 才智, 2015(30).

猜你喜欢

新课程初中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错在哪里